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MoreLight (大文)》之銘言:
: 據說李光耀把新加坡的英語化當成新加坡富強的關鍵,連他的自傳副標題都是「我一生的
: 挑戰 新加坡雙語之路」。但既然新加坡是從馬來西亞聯邦獨立出來的,用馬來語好像也
: 順理成章?甚至新加坡國歌歌詞也是用馬來文寫成的。
新加坡過去是英國殖民地,所以李光耀當然更清楚英文在國際上是一個強勢的語言工具。
再來是思考新加坡的主要產業:服務業佔新加坡經濟總量七成以上,以物流業、金融服務
業、旅遊業為代表。新加坡自13世紀起便是國際重要的貿易港口....
所以新加坡的國家規模,經濟發展不能只靠內需,而必須與國際接軌,英文是必要工具。
有人提到王永慶、郭台銘、陳水扁英文也不怎麼樣卻也是成功人士來否定英文的重要性,
但是王永慶的長子王文洋、郭台銘的長子郭守正,都是在國中的時期就被送出國留學,
陳水扁的陳幸妤、陳致中也是成年後去留學深造。去的通通是英語系的國家。
甚至郭台銘本身英文就不錯,所以過於才能親自去美國和蘋果談訂單。
至於周子瑜更不用說,幾年前學力鑑定英文科接近滿分還上新聞,
甚至其所屬的韓國JYP娛樂公司還會將一些年輕的實習生送去美國留學。
所以從個人的子女、公司的員工、國家的人民,要培養進入國際市場英文是必修。
而像日韓中台至少國家市場的內需都有一定規模,所以能靠部分菁英去接軌國際,
但是新加坡的內部市場太小,所以要靠國家政策的推動來普及國際語言的能力。
另外有人提到新加坡人的英文口音的問題,但其實口音並不是判斷英文好外的唯一指標。
因為口音是受環境的影響,就像小時候有遇過外省的榮民老杯杯的中文也不容易聽懂。
再舉一個例子,這是格鬥賽的記者會,一邊是美國選手、一邊是英國利物浦的選手。
Paddy Pimblett and Tony Ferguson argue: “You look like an 8 year old"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TsCeI5ayvc
兩個人賽前嘴砲,然後美國的選手突然說:"有人明白他在講啥?我一個字都聽不懂。"
那位英國選手講的是斯高斯(英語:Scouse),又稱利物浦英語(Liverpool English)
或默西賽德英語(Merseyside English)。
所以沒有標準的美式口音不代表英文一定差,因為國際商務的契約也是要看白紙黑字,
有些跨國商務法律人士的英文口說有困難,不會閒聊,但是卻懂英文契約及法律用詞。
所以新加坡的英文政策就是要強化與全球國際市場的連結,這是馬來語或華語做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