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新聞] 財政部亮牌 八大行庫還有最多8千億不動

作者: s8752134 (AndyChen)   2024-09-03 11:43:38
※ 引述《dog00730 (Dooooooooooog)》之銘言:
: 他民營銀行是否有「限貸令」,金管會也得處理。
: 一位行庫高層指出,首購族房貸最多的仍為八大行庫,不少大型民營銀行則會在房貸客戶
: 上精挑細選,要對財管業務有貢獻的,首購族並非其目標群,金管會只要金檢銀行,攤開
: 來客戶情況就會知道。現在民營銀行願否承接這些首購族,財政部管不動,可能要看金管
: 會,包括中央銀行今日特別找其他大型民營銀行一起和八大行庫開會,也正是希望全體國
: 銀「同心協力」。
講一下銀行風險:
老實說政府希望銀行儘量給首購族開綠燈,換屋或二屋以上的要排隊 / 減貸 / 拒貸,
這件事情站在銀行的風險角度來看明顯是不對的。
我相信但凡有點風險意識的人都知道這樣做完全不正確,這顯然是政治力介入後的扭曲
狀況。
因為銀行的風險提升,但對應的收益卻無法增加。
甚至還有個申訴專線,增加一個管道可以去要求銀行降低利率 / 提高貸款年限,
這個會是目前銀行房貸業務受政治力影響後扭曲的現況。
理論上有擔保品的風險 < 沒擔保品的風險 -> 台灣地板房貸利率卻高於地板信貸利率
更具還款能力的多屋族風險 < 首購貸款的風險
作者: benson502 (benson)   2024-09-03 11:45:00
怎麼可以趁火打劫,貸款超過3%,要貸款正義 嘻嘻
作者: ferrisw   2024-09-03 11:45:00
多屋族有能力就全款,反正都會漲全款下去沒壓力
作者: toto123 (煩.....)   2024-09-03 11:47:00
可是會買1000萬的房不是有錢人不然投資客戶丟嗎
作者: hmbay (hmbay)   2024-09-03 11:48:00
作者: toto123 (煩.....)   2024-09-03 11:49:00
房子不大量槓桿 很難賺
作者: leota   2024-09-03 11:49:00
確實
作者: kl0408 (小魏哥)   2024-09-03 11:53:00
信貸利率低於房貸利率真的超級好笑
作者: foda (啾咪)   2024-09-03 11:54:00
我真的很納悶,風險相反去操作,幹嘛這麼呵護首購,五年前我也是首購時,也沒這麼被保護,根本小 baby
作者: bnn (前途無亮回頭是暗)   2024-09-03 11:55:00
就民進黨的洗錢人頭 目的是超貸把錢從銀行搬出來
作者: floatfaith (floatfaith)   2024-09-03 12:00:00
終於有人講出來啦~第一段大認同 真的超級不合理…有擔保品結果利率超高哈哈…..但為了貫徹執政黨的政策 只好繼續看下去
作者: zzahoward (Cheshire Cat)   2024-09-03 12:00:00
主要是這一批過熱的購屋者一堆風險高但利率又要低然後還要寬限期...
作者: session5   2024-09-03 12:01:00
房價股市漲多少了?房貸利率遠遠落後十年以上
作者: bustinjieber (賈小斯汀)   2024-09-03 12:05:00
QQ雀食政治考量而不是風險考量
作者: zebirlin (李奧納多皮卡丘)   2024-09-03 12:06:00
你不知道一堆"多房族"是靠寬限期+轉增貸在硬扛的嗎
作者: york1987 (明華~明華~!!!)   2024-09-03 12:09:00
應該改成第1間無貸款,第2間7成,第3間開始8成
作者: BraviaX95j   2024-09-03 12:10:00
是提升位階還是當韭菜被割,來看看
作者: york1987 (明華~明華~!!!)   2024-09-03 12:10:00
本來就是有能力買多房的人才有資格貸款,現在都亂搞
作者: A80211ab (我愛買菜)   2024-09-03 12:10:00
是多房族還是槓桿族
作者: session5   2024-09-03 12:13:00
多房族房價一年漲10%,現在利率漲不到5%出來喊苦?多房族自有自己的風險管控能力,不用旁人替他操心
作者: twin2 (貓熊)   2024-09-03 12:16:00
投資產品沒有穩賺不賠的,套個20年還是能解套的別擔心,怕違約就借高利貸然後高價賣,反正房子很好賣對吧
作者: linrebecca   2024-09-03 12:17:00
我認識複數房產的,槓桿族較多
作者: NTU303150195 (NTU303150195)   2024-09-03 12:23:00
歡樂軋魯空
作者: l145678p (蓮子湯)   2024-09-03 12:24:00
推你 被政治過度干預
作者: a13132006 (a13132006)   2024-09-03 12:28:00
還好啦要買多房就全現金就好,全現金正夯
作者: Anyotw (Yoman)   2024-09-03 12:31:00
多房族?人家都已撥款,每天遛狗收租你還擔心他們..是未來想當多房的被拖住了
作者: darkangel119 (星星的眷族)   2024-09-03 12:39:00
裁判 球證 人證都是同一黨的人 你銀行不配合?銀行是不是也想要嘗嘗 天天金融檢查的滋味
作者: AlarmAlarm (別鬧)   2024-09-03 12:46:00
投股市的錢是借的 然後再質押這種股票借錢買房結論是風險比首購小 快笑死人 多屋仔不炒房會死一樣
作者: Brioni   2024-09-03 13:16:00
只能說…急了
作者: BRIANERIC2 (灰色軌跡)   2024-09-03 13:26:00
多屋理論上現金流也是靠沒有房子的人在撐的,沒有房子的人可以繳租金,自然也就可以繳貸款,很多地方這兩個數字還是差不多的多屋要擔心的事收購的自備款不能再降低,再放他們進來競爭就麻煩像侯康貸免頭款,靠北把資產的天險都打破了
作者: cphe (魔鬼藏在垃圾筒裡)   2024-09-03 13:43:00
首購他還是有他的擔保品,風險還好吧 銀行一直以來不就這樣放款~ 現在的問題是新青安量大寬限長、要到2026才到期,還有多少水位玩下去
作者: NTU303150195 (NTU303150195)   2024-09-03 13:44:00
No,No租金大於貸款,2024沒了
作者: ActionII (ActionII)   2024-09-03 13:56:00
貸款規則改這麼多,想到之前那群愛拿違約率來說嘴的就想笑規則都大改了,拿明朝的劍斬清朝的官?不過限縮也沒什麼啦,借出去的變少,還回來變多不就好了==過幾年就滿血復活,怕個啥,說好的房產看長期呢
作者: ru04hj4 (純樸鄉下人II)   2024-09-03 14:03:00
所以公股銀行可憐喔
作者: planta (小盆栽)   2024-09-03 14:11:00
對耶!我怎麼沒有想到?你風險這一段,講得真好!這樣不是反而干預,提高銀行的風險了嗎!?
作者: sl3101172 (佐藤成樹)   2024-09-03 16:31:00
多屋族金融風暴 失業率上升,一堆人失業沒工作沒錢租房子,一對槓桿開滿的你貸款金流確定尬的過去?失業的多拿來的人接你盤?一倒直接到整串的,首購跟多屋那個風險高?投資客就不要再裝首購了,吃相難看
作者: jeromeshih (以謹慎態度來面對問題)   2024-09-03 16:54:00
是這樣沒錯,但是如果一直買不起,可能拉大有無資產之間的差異,猜測現在政府可能要透過做多來減少,如此至少讓年輕人持有資產可以也能得到對應通膨收益
作者: Frobel (幼稚教育之父)   2024-09-03 17:00:00
我沒守購資格,但保護首購可縮小貧富差距,銀行其實也沒什麼實質風險,又可以以抑制房價過度上漲(緩漲叫健康中),想不出有什麼不好的,根本三贏
作者: LTpeacecraft (集氣是需要時間的...)   2024-09-03 17:48:00
有還款能力的通常多屋;但多屋不代表還款能力優於首購。如果命題成立,那多出點成數甚至限貸拒貸是合情合理。不然乾脆把一切限貸規定拿掉算了,物競天擇達爾文有錢的說話。如果銀行不需要社會責任,那新青安跟首購優惠不該存在。同樣是有擔保房貸不必這麼大小眼啦
作者: ActionII (ActionII)   2024-09-03 17:59:00
無屋首購的優勢是他只有這間,拼命都會守住多屋投資客可能有各種理由會下車,而且多屋槓桿也不低,風險一定比較低嗎?
作者: jeromeshih (以謹慎態度來面對問題)   2024-09-03 18:53:00
而且貸款討論其實又回到台灣跟國外的差異,大家也知道台灣自住房屋持有比例相對多數西方國家高一些,但國外人民也不是不想買而是比較難買因此較大比例為租房,因此台灣長期在房屋貸款似乎也是有點類似解決分配問題的情況,不然真的要降低風險應該要讓更多法人持有風險更低
作者: tenkaakido (RyoSaeba)   2024-09-03 20:01:00
認真文。民進洞都假裝居住正義,補助房租;其實大吵特吵房,在補助房東。
作者: feliz5566 (快樂56)   2024-09-03 21:11:00
槓桿變小=資金成本提高 未來進到不動產的資金會變少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