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大回的內容其實是很大量的教理 我覺得沒有真的回頭讀過會卡住
或是以為是宗派差異的東西
我用自身學的經驗來講比較慢看看
如果漢傳直接接觸華嚴宗法師 或是喜歡講禪宗心性的法師
可以很快推出一念心性 能生萬法 本自具足 依此修練可以成佛 很感動
這樣聽下來會依稀有個感覺 喔 有個真心實有 那空性跟真心是不是相反的東西?
再看個判教 喔 那空性 中觀見不了義 其實真心才是對的 那感覺會越來越實有
但這時候遇到問題 就是 如果讀
像壇經的 世人妙性本空。無有一法可得。自性真空。亦復如是。
會覺得自性真空這四個字怪怪的 所以到底是哪裡出問題?
=======================================================================
其實 佛教大乘法還是都是從緣起開始講 講心性的也是 緣起所以真空
這是要先確立下來的 再因為佛性真空所以可以生萬法 再可以理事無礙 事事無礙
先因為緣起性空 才有後面的事
如果這邊的教理跳過去 或是講師喜歡直接講後面的境界 那會不熟道理都要從緣起來
依稀有個真心實體 可以不管緣起 獨立存在 或是能自己生出東西
=======================================================================
那判教是怎麼回事?
漢傳的判教在判空宗不了義的時候 其實是說他講了八不中道 但是沒有講出真如
這樣叫空宗
華嚴的判教 小乘教 大乘始教 大乘終教 大乘頓教 大乘圓教
大乘始教 其實分成了 空始教跟相始教 中觀跟唯識只要沒有講真如兩個字的在這
大乘終教 是有講到有真如的才會放在這裡
頓教 就禪宗 圓教 就華嚴法華 https://reurl.cc/Ny3mL5
但是現有的格魯呢?
其實在判完了八不中道在密乘教法是有教如來藏的 他不是漢傳判乘不了義的教
為什麼講這段呢?
就是其實真的把教理跟實際在做的事走過之後 格魯跟寧瑪其實很高的程度相似
他在說二轉法輪跟三轉法輪的時候 有時候只是講的順序而已
你先講空性再補上如來藏 還是先講心性再把空性補強好
不需要真的要很在乎這是一個宗派見解差異
印順導師派的可能就會認為 我要八不中道 然後沒有如來藏
那就真的會是宗義上不一樣
但至少格魯跟寧瑪不是這樣
=========================================================================
華嚴三觀
https://reurl.cc/XmoY83
初祖杜順依華嚴經而立。謂之法界三觀。法界者所觀之境,三觀者能觀之心也。一、真空
觀,窮盡法界之事相,無一有自爾之別性,皆歸於平等之空性,以空為性也。空者非頑無
之空,真如之理性超然而離諸相,故名為空觀。吾人所見之森羅萬象,悉為妄情之偏計,
猶如空華之實性為虛空,於口泯亡妄情所見之事相,顯真空之妙體,名為真空觀。真空即
四法界中之理法界也。二、理事無礙觀,今顯實空,泯情所見之事相,以顯真如之空性。
然共此真如,非凝然無為之頑體,具不變隨緣之二義,雖以不變之故,常往無作,然以隨
緣之故變造一切諸法。然則吾人所見之萬象皆為真如之隨緣,隨緣之萬象即真如也。猶如
水即為波,波即為水。所謂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是也。如是觀真如性起萬法,萬法一一以真
如為性,名為事理無礙觀。此四法界中事理無礙法界也。三、周遍含容觀,既知法界一一
之事相為真如之隨緣性起矣。而其起也。非分取真如之性,性為一味平等,不可分取。一
微一塵,悉完具真如之全體也。故完具理之一一事相,如其理性之法界融通,一一事相亦
遍含容一切法界而重重無盡也。此名周遍法界性。是為四法界中之事事無礙法界,隨緣觀
之至極也。詳見華嚴法界觀。
回到漢傳 其實漢傳教下 華嚴跟天台都是會把真空觀講好再往下推
華嚴法界三觀第一個就是真空觀
先有了真空 但是我有真如的 於是可以理事無礙 再來事事無礙理性事相重重無盡
但在講華嚴的時候 很常直接講頓或是講後面的事事無礙 講習慣了對前面就不熟
還是要找機會把真空觀的教理修過
不是說念過八不中道就算耶 那是很大科的學門 在思維修的時候也會稍微減輕人的實有執
講格魯是因為現有的教學資源 講般若空性他們最專業 就聽他們的
或是推薦天台是因為從次第空觀 體真止推上來 所以入心性的時候 對即空不會疑惑
從華嚴或是禪入門的 還是要回頭處理 心性真空 的空是什麼? 其實還是緣起貫串。
我現在宗天台 說過了但那是依課本分 其實漢傳天台華嚴的道理也差不多一樣
次第空觀 一心即空即假即中 不可思議境 一念三千
真空觀 理事無礙觀 周遍含容 事事無礙法界
大乘 傳統 各家道理其實沒有想像中那麼多宗派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