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在想怎麼從基礎回應,後來覺得還是丟一些點零散的聊聊好了。
1.如果要從思想脈絡上看,日本也繼承了各種中國文化體系的基礎,
然後在與西方體系對接中適應極為良好,
我大膽點說,從儒家理學/心學那個脈絡去跳科學,這科技樹其實是通的,
因為有著和西方文藝復興後衍生那些東西相似的哲學高度。
2.那要怎麼解釋中國卻落後?
文化邊緣區域本來就比較容易在知識匯流中產生文藝復興。(ex:蘇格蘭/歐洲)
中國不管是體量上問題或清帝國體制下,改革較慢抗拒因素較多。
而到民國以後,本來進入正軌,
但西方已經開始產出馬克思主義這種,更接近後結構主義的東西,
中國的環境與思想同樣過度成熟,不同於日本封建社會的文化殘留,
直接吃下本來即使在歐洲都超出時代的體系,變成一種畸形。
3.台灣的成就也算是小規模的再現了1、2的論點,展現了一種正常發展的可能性,
但從此卻也能凸顯一些問題。
在原文中說的是"民族自信",
講的脈絡是,在接受全盤西化下丟掉了某些東西,無以為繼,
但更直白地來說,本來西方科學的動力源之一是宗教熱情,以及情勢產生的優勢,
(進步改革的變現能力、坑外人的藍海策略)
後者學不來,頂多只能局部再現(日本)。
想要全盤西化卻沒考慮宗教那本來就不夠全盤,說到底還是需要一個本地的核心,
而這個核心即使到今日都還模糊不明,因為宗教被科學輾過去以後,
連西方都在失去這個動力,而本地的則卡在丟了舊版本但新版本越改越爛。(windows?)
4.對於所謂的自信進一步剖析,我會覺得,底層問題還是在認知衝突,
沒有連貫時難以形成一致的發力點,更有甚者,是產生更多內部傾軋的需求,
藉由否定內部的某派來強調自己這派不同,但其實本身並沒有堆砌更多內容,
這在人文方面缺乏更嚴格方法的領域來說,容易形成嚴重內耗。
5.處理標題問題的話,人文科學這個分類確實很微妙,
我認為有些是沒落後或者無法比較,
有些落後是因為本來就是燒錢累積的東西,
最後則是以西方標準為主導,怎麼看都落後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