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新聞] 中國人文科學為何落後於西方? 2大史學

作者: saltlake (SaltLake)   2024-06-13 16:14:09
※ 引述《kuopohung ((風之過客)在場的缺席)》之銘言:
: ※ 引述《saltlake (SaltLake)》之銘言:
……
: : 如上述,因為你的推論方法有欠缺,所以結論可疑。
: : 培根的歸納法和主客二元架構有啥關聯?
: : ^^^^^^^
: : 既然印度也有知識論,所以印度哲學也可以發展出科學?
: : 上面的論證核心無非是:
: : 要發展出科學,知識論是必要條件 (請讀者注意這個宣稱並未證實)
: : 中國哲學沒有知識論,所以不能發展出科學。
: : 很好,請問︰
: : 發展出知識論的必要條件有哪些?
: : 中國哲學裏面有沒有?
: : 沒有釐清上面那一段之前,就不能否認,中國哲學會發展出知識論並進而發展
: : 出科學。
: 知識論是科學的基礎這已經是常識不能再常識的東西
^^^^^^^^^^^^^^^^^^^^^^^^^^^^^^^^^^^^^^^^^^^
是喔?
請諸位網友閱讀一下下面這段陳述:
*****
2004, Handbook Of Epistemology, p. 3
Authors: Jan Wolelenski, etc
However, the terms which
now denote this field, namely 'epistemology' and 'theory of knowledge',
appeared
not very long ago, later than terms indicating metaphysics, ethics,
aesthetics or even
ontology. As late as in the 17th century there was no single word referring to
epistemology. At that time as well as in the 18th century, epistemological
problems
were considered in books like (I give the English titles) Rules for the
Direction of
Mind (Rene Descartes), An Essay Concerning Human Understanding (John Locke),
A Treatise Concerning the Principles of Human Knowledge (George Berkeley), An
Enquiry Concerning Human Understanding (David Hume), New Essays on Human
Understanding (Gottfried Leibniz) or Critique of Pure Reason (Immanuel Kant).
Kant placed his central epistemological views under the label 'transcendental
aesthetic', following the meaning of aisthesis as referring to cognition by
senses.
……
上面那段的古哥翻譯:
然而,現在表示這一領域的術語,即“認識論”和“知識論”,出現的時間並不長,晚於
表示形而上學、倫理學、美學甚至本體論的術語。直到 17 世紀,還沒有一個字指認識論
。當時以及 18 世紀,知識論問題在諸如《心智方向規則》(雷內·笛卡爾)、《關於人
類理解的論文》(約翰·洛克)、《關於《人類知識原理》(喬治·伯克利)、《人類理
解的探究》(大衛·休謨)、《人類理解新論》(戈特弗里德·萊布尼茨)或《純粹理性
批判》(伊曼紐爾·康德)。康德將他的中心認識論觀點置於「先驗美學」的標籤下,遵
循「感知」的意義,即透過感官進行認知。
***
所謂的認識論,要到十八世紀才開始發展。可是上面那位主張:
知識論是科學的基礎這已經是常識不能再常識的東西
亦即彼主張沒有認識論就沒有科學……
歷史事實是這樣的嗎?
*****
分類:12世紀科學家
維基百科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ategory:12%E4%B8%96%E7%B4%80%E7%A7%91%E5%AD%B8%E5%AE%B6
***
在下面這個連結更可見維基百科列有: 16-21 世紀的科學家
*****
分類:16世紀科學家
維基百科
https://zh.wikipedia.org/zh-tw/Category:16%E4%B8%96%E7%B4%80%E7%A7%91%E5%AD%B8%E5%AE%B6
***
提醒大家一下,加利略是十六世紀的人,而他是否科學家或者有否發展出科學
理論,至少我國中等教育都該教過吧?
所以,沒有認識論就沒有科學? 真的?
作者: PTTHappy (no)   2024-06-13 23:13:00
原文指17世紀前沒這個字眼出現 不是沒這種思維內容出現你誤讀該句重心了~其實 相似的字眼情況又例如"意識形態"這個詞的外文在18世紀末才出現 但其"內涵"更早時代時 相關政治 社會思想家或學派 就有其學說所蘊含的意識形態了歐洲學者在17世紀想到要為這個哲學思維領域取個名 稱為知識論 認識論 之前 就已經在實質上使用這套思維 所以產生相關科學理論等一下 你又誤解了~西哲學術有知識論(當思維工具)的傳統但就知識論本身的後設探討-研究知識論為何的知識論-如同方法論在哲學上也可被後設探討:某個方法論的方法論 是指18世紀開始這種深入深化的哲學探討 但至少無礙於古希臘時期已有知識論的哲學思考(但是古中國哲學不擅長這方面)
作者: mangle (mangle123)   2024-06-14 10:27:00
我想s的意思是知識論較完整的成型於17、18世紀,但不代表過去沒有知識論的概念或思維,以此條件下仍有16世紀伽利略的科技成就。也就是說同樣條件下,中國也沒有完整知識論概念的條件下也仍有不少科技成就。那怎論定未來中國沒「相似西方系統的科學」? 以此來看18世紀前中國科技成就確實在全球也是頂的啊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