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 BRIANERIC2: 其實漢傳也不是不探討,而是輕輕帶過,就像我常舉慧能 06/11 20:03
→ BRIANERIC2: 說的「汝當一念自知非,自己靈光常顯現」 他已經完全 06/11 20:03
→ BRIANERIC2: 說出核心了,就是你在那裡觀有、觀無,都還是預設一個 06/11 20:04
→ BRIANERIC2: 意識型態在那裡觀,觀了老半天還是逃不出五蘊 06/11 20:06
慧能祖師云:
善知識,我於忍和尚處一聞,言下大悟,頓見真如本性。是故將此教法流行後代,
令學道者頓悟菩提,各自觀心,令自本性頓悟。若不能自悟者,須覓大善知識示道見性。
你確定觀了老半天 還在五蘊之中嗎?
若汝當一念自知非,自己靈光常顯現 是禪宗祖師的核心重點
那為什麼 慧能祖師說觀心令本性頓悟 這裡卻說觀了老半天還是逃不出五蘊?
慧能祖師云:
汝若不得自悟,當起般若觀照,剎那間,妄念俱滅,即是自真正善知識,
一悟即至佛地。自性心地,以智慧觀照,內外明徹,識自本心。
如果觀照能使眾生一悟至佛地 此時卻有意識型態卡著
這裡是不是出了什麼問題呢?
你用的是智慧到彼岸觀心呢 還是用 分別想 主各 能所觀心呢?
→ aun5780: 對 意識心就是五蘊 06/11 20:06
要了解五蘊 有去研讀每個蘊的定義嗎?
有沒有好好研究過 南傳佛法或心經的要旨呢?
附註: 慧能之師 弘忍所傳 觀心心要 取自最上乘論
問曰:諸行人求真常寂者(一些所謂的學佛人),只樂世間無常麤善,
不樂第一義諦真常妙善,其理(守本真心之理)未見。只欲發心緣義,
遂思覺心起,則是漏心。只欲亡(滅)心,則是無明昏住,
又不當(非佛理,不契理)理。只欲(因為)不止心(妄心),
不緣(思維)義(正法),即惡取空(放任而不自覺)。 雖受人身,
行畜生行,爾時無有定慧方便,而不能解了,明見佛性。(這)只是行人沉沒之處。
若為(如何能夠)超得到無餘涅槃,願示真心。
弘忍答曰:會(就)是信心具足,志願成就,緩緩靜心。更重(再一次重複)教汝:
好自閒靜身心,一切無所攀緣,端坐正念,善調氣息。懲(反省、觀照)其心不在內、
不在外、不在中間。好好如如(內心定的樣子),穩看看熟,則了見此心識流動,
猶如水流、陽焰(亦作"陽焱"。 指浮塵為日光所照時呈現的一種遠望似水如霧的
自然景象。佛經中常用以比喻事物之虛幻不實者)曄曄(光明盛大的樣子)不住。
既見此識時,唯是不內不外。緩緩如如,穩看看熟,則返覆銷融,
虛凝湛住(澄淨不動)。其此流動之識,颯然(風吹葉落的樣子)自滅。
滅此識者,乃是滅十地菩薩眾中(的)障惑(證等覺)。
※ 引述《aun5780 (突破庫倫障壁)》之銘言:
: BRIANERIC2大您好
: 對於您這段文字
: 我深有共鳴
: 因此有幾個小問題想跟您深入討論
: → BRIANERIC2: 而且表面意識也不是修行的核心,重點是意識心深處的覺 06/11 00:58
: → BRIANERIC2: 性要顯化,以這個覺性去顯發細微的遮蓋,這個時候人會 06/11 00:59
: → BRIANERIC2: 同時表面的五蘊在運作,但同時也能覺察五蘊深處是空明 06/11 01:00
: → BRIANERIC2: 無染的本質,兩種性質同時運作,只要可以熟悉覺性,在 06/11 01:01
: → BRIANERIC2: 人死亡的時候,五蘊就自然會消失,與肉體重疊的細微心 06/11 01:02
: → BRIANERIC2: 與細微身,就會自然融入光明,不會再流轉。 06/11 01:03
: 有一部武俠電影有提到
: 一個人的性格是溫和是粗暴是仁慈是殘忍
: 其實是他的氣脈在控制的
: 因此不能只有修表面的意識心
: 要連控制他性格的氣脈一併調理
: 姑且不管死後的中陰(因為活著時它一樣存在)
: 細微身跟細微心
: 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存在一直讓我好奇
: 因為它很模糊
: 但卻又是非常關鍵的
: 為什麼這麼說呢
: 因為假如是有練氣的人
: 可能就會認為細微身跟細微心是體內的氣、氣脈、脈輪
: 而神通也跟這個有關
: 因為能使用神通的中陰(細微身跟細微心)
: 在我們還活著的時候一樣是在我們體內
: 不是等到死後才有細微身跟細微心
: 所以什麼放光之類的都脫離不了細微身
: 但偏偏這麼關鍵的事情
: 漢傳跟上座部幾乎找不太到相關文獻探討
: 對這部分感興趣的也都會涉獵一些密乘的修法
: 個人見解
: 這部分確實是當代人無法契入更深層佛法的原因之一
: 因為意識心就是一個很表面的東西
: 就算不管什麼細微身細微心
: 意識心也絕對不是個可靠的東西
: 更不可能靠表面的意識心達到一心不亂
: 更糟糕的是
: 即使是意識心模擬出慈悲喜捨的"樣子"
: 一旦碰到意外狀況
: 甚至是失智
: 整個人又變回修行前的樣子了
: 因此如何修更細微的細微心
: 可能跟平常我們修意識心的方式截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