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ykkdc (ykk)》之銘言:
: ※ 引述《khara (逝)》之銘言:
: : 提一點我的淺見。我個人覺得,業報根本不是什麼神裁,而是隨機運作下大數據下才顯
: : 現出的公平。換句話說,傷害的對方更多,遇見仇怨的機率愈多。
: 佛教講的業報,是自作自受。並非有個主宰獎善罰惡。
: 如您說會遇見仇怨的果報(如苦諦分類八苦提到的怨憎會),也是來自過去自己傷害有情。
補充:佛教說並非有個主宰獎善罰惡
《起世經》:
「諸比丘!於梵世(上界色界的梵天)中有一梵王,威力最強,無能降伏,統攝千梵
,自在王領,云:『我能作,能化能幻。』云:『我如父。』於諸事中,自作如是憍大語
已,即生我慢。如來不爾(佛不承許)。所以者何?一切世間,各隨業力,現起成立。」
《十善業道經》:
「諸法集起,畢竟無主(並非有一主宰),無我我所(沒有常一自主之我,也沒有屬
於常一自主之我擁有的我所),雖各隨業,所現不同,而實於中,無有作者(並非有個常
一自主之我主宰)。....智者知已,應修善業,以是所生,蘊、處、界等,皆悉端正,見
者無厭。....所有眾生,形色麁鄙或大或小,皆由自心種種想念,作身、語、意諸不善業
,是故隨業各自受報。汝今當應如是修學,亦令眾生了達因果,修習善業。汝當於此正見
不動,勿復墮在斷、常見中,於諸福田歡喜、敬養。是故,汝等亦得人天尊敬、供養。」
>>>>>
[1] 「諸比丘!於梵世中,有一梵王....」梵天的世界,屬於色界,色界在欲界之上
欲界有六道,欲界天道有六層,最上層欲天是他化自在天,也是欲界的貪欲最薄弱的
處所。再往上超出欲界就到了色界的梵天,超脫了下界欲界的欲貪,色界眾生無男女根。
上界色界只有天道,沒有六道,不聞三惡道名。往生色界,不只要有行持五戒十善遠
離墮於惡趣的因緣,還要加上修持禪定,獲得初禪正行定以上的等至,往生色界的禪天。
色界分為四層天,從初禪天乃至四禪天。初禪天又稱梵天,初禪天的梵天復分三天:
梵眾天、梵輔天、大梵天。《俱舍論》提到往生上界色、無色界的三果聖者,不會投生在
大梵天的處所,因為大梵天是修習常一自主之我的外道投生處,佛教聖者並無此種我見。
[2] 摘自:《佛教四部宗義.見解明釋集》倉忠仁波切
「創世主」是外道錯誤見解所主張的主宰者,或有將其稱為「主」。某些外道主張,
一切是由永恆的「創世主」所創造及主宰。
此處所謂「自在天」,就是初禪大梵天(注意,不是他化自在天,他化自在天是欲界
天,初禪的大自在天是大梵天,勿混為一談),印度教認為彼是創造之神、皈依的對象。
最初形成南瞻部洲之時並無人類,後由具足業力因緣而有補特伽羅降生於南瞻部洲,
但是, 當時正值大梵天生起心念——想要南瞻部洲有人類,因此,大梵天就認為是自己
所創造的 ,於是就有認為大梵天創造一切的外道者。
何謂「常我」?外道以神通力了知,我於過去是存在的,我於現在是存在的,我於未
來是存在的,只是我所依的蘊體有所不同而已,這個我(與五蘊無關的常一自主之我)並
沒有改變,外道主張有如此的「常我」(我見當中執常一自主之我唯屬外道的遍計我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