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b13b46o22 (文一個烤魚配一飯 真的沒)》之銘言:
: 貸款1302*(3.005%-2.575%)/12=0.46655
: 一個月暴增四千六百六十六貸款
: X*3.005%/12=4666
: X=1863294.51
: 所以如果少貸一成的話 就能打平利息
: 但現金就又要被收走了
: 一個電話 又被教訓了
: lesson 2 開始
: 開始要猶豫貸7 繳多點利息 還是貸6 打平 讓心理平衡一點
我之前就說了,這種政策下根本不存在什麼真自住 or 首購沒事的狀態。
貸款成數、利率、貸款年限、寬限期、開辦費、綁房貸壽險、排隊等候時間,
依照不同族群,至少影響上面一至多種。
唯一沒事的就是已經貸完款在看戲,或是手頭上有足額現金準備當禿鷹的。
拉回到事件原始的核心,銀行房貸業務因為新青安大好,導致公銀民銀的
"待售商品(剩餘房貸銀彈)" 越來越少。在這種狀況下,銀行會操作利率
拉升不一定是因為用戶本身條件不好,另一個原因單純就是一種商業行為。
這跟很多人在幹譙建商同一個預售案為啥越賣越貴的商業邏輯是類似的。
今年度的放貸KPI已達標,同預售屋可能的金流風險因賣出一定比例的房子而消失,
剩下的餘屋肯定是拉高價惜售,就如當前商業銀行所剩無幾的房貸銀彈,
也同樣透過拉高利率 or 不給寬限期的方式來取得更多的利潤。
銀行一方面調控自有水位,透過篩選來降低風險,透過提升利率等方式來增加報酬。
同理建商拉價一方面是售出預售屋產生的金流使其風險下降,並透過拉高售價的方式
來增加報酬。
這裡順道一提題外話,建商越賣越貴除了提高報酬外,還有一個非常關鍵的原因在於
讓整批房貸業務更好貸到足額的條件,這點不論是針對已購戶或是建商剩餘餘屋,在
貸款上都能使其儘量貸到足額鑑價。相反的,如果你買一個房子 1000 萬好了,3年後
房子蓋好銀行只鑑價800萬,買的人也會非常頭疼。
說回來房貸本質上就是商業銀行和一般民眾的交易,
所以銀行確實沒義務貸款給誰,同理在政策的干擾下,銀行當然可以選擇利已的條件,
供需問題而已,直到哪天換成銀行水位很高,房貸放不出去的那時,才更有機率取得
地板利率(條件)。
最後提兩點,買房貸壽險or其他銀行商品的路一樣沒斷拉,
只是未來有需要更好條件的人,可能要變成自己主動講,
法律規定銀行不能兜售沒錯,但沒限制貸款人自己想買。
第二點則是,在水位緊張的狀況下,即便對保或已核貸,
先別太高興啊! 要真的等到 "撥款",確定錢下來了,
才能確認整個貸款流程完成了。現在核貸完,以為條件都談好了,銀行也是可以
因為自己內部調控or諸多合理因素,請你排隊等候的!
更遑論是對保後又改條件,當然你可以不改,只是會等到哪時後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