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論] 佛性如果不是指真常心

作者: poohkoala ( \^0^/)   2014-11-07 09:39:27
※ 引述《Uguar (fatboll)》之銘言:
: 佛性如果不是真常心的可能性,我想可能沒人想過。當過去的聖賢發現佛性會與無常無我
: 的基礎相矛盾時,不是去否定秉持無常無我的小乘,就是試圖將佛性(如來藏)作更多
: 比較符合無常無我的解釋,然後又要出現許多各種各樣的如來藏名詞....
: 有一本書【大般涅槃經續譯之佛性論研究】胡騰友 著 ,作者著重於大般涅槃經後三十
: 卷對於佛性的闡釋,得出了大般涅槃經續譯並沒有將佛性視為真常心的結論,甚至認為
: 要先見佛性,依照「種滅芽生」的譬喻,必須先證得寂滅才有見佛性的可能。
: 這個結論絕對是目前南北傳佛教都無法接受的。南傳佛教認為阿羅漢就是佛了,不會
: 接受「種滅芽生」這麼說法。北傳佛教本來就是不接受寂滅教義的,如果北傳佛教
: 對於成佛的主要條件就是見佛性,更不可能接受見佛性的必要途徑竟然是小乘的
: 寂滅。
: 這是一本冷門學術書籍,所得出的結論更是冷門,作者也沒沒無聞。但是這本書能列
: 入傅斯年圖書館的館藏,應該是其有可看之處....
: 另外對於不二不一的看法,作者也得出了不二不等於一的結論,因為「一」通常就是
: 持有真常心看法的人會有的描述。
: 沒有一個南傳佛教弟子和法師,會認為阿羅漢離成佛前還有一個階段。沒有一個北傳
: 弟子和法師,會認為要成佛必先修小乘.....但是如果佛性並不是真常心,並沒有悖離
: 「無常、無我、苦、空」,這一切就有可能了。
在名詞定義中打轉,弄得這麼複雜
簡單來說有開悟體驗[放下身心]的悟境,就這回事
佛,初二三四果聖者,不同於煩惱凡夫
這不可否認吧
,
說真常唯心,如來藏只是名詞啦,
沒錯,但有開悟體驗是不爭的事實,
絕不是沒有的事
要給悟境冠一千種名詞也都可以
宗教學者寫了一千萬字翻過來攪過去的搞出幾座圖書館
還不如只有小學程度的開悟禪師,[放下身心]幾個字的引導
作者: ccclum   2014-11-07 09:55:00
感謝分享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