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筱琪從小就喜歡雨天。幼稚園時是喜歡踩水窪,國小時是喜歡看雨滴打在車窗外,看黏在窗上細小的雨珠一個個撞在一起然後像流星一樣墜落,國小的筱琪為自己看到了流星雨感到驕傲。
國中時,一本本大眾小說在女同學的抽屜裡互相傳閱,圖書館滿山滿谷的書海,有著珍藏的翻譯文學、世界文學,但缺席的也只會是橘子、藤井樹、穹風的書本,不知道出自誰的筆尖,但從那句「有時候在心碎時躲進雨裡,這樣別人就分不清臉上的是雨滴還是淚滴」,讓她深深的愛上了雨天。
這其實很棒,長大後的舒筱琪想著,在還不懂文學式的賞析之前,就先學會了感受文字,這是她的幸福。
在某次體育課完的下課時間,穿著汗濕的運動胸罩奔進圖書館裡,依舊沒搶到自己要借的書,舒筱琪也習以為常,隨手挑了幾本看了封面還算有興趣的書,便回到了臭氣沖天的教室。
國中時期的筱琪是最符合小說的時期,一個聰明卻讓老師頭疼欲裂的學生,只喜歡國文,討厭其他科目的學生,還不懂的文學賞析,就懂得感受文字的學生。
筱琪是個男人婆,無庸置疑,一張黝黑的臉,豐滿但不胖的身材,冒著青春痘的臉蛋,她絕對不算美麗,她自我調皮,能言善舞,她討人喜歡卻又引人生厭,那樣花漾的年華。
高中的筱琪也喜歡雨天,因為雨水滴滴答答的總是蓋過很多夜晚的聲音。這時的她已經老的像個真正的老人,那些網路上流傳的心智年齡測試,她總能測出四十幾歲的年紀,但她知道她只是憑著真實的情況去填寫,沒有絲毫小女生似的要讓自己顯得老成,刻意去選那些「大人」的反應。時常要被提醒抬頭挺胸,連背都駝了起來。
花漾的年華彷彿結束在了那個升上高中的夏天,或是在那個月經初潮的早晨,轉大人這件事情來的又快又急,無聲無息卻染腥了最貼身的物品,舒筱琪以此為榮。她孤僻的孤芳自賞,不屑那些小女生們的話題,韓星怎麼比得上由文字構築出來的人物,一個個筆畫堅實的字比那些男神臉上的笑還要真實百倍,舒筱琪很享受孤單。
不知從何而來,自以為文學式的傲慢,她看過村上春樹,看過太宰治,看過卡夫卡,看過卡斯頓,看過曹雪芹,文學式的傲慢。她的自我被消滅了,同時更加膨脹了,文學式的傲慢。她被人群遺棄了,她撿拾著文字陪伴,銜著句子就像含著小時候總捨不得一下全吃完的麥芽糖,文學式的傲慢。
但她知道砒霜不是因為包法利夫人,而是因為九品芝麻官,渾渾噩噩的高中很快地就過了,也許她還不夠文學。但她依舊喜歡雨天。
大學的她時常會想起從前,不管是哪時候的自己,至少都比現在要快樂一些,在她從書裡抬起頭的那剎那,她甚至希望自己就這樣發瘋或是得了憂鬱症,說不定這樣的自己還輕鬆一些,真惡劣。
明明過著世界定義的幸福卻想像著世界定義的不幸。她開始想若她把自己的想法告訴別人,會得到多嚴厲的批評,「妳到底懂些什麼?」「別自以為自己很痛苦,比妳痛苦的人多的去了,妳經歷了他們的經歷哪可能說出這種話!」妳———,筱琪在腦海裡模擬著這些回應,低低的笑了。
她甚至可以看到那些人扭曲的五官,只為了斥責這個不知足的大學生,那副社會的嘴臉,時而陌生時而熟悉,最後定格在自己母親偏近深紫色的唇,以及因為吸菸而泛黃的牙。
——To Be Contin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