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證券賺錢沒這麼難
未來大家不敢說 那就說過去好了
假如有個龍二先生 跟甲君2003年各有1000萬現金閒錢
龍二先生選擇買房子租人 2003年時每年租金扣除空租1個月跟維修稅金
2003年每年實收47.5萬
又https://pip.moi.gov.tw/V2/E/SCRE0201.aspx
按內政部不動產租金指數房子的租金在2017年2月實收應該是49.6
就大概算下14年又3個月實收租金(47.5+49.6)/2*14年3個月=691萬 租金不投資現金持有
房價漲幅 信義房屋房價指數2003年第一季100.95 2016年第四季277.06
所以這1000萬的房子2017年變成277.06/100.95*1000萬=2774萬
所以龍二會有2774萬+691萬=3465萬的資產
甲君拿去投資台股大盤 不選股2003年1月2日買進 期間配股繼續持有
配息不再投資現金持有
那麼放到2017年3月31日 台股還原權值
2003年1月2日4524.92點 106年3月31日16176點
所以甲君的資產會有16176/4524.92*1000萬=3574萬
2003年買房地產放到2017年 這應該算是進入房地產最棒的時間了
整體報酬率還小輸買股XDD
這買股賺錢也不是什麼高深技巧 就學買房子 買進並持有而已
期間跟本不用裡他 就這樣報酬率就勝過這房地產黃金14年
房地產黃金14年都還贏不過買股 更別說如果房地產不漲不跌的話.....
買股賺錢不難 只怕你抱不住
不過投資沒有耐心 買什麼你都賺不到錢
※ 引述《jack096 (幫撐十秒)》之銘言:
: 其實沒有真正所謂的划不划算
: 會認為買房的觀念是你一直持有
: 另外還有一點雖然說4%是有聽過更高的高收益債
: 但風險就高,4%先前也只有聽過一款美金定存。不過經過換匯
: 匯損我想大家都知道,值不值得看個人。畢竟那是一種投資
: 我也聽過一個保險投資4%以上的,但他說是平均(20年)
: 高低說不準,可是大家這樣算好像都沒有帶入通膨。
: 現在一年大約是2%上下的通膨,有時雖然不明顯。
: 但只要政策一更動,通膨就很明顯。
: =================================
: 我只要講,認為買房不划算會說不賣。
: 如果買房的人在高點時拋售,去換一個便宜點的,或去租屋。
: 等到低點再購買時呢? 雖然搬家很麻煩就是了。
: 不過這時候的投資報酬率可能就會比4%很多,是用倍數來算。
: 隨便舉個進一點的例子,幾年前的實價登入前或奢侈稅前購買
: 最後在前一兩年拋售,幾年內的投資報酬率是翻倍。
: 所以認為不划算的一點是以20年計算並且房子不賣。
: ================================================
: 至於有人認為租比較划算,確實是。看看亞洲裡面,台灣租屋真是佛心
: 更別提已開發國家中台灣租屋是多麼親民了。
: 最近的日本跟韓國,大家懂得就了解。韓國的押金是租金的80-100倍
: 你不租了要換租其他地方,這筆錢你也不敢花,因為到其他地方也是要這押金。
: 日本呢? 你租屋是空屋給你,裡面連電燈泡都要自己買,更別說傢俱家電或裝潢了。
: 當然這幾年有些地方稍微改變,不過押金部分你要多準備給房東一個月。
: 他們稱為禮金,謝謝房東租房子給你。這筆錢是不退的,所以你租房子要準備四個月租金
: 另外你要不要去跟鄰居交際就是看個人。通常搬入新地方還要買禮物送鄰居(民風)
: 香港呢? 這我應該不用多說租金多誇張,放眼看去台灣房價跟這幾個國家比也沒高多少
: 租金反而是便宜很多
: ================================================
: 最近政府應該發現台灣空屋很多,出租率卻不高。
: 很多房東原因是怕麻煩,不缺錢的根本就不會想自己找麻煩(某些縣市)
: 加上最近政府訂出規定,房東只好轉嫁消費者。
: 看看房屋稅.地價稅.所得稅.2%補充保費,房東只要一租人
: 這些就直接增加,房屋稅從自有變成營業落差就很大
: 更別談其他人為風險
: 所以某些縣市正在推租屋平台,只要房東願意讓政府媒合。
: 直接從稅金地方給優惠,並且保證拿的到租金。延伸的法律問題政府代位求償
: 缺點是你的房子要租誰無法過問,全部讓政府找代管處理。
: 有沒有好處看個人
: ==============================================
: 我在講一個身邊例子,在921前入手的房子(透天)
: 入手價格800萬上下,結果遇到921跟泡沫,房子一度跌破450萬,20年過去了。
: 現在查最近一筆附近幾間賣價,已經一千萬上下了。
: 投資有賺有賠,房子在低點可以長期持有(央行在景氣差漲利息會死更多人)
: 高點時要不要拋售看你,可是其他投資呢? 股票最後剩張紙
: 其他投資惡性倒閉或其他問題,你去提告,或許就只剩下債權證明或協商
: 最後可能只是本金的成數拿回,不過有拿得回來就要偷笑了。
: 大家都以投資多好來討論,沒有考慮到遇到風險的保值度。
: 所以要多方思考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