※ 引述《purue (purue)》之銘言:
: 是說 我那個年代的歷史課本 感覺重點是皇帝唐虞夏商周的歷史排序 然後是重點人物幹了
: 什麼大事 然後背一些條約
: 沒幾個深度探討的議題 大多是去脈絡化 硬背的東西 學習的目的感覺只能知興替而無法真
: 正了解為何興替 也就不太可能真的從過去歷史得到教訓
: 現在的學生歷史課應該比我們以前好很多了吧?
我還是認為西洋史的篇章太少,可以再多一點
尤其是西洋社會史哲學史科學史帶出的方法論這部分蠻缺乏的
現在扣掉中文系/國文系的其他學科都是西方知識體系建構出來的
西方的知識體系並非是憑空出現的,有其歷史脈絡
而且所有的學科也都有一定的互動
好比說自然科學的發展影響了社會科學的出現,
一開始社會學的出現就是拿科學方法論來理解人類社會運作
經濟學的發展讓社會學出現了交換理論這個學派
諮商出現精神分析學派影響到了社工專業的出現
這些東西都是一整套的一個整體的
若學生沒辦法針對方法論和知識論背後的存有論反思批判
那麼也只會是拾人牙慧而已
而這種套東西鑲嵌在西方歷史中,至少是啟蒙運動以來的四百年歷史
要說近一點大都也可以追到十九世紀的學科專業化分家的年代
這些東西才是真正重要的
歷史也一樣
歷史學門的方法論,背後的知識論,以及知識論背後的存有論
都是來自於西方的學術發展
這些東西本身也就鑲嵌在西方歷史和社會的脈絡裡面了
西洋史不好根本做不好什麼歷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