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道次第廣論》:上士道〈奢摩他〉 (11) pg337L6~337L7
子二、特於後二波羅蜜多學習道理
丑一、修習止觀之勝利
───────────────────────────────────────
【《般若波羅蜜多教授論》說,前者為觀所斷,後者為止所斷。此上是引有止、觀名者所
有勝利,餘未說止觀名者,凡說靜慮般若勝利,其義同故,應知皆是止、觀勝利。】
───────────────────────────────────────
.《般若波羅蜜多教授論》說,前者(粗重縛)由觀所斷除,後者(相縛)由止所斷除
。以上是明確安立為止觀的所有功德,其他沒有明說是止觀(功德)者,凡是說為靜慮和
般若的功德者,它們的意義相同,應當知道都是止、觀的功德利益。
■ 解說──
1.「前者為觀所斷,後者為止所斷」:前者是粗重縛,為「觀」所斷;後者是相縛,為
「止」所斷。
2.「餘未說止觀名者,凡說靜慮般若勝利,其義同故」:般若就是勝慧,其餘凡是說到
靜慮與勝慧的好處,其意義是一樣的,應知皆是止觀的功德利益。
3.修止,是避開煩惱的現行,例如避開貪的想法,讓貪的現行、顯現不再出現,然而這
種避開,只是一種暫時的避開而已,它沒有辦法根除貪。要去除貪的暫時現行,必須
依靠止修,而要根除貪的種子或隨眠,得依靠觀察修,二者(止、觀)缺一不可,否
則無法真正徹底去除障礙、煩惱。此即《解深密經》說:「眾生為相縛,及為粗重縛
,要勤修止、觀,爾乃得解脫。」止修去除相縛,觀修去除粗重縛。
■ 止修=無散亂心=三摩地(此處的止不全等於奢摩他,含隨順的止與具相的止)
觀修=正思法義=妙觀察慧(此處的觀不全等於毘缽舍那,含隨順的觀與具相的觀)
具相的止才是奢摩他,具相的觀才是毘缽舍那,未達具相的止觀前是隨順的止觀。
大小乘或道前基礎、三士道等,任一證悟,都必須依止修和觀察修才能生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