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honyan (honyan)
2022-07-06 16:51:55※ 引述《padakim (烏有之鄉)》之銘言:
: 對於標題的討論事項,我認為與其列出一個疑偽經專區,然後定案疑偽,或許比較好的
: 作法是把相關文章改為疑偽討論,然後把正反觀點的文章都收錄進去。
關於這個建議,版主也認為依padakim大的方式處理比較好,所以冒昧表達一下個人的想法。
首先,我的申請始終是將五戒相經移出疑偽經。
理由是,精華區疑偽經的位階,個人看來大概等同大藏經的疑似部,甚至更低。疑似部的定義是「來歷可疑而被懷疑為偽經者,但是其內容又不違背佛教的,故被收錄。」目前精華區疑偽經被收錄者,不僅符合此一定義,甚至連「不違背佛教」都是被質疑的。
另一點,假設後續從「疑偽經」改為「疑偽討論」,其定位是否改變?畢竟原先楞嚴經真/偽、阿彌陀佛經真/偽、藥師經真/偽等一系列大乘是/非佛說的討論,也並沒有收錄在疑偽經裡面。
只是將疑偽經更名為疑偽討論並放入這次討論的文章,而未就根本「疑偽」的意涵有所撼動,並非此次申請的本意。
這種感覺就像,考生的一個回答被考官否定然後設為備取,結果考生回去找到論文佐證他的回答無誤,並向考官反應,覺得這樣他的成績應該可以更正後變成正取。結果考官說這個論文我雖然找不太到其錯處,可是我可以我把你備取生的名稱改成待議備取生,雖然你還是跟其他備取生待在一起,但是你提出的論文證明已經被我們紀錄起來,往後其他人來查都會知道。
歹勢,目前無法接受這種安排,請見諒。倘若認為本次的討論需要保留,在精華區尚有許多分類,例如移入精華區原有的「綜合討論」區,我會舉雙手雙腳贊成。
備註:雖然放入疑偽經時沒有請教過法師,但如果此次申請移出有需要,我再聯繫並請教法師們,願正法久住,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要我說的話你就類似「乞丐趕廟公」的行為,沒前輩這些建設,沒有現在的佛版,大方向我是不會更動的
作者: padakim (烏有之鄉) 2022-07-06 19:28:00
板主要如何處理我沒意見,不管是改為疑偽討論,或放入綜合討論區(我認為不該把舊文章就此移除)。如果是要改為疑偽討論,那應該就是要改變定位吧。從你的比喻來看,你似乎是基於五戒相經和高王觀世音經等等疑似部的經,在地位上不能等量齊觀,所以反對放在一起。我是認為(如果該文章要收錄精華區的話)不管從阿含經內的各個單經到大乘經,乃至於各種論書的疑偽討論,都能放在一起。「大乘是佛說、非佛說」,或「密乘是佛說、非佛說」,或「阿毗達摩是佛說、非佛說」我認為應該放到教理討論,而不是疑偽討論內。
作者:
FHShih (hou)
2022-07-06 19:42:00精華區有所更動 不會否定前輩的建設..PTT本就屬於討論者共同建設 我想上面建議的方式 會比較符合目前討論的內容
既然是討論是不是疑偽經,那結果不是的話,就不算在討論是不是疑偽經!?我不知道你為什麼這麼怕經典被說成可能有疑偽經的成分,這個板本身是三傳都承認,若南傳發表沒有偏激的文章來述說是疑偽經,放在疑偽經是符合板規的。
作者:
FHShih (hou)
2022-07-06 19:48:00重點是 南傳認為是疑偽的理由 其實h大已經滿完整破斥過針對精華區當中認為此經疑偽的理由 h大回應的滿多請問為何要用單方面的見解來成立此經疑偽??如果版主友認為回答或理由不合理 可以提出精華區那篇 認為[不可悔]=逐出佛教=太過嚴重=疑偽h大已經很清楚解釋過 [不可悔]=失去戒體南北傳對於[佛教徒]的認定 都是[皈依三寶就是佛教徒]從沒有哪一個經典認為 [破居士戒就不是佛教徒]所以 精華區那篇認為"疑偽"的理由 基本是自己超譯了透過自己錯誤的猜測 錯誤的認定了這本經的意思 再說這本經典有問題?? 版主請問這怎麼會合理??也沒有哪一個北傳的祖師大德在解釋五戒時 會採用精華區那篇文章的見解 既然那篇文章看法根本是[不符事實]請問精華區持續收錄 並且不敢去除的原因何在?
作者:
FHShih (hou)
2022-07-06 20:02:00那篇文章對此經解釋方式就是錯誤的阿請問他說不可悔=不是佛教徒 有哪一個南北傳法師這樣說啊?
作者:
FHShih (hou)
2022-07-06 20:03:00請問哪一個南傳法師說過 [破居士戒]=[不是佛教徒]??不可悔: 失去戒體 可悔: 戒體尚在 但有虧損既然精華區那篇文章的說法 南北傳沒有任何法師這樣說那請問精華區收錄一篇[和事實不符]的說法 有何意義?
作者: padakim (烏有之鄉) 2022-07-06 20:08:00
那篇文章主張:五戒沒有所謂「可悔」與「不可悔」的分別,並沒有主張依五戒相經犯不可悔該逐出佛教。他用質疑的
作者:
FHShih (hou)
2022-07-06 20:08:00犯不可悔: 失去居士戒體 但還是佛教徒(因為依然皈依三寶)
作者:
FHShih (hou)
2022-07-06 20:09:00他認為沒有[不可悔]的理由 基本就不成立
作者: padakim (烏有之鄉) 2022-07-06 20:09:00
「我知道不少的佛教徒因為受到這部《佛說優婆塞五戒相經經》經文的影響,都不敢參加佛教的皈依授戒儀式」,不管這些人是不是誤解該經之真義,但若他所說為真,那因此導致有人不敢皈依似乎也是事實。
精華區是說不可悔不能重受戒,h大紮個稻草人,你說有駁斥,我只覺得呵呵
作者: padakim (烏有之鄉) 2022-07-06 20:14:00
你所稱的五戒相經不可悔真義也是後來註解的定義,不是
作者:
FHShih (hou)
2022-07-06 20:14:00那篇文章的原文:[,當在家信徒犯了「不可悔」之後,又該怎麼處理呢?逐出佛教嗎?]然後下面整段對於[不敢皈依、不敢自稱佛教徒] 有諸多描述請問 版主有看到嗎?P大 經典文中也沒有宣稱[不可悔]=[不當佛教徒]請問精華區為何就接受一個錯誤的解讀者的宣稱?那篇文章也沒有提到[破五戒不能重受] 這件事拿[破五戒能不能重受] 根本和經文沒有任何關係請問版主 關於破五戒重不重受 這部經典有任何地方與南傳相為之處嗎? 有和任何律典相違之處嗎?如果沒有 都是撰文者自己超譯和想像 那請問經典何辜?許多依這本經解釋五戒的漢地法師 依然認為五戒破毀可以重受五戒 懺悔淨後即可重受 這和南傳見解一樣請問版主 哪裡有問題嗎?那篇文章作者[幻想、臆測]認為經文[不可悔]=不能重受進而反對 這完全就是該作者自己幻想錯誤來的再次請問版主: 為何精華區要收錄一篇滿是錯誤幻想見解的文章 在版友澄清之後 依然不敢改正?? 是何理由?如果有人因為自己文字理解錯誤 把<阿含>講的[空性]解釋成[空無] 然後進一步宣稱[阿含經主張虛無主義] 進一步排斥<阿含經> 請問這難道是<阿含經>的錯誤嗎?
作者: padakim (烏有之鄉) 2022-07-06 20:30:00
回honyan:但五戒作為入門,若還要選擇一本像心經一樣,要努力研讀和再解釋才能了解的經文,門檻也太高了
作者:
FHShih (hou)
2022-07-06 20:31:00這本經門檻高不高 是一回事 內容沒有錯誤是事實沒有哪一部經典 會因為[有人自己解錯經意] 就被放到疑偽請問<阿含經>是不是入門?? 要不要人解釋??
作者: padakim (烏有之鄉) 2022-07-06 20:33:00
我認為要先區分到底是要放到疑偽討論,還是疑偽再來會錯經義是附帶情況,沒人提到那是放到疑偽的理由
作者:
FHShih (hou)
2022-07-06 20:34:00放到疑偽的理由就是那篇文章作者錯誤解讀之下的結果阿作者就是誤解了[不可悔]=不是佛教徒=不能重受=太誇張=疑偽結果通通不是事實 請問這種滿篇錯誤幻想的文章版主不敢修正的理由為何??結果事實明明就: 不可悔->可以重受、還是佛教徒那請問這部經繼續放在"疑偽"的理由為何??尼采判定佛教為「消極的虛無主義」、[否定生命自身的頹廢宗教] 請問 他對<阿含經>的解釋 足以放進精華區嗎?如果不行 同樣的 為何<五戒相經>就被如此對待??這不是妥妥的雙標嗎? 版主請問理由?
作者: padakim (烏有之鄉) 2022-07-06 21:00:00
回honyan:如果是阿含經中無我、因緣、空義、四諦涉及佛教義理的部份或許需要幫忙來解讀吧,但阿含經中也有一些只是簡單的教導、指示,或一些故事
作者:
FHShih (hou)
2022-07-06 21:00:00光是最基本的入門皈依 就需要善知識解釋了基本入門的業果 也需要善知識解釋 看看板上多少人問業果問題就知道了 一大堆
作者: padakim (烏有之鄉) 2022-07-06 21:04:00
受戒要解釋和指引,與阿含經有簡單的部份不衝突
作者:
FHShih (hou)
2022-07-06 21:04:00還有很多人會把佛教的"業果見" 解讀成[宿命論、命定論]對阿 所以不能因為這本經被某些無知的人[錯解] 就說這本經有什麼過失吧? 完全因果顛倒更不要說因為過去[南傳前輩]的錯誤 所以現在連這個錯誤都沒有勇氣改正 這太誇張了
作者: padakim (烏有之鄉) 2022-07-06 21:07:00
滿難說的,如果真有很多人一看就誤解,到底會是誰的問題
作者:
FHShih (hou)
2022-07-06 21:07:00各種推託理由 什麼[沒有前輩就沒有現在]啦~ 根本不合理
作者:
FHShih (hou)
2022-07-06 21:08:00請問 <阿含經>也很多人誤解 是<阿含>的錯嗎?
作者: padakim (烏有之鄉) 2022-07-06 21:08:00
可以說是「翻譯不好」的錯不是嗎?
作者:
bugger (摩登少年他說)
2022-07-06 21:09:00板主真難當
作者:
FHShih (hou)
2022-07-06 21:09:00[翻譯不能讓人一眼看懂] 所以 [ 放進疑偽經]? 這樣?如果版主有正當理由就可以啦 目前就是講不出個道理來
作者: padakim (烏有之鄉) 2022-07-06 21:10:00
這也是針對你說的「過失」或這本經的問題,不是疑偽喔
作者:
FHShih (hou)
2022-07-06 21:10:00那大概佛經每本都有你認為的翻譯過失吧包括南傳的諸多經典 也有你說的翻譯過失囉?畢竟連尼采都在接觸經典之後 認為[佛教虛無主義]呢那請問P大如何處理佛教經典的翻譯過失?
作者: padakim (烏有之鄉) 2022-07-06 21:12:00
任何翻譯總會有或多或少的問題,又不存在完美的翻譯不打算閒扯太多,所以不會就太多無關的話題繼續回應
作者:
FHShih (hou)
2022-07-06 21:12:00是阿 那請問您南傳翻譯不好的經典您要如何處理?既然翻譯好不好 不是經典放在疑偽經的理由那請問這本經還有什麼理由放在疑偽經?請問精華區那篇錯誤幻想文 繼續存在的理由為何?MartinJu: 要我說的話你就類似「乞丐趕廟公」的行為這句話真的完全不合理阿 佛教應該是只看[是否如法合理]而不是認為[前輩說的就一定不能動] 佛可不是這樣的佛陀自己出生於婆羅門信仰中 但所宣說的佛正法完全推翻婆羅門教的有我見、有神論 佛陀可沒有在乎[乞丐趕不趕廟公] 希望版主不要用不理性的理由來判斷版上事務總之 漢傳依此經講五戒的法師 幾乎都認為[不可悔]可再重受 也不會失去佛教徒身分 請問版主 還有什麼問題?
作者: padakim (烏有之鄉) 2022-07-06 23:32:00
回FHShih:1. 並不是不按照明清時代的註解來解釋南北朝時代的五戒五戒相經,就是幻想和錯誤。從五戒相經和十誦律的相近性來說,從十誦律看五戒相經,比明清時代的註解更能正確解釋和了解其文字的來由、出處和意思。如果五戒相經重複僧律的規定,質疑要如何不可悔、為何不可悔就是合理的。受到質疑之後,要解釋得合理一點或辯護,是另外的事。2. 已說過,我的意見是「把正反主張放入疑偽討論」,不是「把XX經典放入疑偽經」,所以就算一直重複loop,也不會再回
作者:
FHShih (hou)
2022-07-06 23:34:00不對喔 精華區那篇文章並沒有按照十誦律解釋[不可悔]十誦律並沒有說過[不可悔]就是[不當佛教徒]就算是比丘違犯波羅夷罪 還持守皈依 就依然是佛教徒那篇文章擅自把[不可悔]超譯成[不能當佛教徒] 簡直是幻想就不要拿<十誦律>來背書了 根本不合理要質疑何為不可悔 真正依照十誦律的說法 就是失戒體
作者: padakim (烏有之鄉) 2022-07-06 23:37:00
他用僧律波羅夷的規定,比照居士的情況質問,很直白了吧
作者:
FHShih (hou)
2022-07-06 23:37:00同樣都是根本罪[不可悔] 當然是[失戒體]最合適比照居士 也不會有[不能當佛教徒]的程度直白的幻想 一樣是幻想 這跟<十誦律>毫無關係南北傳所有經律都認定 佛教徒的門檻在[皈依三寶]
作者: padakim (烏有之鄉) 2022-07-06 23:39:00
你覺得是幻想找原作者質問吧,那篇文章也不是我寫的
作者:
FHShih (hou)
2022-07-06 23:40:00會把這個門檻丟掉 只能說作者不僅對北傳見解不熟 對南傳也不熟 這種基本見解的錯誤 就別扯<十誦律>了 差很多<舍利弗阿毘曇論》:「齊幾名為優婆塞?若人諸根男相具足
作者: padakim (烏有之鄉) 2022-07-06 23:43:00
你認定XX經不可能會有這種意思,因為是佛說的,不可能違反基本佛教定理。他又不認為那是佛說的,誰知道XX經會冒
作者:
FHShih (hou)
2022-07-06 23:43:00,心無錯亂,不為苦所逼,欲作優婆塞,向尊上心,向彼為主
作者: padakim (烏有之鄉) 2022-07-06 23:58:00
除非僧律對波羅夷的規定有問題,他設想居士到底該如何能比照沒有不合理,他認為無法比照所以推出這經有問題。另
作者:
FHShih (hou)
2022-07-06 23:58:00那篇文章 不管從經還是論來看 都在胡說八道阿無法比照 哪裡無法比照? 失戒體就是比照阿
作者:
FHShih (hou)
2022-07-06 23:59:00那是因為你腦子硬性認為[一定要從某個地方趕出去]誰規定一定要從某個地方趕出去?? 誰規定??佛陀已經在<雜阿含經>講這麼清楚 就不要自己創造和幻想
作者: padakim (烏有之鄉) 2022-07-07 00:00:00
那是你後來的辯護,另外的事(我沒有要繼續辯論下去喔)
作者:
FHShih (hou)
2022-07-07 00:00:00[不可悔]就是失去戒體 沒有[一定要從某地趕出去]的意義你維護的也是[後來的曲解與幻想] 和經論不合請問 <雜阿含經>就這麼清楚 三歸就是優婆塞你要想曲解 就不要超過這條線那篇文章 不管從經還是論來看 都在胡說八道阿大概對P大來說 <雜阿含經>的份量只能算是[後來的辯護]吧真的是滿可悲的 佛說經典淪落至此<雜阿含經>:[佛告釋摩男。在家白衣。歸依三寶。以是義故名優婆塞,汝即其人。]你就硬要說[破了居士戒的不能當佛弟子] 我只能說...人一但眼睛裡有成見 連佛陀教言也不放在眼裡了...然後還要繼續曲解<十誦律> 把律典幫自己的幻想背書??這樣真的滿可怕的吧??
作者: padakim (烏有之鄉) 2022-07-07 00:09:00
作者:
FHShih (hou)
2022-07-07 00:10:00哪裡有看到逐出佛教??還是你又超譯了?
作者: padakim (烏有之鄉) 2022-07-07 00:10:00
你覺得不是就不是吧
作者: padakim (烏有之鄉) 2022-07-07 00:13:00
我非常覺得你只是想要找人吵架,努力為這不是偽經辯護吵到贏 所以基本上不會再回了喔
作者:
adampolo (adampolo)
2022-07-07 03:40:00板主之所以說是乞丐趕廟公的行為,是因為這部經,前輩們已討論出來已經有共識了.當初文章很多,不是只有精華區這一篇而已,只是精華區只收錄一篇.我記得主要是因為原本應該是優婆塞五相戒"論",是後世弟子把它升格為經的.請追一下本板對於邪淫的討論.
作者:
FHShih (hou)
2022-07-07 08:37:00不同意,佛陀也沒有因為婆羅門教的前輩已經有很多共識了就承認有梵我見、承認有神論,不管前輩多少共識,不符合正理就是不符合,佛陀一樣以無我見來破斥,什麼時候佛教的正見是以[輩分年代]來判定的? 此不合理當初天主教會堅持[地球是宇宙中心]的[天動說]也是諸多前輩討論的多年共識,請問你要不要信受?2. 南傳的<彌蘭王問經><那先比丘經> 也完全是以[論]的程度掛著"經"名,是後世弟子把它升格為經,還是1954年,極為近帶的事情呢,請問為何南傳OK,大乘就有問題??3. 關於邪淫的討論講過了,諸律部、包括南傳律,都沒有認為[雙方意樂的與值嫖妓]是邪淫,所以妓女都不在[邪淫對象]裡,南傳律部自己也沒有這條,因為這在當時印度文化裡是可接受的,這一點這部經並沒有和諸律部相違悖之處。說實在話 我簡單看了一下精華區 過去前輩們對大乘見解認識不多 所以錯誤見解非常多 精華區的很多訊息是需要澄清和解釋的 不能作為依據 也不符合正理末學沒那個時間一篇一篇寫長文去更正 但至少給出個訊息[精華區的文章錯誤率很高,請依據經律論判斷]
目前改成「爭議討論」沒人逼你要回文更正,板上不缺沒心的人東扯西扯的,別扯後腿就好
作者:
FHShih (hou)
2022-07-07 11:25:00奇怪了 提出有經論依據的討論對版主來說是扯後腿??還請版主記得自己中立和理性的身分如果您自己心中的成見被扯了後腿 顯然不是我提的的經論依據本身有何問題
作者: padakim (烏有之鄉) 2022-07-07 11:47:00
1. 那先比丘經/彌蘭王問經,原文沒經字,強調附加經字有問題,只會變成漢譯本就是不夠好。拿著漢字大做文章,只是在無視五戒相經是「內容」為經。(論著安上經字,漢譯佛典很多都這樣作,例如:修行道地「經」,還有更多例子2. 「重複受戒的重受」代表了「破戒可重新受戒」? 優婆五戒相經箋要說:「則失無作戒體。不復成優婆塞。故不可作法懺悔也。既不可悔。則永棄佛海邊外。名為邊罪。不可更受五戒。」,偷換概念請免。箋要規定要「修取相懺,見好相已」,方許受五戒。(但書看清楚,更受的前提是要「見相好」)。要堅持五戒相經和註解,把這些都寫清楚吧。所以戒師若要趕人「依此」好像也沒不正當,旁人覺得不捨、殘酷也沒啥用。就還沒取得瑞相,不能更受五戒(沒得瑞相大概也會被歸因為是自己的問題)。然後視為邊罪、趕出戒場,不正是「將居士比照為比丘」,如同犯四重的前比丘
作者:
FHShih (hou)
2022-07-07 11:51:001. 你還必須先證明<優婆塞戒經>是"論"才行呢
作者: padakim (烏有之鄉) 2022-07-07 11:51:00
就不能再當比丘一樣。
作者:
FHShih (hou)
2022-07-07 11:52:001. 你還必須先證明<優婆塞戒經>是"論"才行呢
作者: padakim (烏有之鄉) 2022-07-07 11:52:00
我沒要證明<優婆塞五戒相經>是論或不是論,附帶指出你
作者: padakim (烏有之鄉) 2022-07-07 12:09:00
假定那情況真是比丘戒,不改變箋要是寫「名為邊罪,不可更受五戒」,不可更受五戒也很清楚了。重複受戒當作破戒可以更受,才是有問題
作者: padakim (烏有之鄉) 2022-07-07 12:18:00
是「修取相懺,見好相已」,不是懺悔完就好。繞來繞去也不會改變
作者:
FHShih (hou)
2022-07-07 12:18:00作者: padakim (烏有之鄉) 2022-07-07 12:19:00
後來要改變解釋是另一回事
作者:
FHShih (hou)
2022-07-07 12:20:00那差異只有在於[要不要見好相]的話 那你可以認知為南傳比較寬鬆 就像南傳的<善見律論>說比丘可以吃大蒜佐食一樣<四分律><十誦律><五分律><摩訶僧祇律>都不允許顯然只有南傳論典比較寬鬆 你就這樣認知即可
作者: padakim (烏有之鄉) 2022-07-07 12:25:00
你要怎樣認知論典、律典的寬鬆程度隨便,我沒要改變喔
作者:
FHShih (hou)
2022-07-07 12:25:00沒差 你要抱著錯誤見解是你的事說實話 南傳律論本來就因為後人加修 有比較寬鬆的部分整個<善見律論>差距就和原始律典差別很大<四分律><十誦律><僧祇律>沒說可以開的部分<善見律論>忽然出現一堆[可以]
作者: padakim (烏有之鄉) 2022-07-07 12:35:00
努力加開各種延伸話題,只是在擾亂正題。箋要就寫:「既不可悔,則永棄佛海邊外」,結果精華區文章就問說難道要逐出佛門嗎?永棄佛海邊外理解為逐出佛門是幻想嗎?請個人自己判斷囉
要我說的話你就類似「乞丐趕廟公」的行為,沒前輩這些建設,沒有現在的佛版,大方向我是不會更動的
作者: padakim (烏有之鄉) 2022-07-07 03:28:00
板主要如何處理我沒意見,不管是改為疑偽討論,或放入綜合討論區(我認為不該把舊文章就此移除)。如果是要改為疑偽討論,那應該就是要改變定位吧。從你的比喻來看,你似乎是基於五戒相經和高王觀世音經等等疑似部的經,在地位上不能等量齊觀,所以反對放在一起。我是認為(如果該文章要收錄精華區的話)不管從阿含經內的各個單經到大乘經,乃至於各種論書的疑偽討論,都能放在一起。「大乘是佛說、非佛說」,或「密乘是佛說、非佛說」,或「阿毗達摩是佛說、非佛說」我認為應該放到教理討論,而不是疑偽討論內。
作者:
FHShih (hou)
2022-07-07 03:42:00精華區有所更動 不會否定前輩的建設..PTT本就屬於討論者共同建設 我想上面建議的方式 會比較符合目前討論的內容
既然是討論是不是疑偽經,那結果不是的話,就不算在討論是不是疑偽經!?我不知道你為什麼這麼怕經典被說成可能有疑偽經的成分,這個板本身是三傳都承認,若南傳發表沒有偏激的文章來述說是疑偽經,放在疑偽經是符合板規的。
作者:
FHShih (hou)
2022-07-07 03:48:00重點是 南傳認為是疑偽的理由 其實h大已經滿完整破斥過針對精華區當中認為此經疑偽的理由 h大回應的滿多請問為何要用單方面的見解來成立此經疑偽??如果版主友認為回答或理由不合理 可以提出精華區那篇 認為[不可悔]=逐出佛教=太過嚴重=疑偽h大已經很清楚解釋過 [不可悔]=失去戒體南北傳對於[佛教徒]的認定 都是[皈依三寶就是佛教徒]從沒有哪一個經典認為 [破居士戒就不是佛教徒]所以 精華區那篇認為"疑偽"的理由 基本是自己超譯了透過自己錯誤的猜測 錯誤的認定了這本經的意思 再說這本經典有問題?? 版主請問這怎麼會合理??也沒有哪一個北傳的祖師大德在解釋五戒時 會採用精華區那篇文章的見解 既然那篇文章看法根本是[不符事實]請問精華區持續收錄 並且不敢去除的原因何在?
作者:
FHShih (hou)
2022-07-07 04:02:00那篇文章對此經解釋方式就是錯誤的阿請問他說不可悔=不是佛教徒 有哪一個南北傳法師這樣說啊?
作者:
FHShih (hou)
2022-07-07 04:03:00請問哪一個南傳法師說過 [破居士戒]=[不是佛教徒]??不可悔: 失去戒體 可悔: 戒體尚在 但有虧損既然精華區那篇文章的說法 南北傳沒有任何法師這樣說那請問精華區收錄一篇[和事實不符]的說法 有何意義?
作者: padakim (烏有之鄉) 2022-07-07 04:08:00
那篇文章主張:五戒沒有所謂「可悔」與「不可悔」的分別,並沒有主張依五戒相經犯不可悔該逐出佛教。他用質疑的
作者:
FHShih (hou)
2022-07-07 04:08:00犯不可悔: 失去居士戒體 但還是佛教徒(因為依然皈依三寶)
作者:
FHShih (hou)
2022-07-07 04:09:00他認為沒有[不可悔]的理由 基本就不成立
作者: padakim (烏有之鄉) 2022-07-07 04:09:00
「我知道不少的佛教徒因為受到這部《佛說優婆塞五戒相經經》經文的影響,都不敢參加佛教的皈依授戒儀式」,不管這些人是不是誤解該經之真義,但若他所說為真,那因此導致有人不敢皈依似乎也是事實。
精華區是說不可悔不能重受戒,h大紮個稻草人,你說有駁斥,我只覺得呵呵
作者: padakim (烏有之鄉) 2022-07-07 04:14:00
你所稱的五戒相經不可悔真義也是後來註解的定義,不是
作者:
FHShih (hou)
2022-07-07 04:14:00那篇文章的原文:[,當在家信徒犯了「不可悔」之後,又該怎麼處理呢?逐出佛教嗎?]然後下面整段對於[不敢皈依、不敢自稱佛教徒] 有諸多描述請問 版主有看到嗎?P大 經典文中也沒有宣稱[不可悔]=[不當佛教徒]請問精華區為何就接受一個錯誤的解讀者的宣稱?那篇文章也沒有提到[破五戒不能重受] 這件事拿[破五戒能不能重受] 根本和經文沒有任何關係請問版主 關於破五戒重不重受 這部經典有任何地方與南傳相為之處嗎? 有和任何律典相違之處嗎?如果沒有 都是撰文者自己超譯和想像 那請問經典何辜?許多依這本經解釋五戒的漢地法師 依然認為五戒破毀可以重受五戒 懺悔淨後即可重受 這和南傳見解一樣請問版主 哪裡有問題嗎?那篇文章作者[幻想、臆測]認為經文[不可悔]=不能重受進而反對 這完全就是該作者自己幻想錯誤來的再次請問版主: 為何精華區要收錄一篇滿是錯誤幻想見解的文章 在版友澄清之後 依然不敢改正?? 是何理由?如果有人因為自己文字理解錯誤 把<阿含>講的[空性]解釋成[空無] 然後進一步宣稱[阿含經主張虛無主義] 進一步排斥<阿含經> 請問這難道是<阿含經>的錯誤嗎?
作者: padakim (烏有之鄉) 2022-07-07 04:30:00
回honyan:但五戒作為入門,若還要選擇一本像心經一樣,要努力研讀和再解釋才能了解的經文,門檻也太高了
作者:
FHShih (hou)
2022-07-07 04:31:00這本經門檻高不高 是一回事 內容沒有錯誤是事實沒有哪一部經典 會因為[有人自己解錯經意] 就被放到疑偽請問<阿含經>是不是入門?? 要不要人解釋??
作者: padakim (烏有之鄉) 2022-07-07 04:33:00
我認為要先區分到底是要放到疑偽討論,還是疑偽再來會錯經義是附帶情況,沒人提到那是放到疑偽的理由
作者:
FHShih (hou)
2022-07-07 04:34:00放到疑偽的理由就是那篇文章作者錯誤解讀之下的結果阿作者就是誤解了[不可悔]=不是佛教徒=不能重受=太誇張=疑偽結果通通不是事實 請問這種滿篇錯誤幻想的文章版主不敢修正的理由為何??結果事實明明就: 不可悔->可以重受、還是佛教徒那請問這部經繼續放在"疑偽"的理由為何??尼采判定佛教為「消極的虛無主義」、[否定生命自身的頹廢宗教] 請問 他對<阿含經>的解釋 足以放進精華區嗎?如果不行 同樣的 為何<五戒相經>就被如此對待??這不是妥妥的雙標嗎? 版主請問理由?
作者: padakim (烏有之鄉) 2022-07-07 05:00:00
回honyan:如果是阿含經中無我、因緣、空義、四諦涉及佛教義理的部份或許需要幫忙來解讀吧,但阿含經中也有一些只是簡單的教導、指示,或一些故事
作者:
FHShih (hou)
2022-07-07 05:00:00光是最基本的入門皈依 就需要善知識解釋了基本入門的業果 也需要善知識解釋 看看板上多少人問業果問題就知道了 一大堆
作者: padakim (烏有之鄉) 2022-07-07 05:04:00
受戒要解釋和指引,與阿含經有簡單的部份不衝突
作者:
FHShih (hou)
2022-07-07 05:04:00還有很多人會把佛教的"業果見" 解讀成[宿命論、命定論]對阿 所以不能因為這本經被某些無知的人[錯解] 就說這本經有什麼過失吧? 完全因果顛倒更不要說因為過去[南傳前輩]的錯誤 所以現在連這個錯誤都沒有勇氣改正 這太誇張了
作者: padakim (烏有之鄉) 2022-07-07 05:07:00
滿難說的,如果真有很多人一看就誤解,到底會是誰的問題
作者:
FHShih (hou)
2022-07-07 05:07:00各種推託理由 什麼[沒有前輩就沒有現在]啦~ 根本不合理
作者:
FHShih (hou)
2022-07-07 05:08:00請問 <阿含經>也很多人誤解 是<阿含>的錯嗎?
作者: padakim (烏有之鄉) 2022-07-07 05:08:00
可以說是「翻譯不好」的錯不是嗎?
作者:
bugger (摩登少年他說)
2022-07-07 05:09:00板主真難當
作者:
FHShih (hou)
2022-07-07 05:09:00[翻譯不能讓人一眼看懂] 所以 [ 放進疑偽經]? 這樣?如果版主有正當理由就可以啦 目前就是講不出個道理來
作者: padakim (烏有之鄉) 2022-07-07 05:10:00
這也是針對你說的「過失」或這本經的問題,不是疑偽喔
作者:
FHShih (hou)
2022-07-07 05:10:00那大概佛經每本都有你認為的翻譯過失吧包括南傳的諸多經典 也有你說的翻譯過失囉?畢竟連尼采都在接觸經典之後 認為[佛教虛無主義]呢那請問P大如何處理佛教經典的翻譯過失?
作者: padakim (烏有之鄉) 2022-07-07 05:12:00
任何翻譯總會有或多或少的問題,又不存在完美的翻譯不打算閒扯太多,所以不會就太多無關的話題繼續回應
作者:
FHShih (hou)
2022-07-07 05:12:00是阿 那請問您南傳翻譯不好的經典您要如何處理?既然翻譯好不好 不是經典放在疑偽經的理由那請問這本經還有什麼理由放在疑偽經?請問精華區那篇錯誤幻想文 繼續存在的理由為何?MartinJu: 要我說的話你就類似「乞丐趕廟公」的行為這句話真的完全不合理阿 佛教應該是只看[是否如法合理]而不是認為[前輩說的就一定不能動] 佛可不是這樣的佛陀自己出生於婆羅門信仰中 但所宣說的佛正法完全推翻婆羅門教的有我見、有神論 佛陀可沒有在乎[乞丐趕不趕廟公] 希望版主不要用不理性的理由來判斷版上事務總之 漢傳依此經講五戒的法師 幾乎都認為[不可悔]可再重受 也不會失去佛教徒身分 請問版主 還有什麼問題?
作者: padakim (烏有之鄉) 2022-07-07 07:32:00
回FHShih:1. 並不是不按照明清時代的註解來解釋南北朝時代的五戒五戒相經,就是幻想和錯誤。從五戒相經和十誦律的相近性來說,從十誦律看五戒相經,比明清時代的註解更能正確解釋和了解其文字的來由、出處和意思。如果五戒相經重複僧律的規定,質疑要如何不可悔、為何不可悔就是合理的。受到質疑之後,要解釋得合理一點或辯護,是另外的事。2. 已說過,我的意見是「把正反主張放入疑偽討論」,不是「把XX經典放入疑偽經」,所以就算一直重複loop,也不會再回
作者:
FHShih (hou)
2022-07-07 07:34:00不對喔 精華區那篇文章並沒有按照十誦律解釋[不可悔]十誦律並沒有說過[不可悔]就是[不當佛教徒]就算是比丘違犯波羅夷罪 還持守皈依 就依然是佛教徒那篇文章擅自把[不可悔]超譯成[不能當佛教徒] 簡直是幻想就不要拿<十誦律>來背書了 根本不合理要質疑何為不可悔 真正依照十誦律的說法 就是失戒體
作者: padakim (烏有之鄉) 2022-07-07 07:37:00
他用僧律波羅夷的規定,比照居士的情況質問,很直白了吧
作者:
FHShih (hou)
2022-07-07 07:37:00同樣都是根本罪[不可悔] 當然是[失戒體]最合適比照居士 也不會有[不能當佛教徒]的程度直白的幻想 一樣是幻想 這跟<十誦律>毫無關係南北傳所有經律都認定 佛教徒的門檻在[皈依三寶]
作者: padakim (烏有之鄉) 2022-07-07 07:39:00
你覺得是幻想找原作者質問吧,那篇文章也不是我寫的
作者:
FHShih (hou)
2022-07-07 07:40:00會把這個門檻丟掉 只能說作者不僅對北傳見解不熟 對南傳也不熟 這種基本見解的錯誤 就別扯<十誦律>了 差很多<舍利弗阿毘曇論》:「齊幾名為優婆塞?若人諸根男相具足
作者: padakim (烏有之鄉) 2022-07-07 07:43:00
你認定XX經不可能會有這種意思,因為是佛說的,不可能違反基本佛教定理。他又不認為那是佛說的,誰知道XX經會冒
作者:
FHShih (hou)
2022-07-07 07:43:00,心無錯亂,不為苦所逼,欲作優婆塞,向尊上心,向彼為主
作者: padakim (烏有之鄉) 2022-07-07 07:58:00
除非僧律對波羅夷的規定有問題,他設想居士到底該如何能比照沒有不合理,他認為無法比照所以推出這經有問題。另
作者:
FHShih (hou)
2022-07-07 07:58:00那篇文章 不管從經還是論來看 都在胡說八道阿無法比照 哪裡無法比照? 失戒體就是比照阿
作者:
FHShih (hou)
2022-07-07 07:59:00那是因為你腦子硬性認為[一定要從某個地方趕出去]誰規定一定要從某個地方趕出去?? 誰規定??佛陀已經在<雜阿含經>講這麼清楚 就不要自己創造和幻想
作者: padakim (烏有之鄉) 2022-07-07 08:00:00
那是你後來的辯護,另外的事(我沒有要繼續辯論下去喔)
作者:
FHShih (hou)
2022-07-07 08:00:00[不可悔]就是失去戒體 沒有[一定要從某地趕出去]的意義你維護的也是[後來的曲解與幻想] 和經論不合請問 <雜阿含經>就這麼清楚 三歸就是優婆塞你要想曲解 就不要超過這條線那篇文章 不管從經還是論來看 都在胡說八道阿大概對P大來說 <雜阿含經>的份量只能算是[後來的辯護]吧真的是滿可悲的 佛說經典淪落至此<雜阿含經>:[佛告釋摩男。在家白衣。歸依三寶。以是義故名優婆塞,汝即其人。]你就硬要說[破了居士戒的不能當佛弟子] 我只能說...人一但眼睛裡有成見 連佛陀教言也不放在眼裡了...然後還要繼續曲解<十誦律> 把律典幫自己的幻想背書??這樣真的滿可怕的吧??
作者: padakim (烏有之鄉) 2022-07-07 08:09:00
作者:
FHShih (hou)
2022-07-07 08:10:00哪裡有看到逐出佛教??還是你又超譯了?
作者: padakim (烏有之鄉) 2022-07-07 08:10:00
你覺得不是就不是吧
作者: padakim (烏有之鄉) 2022-07-07 08:13:00
我非常覺得你只是想要找人吵架,努力為這不是偽經辯護吵到贏 所以基本上不會再回了喔
作者:
adampolo (adampolo)
2022-07-07 11:40:00板主之所以說是乞丐趕廟公的行為,是因為這部經,前輩們已討論出來已經有共識了.當初文章很多,不是只有精華區這一篇而已,只是精華區只收錄一篇.我記得主要是因為原本應該是優婆塞五相戒"論",是後世弟子把它升格為經的.請追一下本板對於邪淫的討論.
作者:
FHShih (hou)
2022-07-07 16:37:00不同意,佛陀也沒有因為婆羅門教的前輩已經有很多共識了就承認有梵我見、承認有神論,不管前輩多少共識,不符合正理就是不符合,佛陀一樣以無我見來破斥,什麼時候佛教的正見是以[輩分年代]來判定的? 此不合理當初天主教會堅持[地球是宇宙中心]的[天動說]也是諸多前輩討論的多年共識,請問你要不要信受?2. 南傳的<彌蘭王問經><那先比丘經> 也完全是以[論]的程度掛著"經"名,是後世弟子把它升格為經,還是1954年,極為近帶的事情呢,請問為何南傳OK,大乘就有問題??3. 關於邪淫的討論講過了,諸律部、包括南傳律,都沒有認為[雙方意樂的與值嫖妓]是邪淫,所以妓女都不在[邪淫對象]裡,南傳律部自己也沒有這條,因為這在當時印度文化裡是可接受的,這一點這部經並沒有和諸律部相違悖之處。說實在話 我簡單看了一下精華區 過去前輩們對大乘見解認識不多 所以錯誤見解非常多 精華區的很多訊息是需要澄清和解釋的 不能作為依據 也不符合正理末學沒那個時間一篇一篇寫長文去更正 但至少給出個訊息[精華區的文章錯誤率很高,請依據經律論判斷]
目前改成「爭議討論」沒人逼你要回文更正,板上不缺沒心的人東扯西扯的,別扯後腿就好
作者:
FHShih (hou)
2022-07-07 19:25:00奇怪了 提出有經論依據的討論對版主來說是扯後腿??還請版主記得自己中立和理性的身分如果您自己心中的成見被扯了後腿 顯然不是我提的的經論依據本身有何問題
作者: padakim (烏有之鄉) 2022-07-07 19:47:00
1. 那先比丘經/彌蘭王問經,原文沒經字,強調附加經字有問題,只會變成漢譯本就是不夠好。拿著漢字大做文章,只是在無視五戒相經是「內容」為經。(論著安上經字,漢譯佛典很多都這樣作,例如:修行道地「經」,還有更多例子2. 「重複受戒的重受」代表了「破戒可重新受戒」? 優婆五戒相經箋要說:「則失無作戒體。不復成優婆塞。故不可作法懺悔也。既不可悔。則永棄佛海邊外。名為邊罪。不可更受五戒。」,偷換概念請免。箋要規定要「修取相懺,見好相已」,方許受五戒。(但書看清楚,更受的前提是要「見相好」)。要堅持五戒相經和註解,把這些都寫清楚吧。所以戒師若要趕人「依此」好像也沒不正當,旁人覺得不捨、殘酷也沒啥用。就還沒取得瑞相,不能更受五戒(沒得瑞相大概也會被歸因為是自己的問題)。然後視為邊罪、趕出戒場,不正是「將居士比照為比丘」,如同犯四重的前比丘
作者:
FHShih (hou)
2022-07-07 19:51:001. 你還必須先證明<優婆塞戒經>是"論"才行呢
作者: padakim (烏有之鄉) 2022-07-07 19:51:00
就不能再當比丘一樣。
作者:
FHShih (hou)
2022-07-07 19:52:001. 你還必須先證明<優婆塞戒經>是"論"才行呢
作者: padakim (烏有之鄉) 2022-07-07 19:52:00
我沒要證明<優婆塞五戒相經>是論或不是論,附帶指出你
作者: padakim (烏有之鄉) 2022-07-07 20:09:00
假定那情況真是比丘戒,不改變箋要是寫「名為邊罪,不可更受五戒」,不可更受五戒也很清楚了。重複受戒當作破戒可以更受,才是有問題
作者: padakim (烏有之鄉) 2022-07-07 20:18:00
是「修取相懺,見好相已」,不是懺悔完就好。繞來繞去也不會改變
作者:
FHShih (hou)
2022-07-07 20:18:00作者: padakim (烏有之鄉) 2022-07-07 20:19:00
後來要改變解釋是另一回事
作者:
FHShih (hou)
2022-07-07 20:20:00那差異只有在於[要不要見好相]的話 那你可以認知為南傳比較寬鬆 就像南傳的<善見律論>說比丘可以吃大蒜佐食一樣<四分律><十誦律><五分律><摩訶僧祇律>都不允許顯然只有南傳論典比較寬鬆 你就這樣認知即可
作者: padakim (烏有之鄉) 2022-07-07 20:25:00
你要怎樣認知論典、律典的寬鬆程度隨便,我沒要改變喔
作者:
FHShih (hou)
2022-07-07 20:25:00沒差 你要抱著錯誤見解是你的事說實話 南傳律論本來就因為後人加修 有比較寬鬆的部分整個<善見律論>差距就和原始律典差別很大<四分律><十誦律><僧祇律>沒說可以開的部分<善見律論>忽然出現一堆[可以]
作者: padakim (烏有之鄉) 2022-07-07 20:35:00
努力加開各種延伸話題,只是在擾亂正題。箋要就寫:「既不可悔,則永棄佛海邊外」,結果精華區文章就問說難道要逐出佛門嗎?永棄佛海邊外理解為逐出佛門是幻想嗎?請個人自己判斷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