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krit1009 (優文大師)》之銘言:
去年我自己人生第一間自己買的房也是秒殺式買
本來看房看了1~2年
房仲帶看應該有30間以上,但喜歡的頂多1~2間
後來死心了想說那就花一筆整修,設計師都請了,設計費也花了10幾萬
結果沒幾天一個長期帶看的房仲打電話來說剛接案件還沒上架
下午3 4點去看 有喜歡 看完一個小時內就下斡X了(開價是X+280左右,我出X)
然後房仲可能打鐵趁熱 當晚10點多(配合屋主)就約雙方去小房間談
我記得很清楚 搞到快凌晨1點成交
自己分析物件優勢:
1.稀有釋出,15年中古屋,整個社區15年內移轉數不超過3筆。整棟7樓但只有好像13戶(?)
代表住戶應該住的都很滿意
2.地段
台北市蛋白區,鬧中取靜,步行3分鐘有傳統市場/金融機構/全聯/小7/全家
機車5分鐘內有加油站/郵局/診所(家醫/耳鼻喉/小兒/皮膚/眼)/
3.坪數
權狀快50坪含車位
室內約30坪,看了1~2年這區這類室內30坪物件非常稀少,新成屋就更不用說了。
4.門面
有中庭,旁邊還有住戶機車停用專區,公設只有一個交誼廳。電子鎖進出,沒有管理員。
永久棟距 附近沒有電線杆
5.格局
規規矩矩的一般三房二衛
客廳跟飯廳在同一個長方形空間,進來的感覺非常舒適,沒特別量過,體感應該10幾坪
上下,即使是冬季,白天不開燈也非常明亮,採光沒話說,3個房間都有窗戶。衛浴只
有一間沒窗戶。
當然還是有些缺點,例如低樓層、車位是機械車位等。
不過綜合評估後還是決定下手,最後用X+一點點成交
當時覺得開價還算可以,自己出的價是實登區間偏高一些(例如實登5~10,出了10.1)
當天成交後一度懷疑自己是不是盤了(這很正常,因為太順利)
後來比對之後附近成交價發現自己買的價格還算不錯
住進來後發現比想像中的還好,管委會採每戶輪流制也不錯,這些是題外話了。
給買中古屋新手的建議:
1.平時多做功課,多看屋,了解該區市價
2.與1~2個房仲打好關係,並且在他們曾經帶看過的房試著出斡(出斡可以讓房仲
大概知道你的口袋深度,以及讓他們明白你這組確實有購買意願,不是只有看看)
房仲基本上有新案件,第一個都是先找他們口袋名單客戶,如果能成交就不用上架
了,換句話說,在架上的,多半都是賣方出太高或是買方出價不到,只要能進入
房仲口袋名單,你才有優先看新案件的可能
3.自己要對自己的需求做取捨,畢竟有限的預算很難買到十全十美,一個物件如果
你認為有80分以上我覺得就值得下斡了,喜歡的就抱著沒買到也沒關係的心態,
非常喜歡的,就請追價,因為能讓你非常喜歡的,一定也有其他看屋老手有同樣感覺
,換句話說不是你秒就是他秒,這只限於非常喜歡的物件。
像我自己的取捨是 我認為門面很好 在台北市蛋白區有永久棟距+附近沒有一堆電線杆
就已經80分了,格局採光實際坪數那些有再加分,低樓層跟機械車位微扣分但可接受
,這種經驗真的要多看房多比較才會慢慢有自己的需求想法累積。
最主要的還是一個想法:這間我不搶,同樣等級的下一間我不知道還要等多久。所以
最後我追了
4.多關注稀有釋出案件,會稀有少釋出多半是物件條件好,這類物件你一失手就可能要
再等好幾年才有下一棟,該不該追,自己取捨。
5.等待,有時成交真的是看緣分。
成交後我房仲居然問我說他的學長姊們想來參觀,問我是否同意,因為他們在這裡賣了
快10年還沒看過這棟有釋出XD
一點心得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