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公視主題之夜「物滿為患」紀錄片觀後感

作者: art9141515 (Rafa's back!)   2014-03-16 01:45:44
公視主題之夜「物滿為患」
http://www.pts.org.tw/Program/Template1B_About.aspx?PNum=351&PURL=
出自一位荷蘭導演的紀錄片,探討的是如你我一般的現代人,
活著,"需要"的物質到底有多多或能多到什麼程度。
是312隻襪子、120件T恤,還是60條褲子。
物欲,一個不討人喜歡、人們也不愛主動去面對的主題。
看著導演勇敢地將他與丈夫、兒子的所有物品送至倉庫攤開清點,
那些物品的平面化影像是很深刻的,盤點後的數字與明細更是驚人。
除了消費者的購買欲,有時是因為物品損壞而不得不再買新的替代物,
而且損壞品也不能修理,因為修理的費用真的得跟買新品一樣高?
影片中提到資本主義下企業為了能持續銷售,刻意將產品製作成"有固定的使用期限",
這與燈泡的陰謀相同,時間或使用的次數到了,產品自然就壞了。
這就是為何我們總發現以前的物品都比較耐用的原因。
現今的技術明明能夠製作出更耐用的品質,但人類故意不這麼做。
這其實是不可取又短勢近利的操作,但是賣方、資方、製造商都在做!
政府也旁觀漠視,打著自由市場為藉口,讓人民、消費者被動接受。
製造這些易壞的商品,創造需求、帶來消費,有消費就有收入、工作機會,
你不買大家都要失業!
這就是現今經濟體系的運作方式,而背後的沉默事實是人類一直在過度消耗環境與資源。
這不就是愚蠢且有意識地共同走向毀滅嗎?
已經牽扯到企業道德與社會責任,需要國家政府、國際組織出面干涉,
就跟全球暖化一樣,追根究底也只是一種人類的"壞習慣"罷了。
但要何時才能等到人類有意願推翻這種經濟與"營生"方式呢?
此外,企業也善用各種行銷手法,並不是被動等待需求發生,為了提出供給,
而主動"製造"需求,這不正與時下的雷神巧克力熱潮不謀而合!
推陳出新更是高招,消費者被迫要學習、使用新版本、新機型,因為舊的即將絕版,
舊的零件也不生產了,就算只壞了一個小按鈕也沒得修。
有時並不是我們揮霍無度,消費者也只是整個體制中被操控的一員而已。
希望有更多人看見這部片,想想以上這些議題與現象,
思考一下,我們是不是非得跟隨潮流?
而潮流又是誰製造的?我們真的無法拒絕、有意識的下決定,選擇不買,不與之起舞嗎?
現代人會累積這麼多的物品,遠超出需要量,撇開被操控的層面不說,
就是回歸基本面,人的物欲。
我們有過相同經驗:打從"心"裡非常想要擁有一項物品時,擁有它:
1、會帶來安全感、滿足、快樂或安心。
2、有它的陪伴可以填補心靈空虛。
3、彰顯自己的價值,有成就感與獲得認同。
4、即擁有情感的連結,它代表特別的記憶或意義。
看過這部紀錄片,當我的購買欲高漲,我會讓大腦叫出那些倉庫裡的空拍照,
問自己,買它,是生活需求還是填補心靈縫隙?
找找其他方式,看能不能不必"擁有它"但仍可享用它帶來的好處。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