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口最大的優勢是地理位置處於南北要衝
就像三國時代的荊州,北接魏、東接吳、西接蜀、處水陸要衝之地
林口走國道一號往南快速串聯機場、大桃園地區以至大新竹
往北則是直通 新莊、三重、台北、基隆 等大都會
在國道通暢無阻的前提下,無論往首都進發、或是往機場國門走,都是半小時以內的事。
林口交通爛並非先天不良,反而是因為先天太良,加上近年又有大量工作機會進駐
導致移入人口過多,本來國道很寬敞的多線道於是才變得不夠用
2009 年以前林口是不塞車的,路大條又好開,到哪裡開車都很快
慢慢有人發現林口便宜、開車又方便,到了 2012這一年慢慢有車潮,一路惡化迄今
這就像有一家小吃店,食材好、出菜快、還便宜,一開始沒人知道你爽吃
慢慢口碑傳出去,你就要排隊、就要等
廚師出菜一樣快,但人潮只要多,廚師炒再快你都要等很久覺得慢
所以是因為人多導致交通惡化,而不是交通設計不良導致塞車
這層因果關係一定要弄清楚,股匯房資深投資人會翻船的原因往往是因為分析倒果為因了
人口移入導致交通惡化,政府很難解決
而且人口大量移入代表選票,政府更不可能去檢討這些大量人口
所以只能從優化國道一號和交流道做起
而現在進行式
則是政府現在正大撒幣優化林口龜山、新莊五股 交流道,企圖讓汽車分流行進更加順暢
甚至林口後段還通過了林口八里高架道路大撒幣計畫,
日後完工 工一園區和後段居民就不需要走國道,而有更多替代道路可以選擇
更進一步分流林口對國道一號的負擔
從這個角度來看淡水,對外只有非常窄小的聯外道路
如果林口使用的國道一號是大動脈、淡水的連外道路大概就只是微血管
政府也有看到這個問題,才想裝入淡北道路這條人工血管
但微血管接上人工血管改善幅度能有多少,能否達靜脈水準,個人還是打一個問號 ?
從交通聯外放眼鄰接區域,
淡水往上外接區域是三芝石門,往下則是接禁止開發的關渡平原
還記得前面提到林口往南接機場、桃園、新竹;往北則接新莊、三重、台北、基隆
相較於林口,這個面向才是淡水最大的硬傷
而這項地理硬傷也造成了企業長期以來移入意願不如林口來得高
所以有人說 林口有大量工作機會,淡水相對較為缺乏,其實這是結果
造成這個結果的原因則在於淡水外接三芝、石門、關渡平原
而林口外接桃園、新莊、三重、台北、基隆
再深入來看
林口透過國道外接台北到 中正/中山/松山/大安/信義/內湖/南港 都有快速道路深入其中
反觀淡水,透過聯外道路外接較有價值區域先是竹圍、再是關渡、然後北投、士林
兩地連結台北各區域的精華度也有所落差,輻射台北市各區域也是林口較廣、更發散
鑑古知今
荊州有三大重鎮:襄陽、江陵、江夏
從產業面來看,可把林口看成一個由 A7、A8、A9 組成的大區域,
其中剛好 A7、A8、A9 三者都有各自對應的產業
首先 A8 有台灣規模最大的醫學中心林口長庚,
3700床、26個專科、109個次專及24個特色型整合醫療團隊
台灣即將步入老齡化時代
投資要考慮未來
日後要轉手的 TA,肯定要想到這群有錢且人口基數不小的族群
是故如果要買一間養老房來投資或是自用
那 天母榮總、博愛特區台大 及 A8長庚 三區域都是可以先買起來放的選擇
其中目前又以 大林口區域基期最低、容易入手
A9 有 三井、東森/晶華(未實現將實現)、喜來登、威秀、民視、國家檔案館、工一等..
從工業、商業、服務業、各大銀行、甚至媒體業 完整產業鏈都有
可以看成一個小台北
雖然目前放大來看,林口產業的精緻度不如台北,
但至少具體而微、初具規模,能夠做到自給自足
且別忘了重劃區有後發優勢,A9 大量綠化、遍地公園、美麗街廓、大條人行道即為例證
如能搭上 AI浪潮,政府有預算繼續撒幣下去,前景還是很有想像空間
最後就是機捷車程離台北最近的 A7
這邊同樣有華亞、廣達等就業機會,政府也塞了郵政園區讓 A7 補完性更強
早期 A7空地多、一片荒涼,野狗比人多,但
如果有 A7A8A9 大林口一體化 觀念
201X年看到 A7 一坪賣 2字頭必定是見獵心喜,加上 A7 都開小坪數、總價低
當然是能買多少紅單就買多少來換約、每天早上起床準備換約賺錢 都是笑醒
而那些唱衰A7的人 都是幫助你跟建商談價格 把進貨成本壓低的貴人
所以不需要太過仇恨唱衰仔 要心存感激 獲利了結的時候你就會懂 這才是成熟的大人
只是政府出台45%重稅+換約刑法伺候之後,A7 價格一路高歌猛進,也已經不便宜了 唉
如果理解了
荊州 = 襄陽 + 江陵 + 江夏 = 林口 = A7 + A8 + A9 = 交通要衝之地
我們應該反問
對照淡水的等式是甚麼 ?
這也是我在思考的部分、目前我還想不出來
至於天氣部分,個人認為是假議題
如果你住過12月的紐約,北極寒流暴雪帶來的酷寒,絕對不是可以開玩笑
紐約寒流風暴襲來,如不開暖會有生命危險,根本不是淡水可以比
又如果你住過10月以後的都柏林,三點多太陽下山,大風大雪沒陽光,住到你會憂鬱
但紐約和都柏林這樣糟糕的天氣,兩者房價都屌打台北不知道幾條街
故天氣是假議題,
交通、產業 還有一個國家的經濟是否蒸蒸日上,才是影響房價的關鍵因素
希望這樣的比較,有讓你對 林口、淡水 兩地的差別能有一點理解
※ 引述《a5292710 (ㄎㄎ)》之銘言:
: 當初規劃同樣重點是為了替台北解壓。
: 林口已華麗轉身,甚至準備挑戰成為未來的新北一哥。
: 那人口大量移入、仍有許多空地炒作,淡水新市鎮到底差在哪?為什麼無法像林口那樣華
: 麗轉身?
: 已知交通問題:
: 近期跑了兩趟淡海看看近況,今天傍晚從宏盛基地短短15公里路程花了75分鐘上64準備接
: 國一,然後只花30分鐘回到青埔吃晚餐。
: 交通問題真的還是蠻嚴重的。
: 未來淡江大橋疏散往八里、林口人流,淡北道路疏散往北市人流,這樣交通有解了吧!?
:
: 另外公車站牌及動線我認為還是比桃竹進步一百倍,桃竹這方面搞的跟鄉下沒兩樣。
: 另外淡水還有什麼其他重大利多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