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下面推文覺得你寫得很有道理,但我怎麼看怎麼怪,所以
: 我還是想點出來一下。
: 深層起因就是隨著漢人繁衍擴張占地,勢必與原住民(生番)衝突,
: 清廷的立場初期是一種息事寧人的隔絕政策,
: 問題是禁不住底層為了實質利益的行事。
: 怎麼就成了心機布局呢?
: 心機立下政策叫你不要越界?
: 再心機追認把你納入統治?
: 如果真有心機,那這心機恐怕是針對原住民的,
: 在麻痺對方的情況下侵占其土地。
你484沒看過或沒看完邵世柏《台灣邊疆的治理與政治經濟》?
這本書有它的問題,但看完之後你絕對不會這麼想。
如果還是這樣想,那你可以寫一篇心得丟《台灣史研究》
把台灣史學界九零年代經過施添福、邵氏柏、柯志明
對清代台灣國家權力的理解「再」顛覆回去 。
: 這邊說切割分治,
: 問題是清廷根本沒法控制生番,
: 漢人與生番之間的關係叫做內在矛盾?
: 這是用現代台灣視點回頭看產生的謬誤吧。
: 用現在台灣的國族認同,
: 來想像當時他們自然能夠和諧相處嗎?
: 如果不隔絕,結果就是漢人拓墾速度更快,
: 原住民跟漢人對抗更激烈而已。
蛤?
是啊,清朝沒辦法控制生番(不然怎麼會叫「生」番)
柯志明並沒有說清朝切割分治治到生番。
所以你想...表達什麼?
你怎麼會覺得他是用現代台灣的國族認同在講這件事情?
至於清朝決策者在想什麼,去看《番頭家》頁379附錄一的高山奏文
這不是柯想像的東西,全來自史料。
: 這裡試圖把生番熟番混為一談是故意的吧,
: 漢人耕種熟番土地並且繳租,這是法律認可範圍,
: 後續並產生了實質占有土地與追認交易,這是另一條線。
他沒把生番熟番混為一談啊?
三層制裡屯「番」區柯講得很清楚是指「熟番」
: 但越界拓墾這是完全違反一開始分界理由的,
: 把這兩個情況混淆,產生一種既然種熟番土地合理,
: 因此拓墾也差不多,幾乎是刻意誤導了。
他誤導了什麼?你確定不是自己讀錯?
: 然後他再用一種,守邊者監守自盜的理由來分擔責任,
: 守邊者是熟番,他自己土地都沒空種了,會跟你去外面拓墾嗎?
: 就算有所謂的放人過界,那不就是因為漢人很想出去而已嗎?
: 所以自盜了什麼?
你沒看懂。
三層制裡夾在中間的熟番有兩個任務:
不讓漢人越界+守隘。
「拓墾」從頭到尾都不是熟番的事,他們的工作只是守隘。
「監守自盜」指的是在柯提到符合雙方利益的狀況下,熟番把漢人引進去。
: 這裡發明了一個私墾勢力與傳統菁英對抗的關係,
並沒有.jpg
柯志明這裡的觀察來自東勢(=這篇文章說挖到死人骨頭那裡)
當楊廷樺在這裡處理越墾問題的時候,
界外居然有何福興有墾照的「合法墾區」
最後東勢那邊的處理方式是有問題的充公,合法的合法,沒問題的給熟番。
「有問題的地」從哪來?私墾。
於是私墾勢力自然與傳統菁英幹上,
後者還能靠「官民合作」把非法弄成合法(何福興)。
: 難道他覺得非私墾勢力下的非傳統菁英都默默站在私墾勢力一邊嗎?
: 當時真正自然的分界只有族群關係,
: 就算以私墾勢力為畫分,該對應的也只是非私墾勢力。
: 越界拓墾本來就不是合法行為,
: 為什麼會講成好像違法應該獲得補償一樣,
: 你違法又抗法的人,和守法的人擺在一起,
: 對後者來說你是搭便車+既得利益者,
: 你不服從清廷對你強加的秩序,
: 卻要動員已經接受並相安無事的來跟你冒險,
: 這才是兩邊基本利益考量的差別,而不是傳統菁英的問題。
: 所以拓墾者想反抗搞事,卻難以動員原本界線內的人,
: 界線內的人跟清廷聯合,變成義民打拓墾者。
: 然後又刻意發明一個拓墾者只是因為有武力,懷璧其罪,
: 阿難道界線內的人沒武力嗎?
: 沒有的話怎麼抵抗林爽文進攻的。
: 但以台灣械鬥的歷史看,本來就普遍有自我武裝,
: 只是拓墾者的武裝可能會更完備,更有組織能力。
嗯...自己去看《熟番與奸民》第十四章〈沿山勢力與漳泉分類〉
我懶得摘要。
: 。。
: 我來講的話會是,
: 隨著承認拓墾,試圖合法化,
: 官府勢力伸手進來,這對於拓墾勢力的底層民眾本來或許能接受,
: 但對於其中領導階層來說是重大損失,或者會被針對,
: 於是他們利用拓墾建立起來的威信與組織能力,發動一波起事。
: 雖然初期突襲清廷成功,
: 但他們根本無法團結整體台灣漢人,
: 所以他只能以族群為軸線,爭取漳州閩南人,
: 打的則是其它漢人族群,
: 結果就是後續這些人組成"義軍"跟清廷的鎮壓軍合流。
同上
: 械鬥並不始於也不終於林爽文事件,
: 並沒有一個宣揚愛台灣就能消彌對抗的方式。
: 真要有也只有塑造一個共同敵人這個可能性,
: 但這個路線具體操作上,也往往還是分化。
: 械鬥根源其實來自於清廷對台灣控制力的不足,
: 不只是對漢人,也同時是對生番的無能為力,
: 因此容許地方武裝的存在與壯大
: 也是因為這個前提,
: 當清廷腐敗的官場秩序試圖向台灣勢力伸手時,
: 台灣勢力看到的是如此貧弱的力量敢索要更多利益。
: 雙方很容易基於各自信息誤差產生誤判,
: 這算是民變起事的基礎吧。
清朝不是韋伯的「現代國家」
民間地方武力在整個清帝國,或者說所有傳統帝國裡都很常見。
我會說你沒回到那個時代去理解他們(清、漢、番)面臨的問題。
至於「腐敗的官場秩序」...嗚...呃...
你是不是把晚清的狀況丟到康雍乾去了?
: 國家的權力也喜歡以一種說故事形式,
: 把本來就不一樣的東西,想像成理所當然是一體的,
: 這無可厚非,
: 但用在歷史研究上就很容易模糊了建構與分析的邊界。
好
我確定你絕對沒有讀過《番頭家》或《熟番與奸民》
去讀,讀完再回來看你現在寫的東西。
我確定你自己也會覺得頭很痛,就各方面來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