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fw190a (las)》之銘言:
: AI:
: 這一段所描述的並非尋租理論的核心概念,而是尋租理論的應用場景之一。
: 尋租理論的核心概念是指,生產要素(如土地、勞動、資本等)由於其具有一定的獨占
性
: 而能夠獲得超額收益,這種超額收益被稱作「租」,
“而各種形式的獨占性是由市場機制之
: 外的政府干預、法律規定、技術壁壘等因素造成的。尋租行為是為了通過獲得這些超額
收
: 益而進行的活動。”
我想你這一段已經講了”尋”租是什麼:
為了透過市場機制以外的方式獲取獨佔地位。
土地所有權是私有財產權,而私有財產權是整個市場經濟的基礎。
連中國改革開放都要重建私有財產權體系。
: 因此,尋租理論的核心並不是指獨占性是由人力量去創造的,而是指獨占性導致的超額
收
: 益與各種形式的獨占性背後的原因和機制。
: 定義沒問題,但你要怎麼區分所謂的自然獨占。
: 自然獨占只是個理想化的理論設定,
: 並不是排除政府直接參與,就變自然獨占。
: 不要講了定義卻馬上誤用喔。
自然獨佔是指透過市場機制,自然而然達成的獨佔,這類獨佔產業往往具有規模經濟等特
性,易造成大者恆大的局面。
: 為什麼你好像想要表達一個,早年這樣用,但現在不是這個意思的感覺?
: 但土地就是一脈相承下來最明顯的討論對象啊。
: 現代是擴展到其他領域,不代表不能解釋土地佃租。
畢竟隨著社會發展,勞動力越來越會會到處跑(台灣人祖先不就從閩南、粵東一帶跑來台
灣,清代台灣也有哪裡有賺頭,就往哪裡去,一路從台南跑到全台各地,現在更不用說:
北漂),土地達成獨佔的難度門檻越來越高。
這邊地主收租太高混不下去,佃農就開始搬家到別處過活。
: 不懂這堆比較有什麼意義,
: 沒有地租,農民也會自己評估要種什麼呀。
: 佃租就是提供一個額外的成本。
: 在你的說法裡,要感謝地主告訴佃農租金,提醒他該種什麼。
: 我的天。。。
: 你以為佃農透過競價跟地主談判,是獲得了市場資訊,
: 講的好像不行就換塊地耕作很簡單一樣。
: 但我主要是猜,地主會看佃農有什麼弱點來決定租金。
以日本時代的台灣佃農來說,承租土地時會看這塊地能種什麼作物,產量穩不穩定,而以
當年的調查來看,越肥沃且有水利灌溉的地,佃農交付的定額租金越高。
既然好的土地可以提供給地主更高的租金,則地主就有誘因去維持,甚至投資土地,清代
水利設施大部份也是地主仕紳們出資興建,也是因為這投資會回報在提高的租金上。
而佃農的誘因,則是投資在租約期間能增加產量的措施上,畢竟在定額租下,租約期間的
增產會完全回報給佃農。
所以地主投資在長期措施上(造成長期來說地租上升)
而佃農投資在短期措施上,(租約期間的實際收穫,扣除成本與地租後的收入)
: 我的說法是,讓兩邊投資動力都減弱,傾向於擺爛。
: 你論證有投資動力根本沒意義。
: 這當然可以有,但跟我說的沒關係。
: 然後你這邊變成,
: 把租金增加和佃農的行為分開來看了。
: 我如果套用你上一段那種論述也可以說,
: 佃農收成更多,讓地主看到他的土地價值提升,
: 因此決定拉高租金,
: 光是這個邏輯鍊條存在的可能性,
: 會在整個社會層面產生影響。
: 你對佃租的價格提供的訊息,評價這麼高,
: 對這邊卻沒有一樣敏感度,我覺得是很有趣。
: 義務教育當然是效果最大的,
: 但人民本身的意願與支持,也很大影響學習效果。
: 多的是那種,窮到寧願不讀書之類的說法。
: 而且作為自耕農也能更體會/注重知識技術的價值。
佃農跟其他給資本家工作的一般勞工,都是透過提供勞力與自身知識來換報酬,教育投資
(習得一技之長)這種帶得走的,自然大家願意投資,哪怕是佃農,也會願意安排基礎教
育與技職教育這類最貼近自身工作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