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 再讀楞伽經筆記(十二)

作者: sutranet (佛經館)   2024-03-25 08:50:51
再讀楞伽經筆記(十二)
原文
……爾時。大慧菩薩摩訶薩。為淨心現流故而請佛言。世尊。云何淨諸眾生自心現流。為
漸次淨為頓淨耶。佛言大慧。漸淨非頓。如菴羅果漸熟非頓。諸佛如來淨諸眾生自心現流
。亦復如是漸淨非頓。如陶師造器漸成非頓。諸佛如來淨諸眾生自心現流。亦復如是漸而
非頓。譬如大地生諸草木漸生非頓。諸佛如來淨諸眾生自心現流。亦復如是漸而非頓。
翻譯
那個時候,大慧大菩薩為了要清淨心所顯現(的諸識)之流而請求佛陀說:「佛陀,如何清
淨諸眾生心所顯現(的諸識)之流?是逐漸依次序而清淨?還是一次突然清淨?」佛陀說:
「大慧,是逐漸清淨而不是突然清淨,像菴羅果是逐漸成熟而不是一次突然成熟,諸佛如
來清淨眾生自心所顯現(的諸識)之流也是像這樣是逐漸清淨而不是一次突然清淨;像鑄陶
者製造陶器,是逐漸完成而不是一次突然完成,諸佛如來清淨眾生自心所顯現(的諸識)之
流也是像這樣是逐漸清淨而不是一次突然清淨;就像大地生出各種草和樹木,是逐漸生出
而不是一次突然生出,諸佛如來清淨眾生自心所顯現(的諸識)之流也是像這樣是逐漸清淨
而不是一次突然清淨。
原文
大慧。譬如人學音樂書畫種種伎術漸成非頓。諸佛如來淨諸眾生自心現流。亦復如是漸而
非頓。譬如明鏡頓現眾像而無分別。諸佛如來淨諸眾生自心現流。亦復如是。頓現一切無
相境界而無分別。
翻譯
大慧,就像人們學習音樂、書法、畫圖、各種技術,是逐漸完成而不是一次突然完成,諸
佛如來清淨眾生自心所顯現(的諸識)之流,也是像這樣是逐漸清淨而不是一次突然清淨;
就像明亮乾淨的鏡子一次突然顯現各種影像而沒有分別,諸佛如來清淨眾生自心所顯現(
的諸識)之流,也是像這樣一次突然顯現一切無相的境界而沒有分別心。
原文
如日月輪一時遍照一切色像。諸佛如來淨諸眾生自心過習。亦復如是。頓為示現不可思議
諸佛如來智慧境界。譬如藏識頓現於身及資生國土一切境界。報佛亦爾。於色究竟天。頓
能成熟一切眾生令修諸行。譬如法佛頓現報佛及以化佛光明照曜。自證聖境亦復如是。頓
現法相而為照耀。令離一切有無惡見。......
翻譯
就像太陽、月亮同一時間照耀一切物體,諸佛如來清淨眾生自己心中的錯誤和習氣也是這
樣,一次突然為眾生顯現不可思議的諸佛如來智慧境界;就好像如來藏識一次突然顯現於
身體和賴以生存的佛國土的一切的境界,報身佛也是這樣,在色究竟天,能一次突然使一
切眾生因緣成熟而做種種修行;就好像法身佛一次突然顯現報身佛和化身佛,光明照耀,
親自所證的神聖境界也是這樣,一次突然顯現法相而照耀眾生,使他們遠離「(一切事物
都是)存在或不存在」的錯誤見解。
思考
歸納這段經文,有些人或許會感覺有說像沒說一樣,到底修行到最高最圓滿的覺悟,是漸
悟還是頓悟,仍然沒有一個明確的答案。其實,不是佛陀不想說明白,而是要說「是漸悟
」也不完全對,要說「是頓悟」也不完全對,只好說兩者都對或者兩者都不對,這就是我
們生存的這個二元世界的現況,所以佛陀用的解釋方法就是採取「中道」,是漸悟也是頓
悟,非漸悟也非頓悟。我們觀察佛陀的修行過程,不也是從修苦行到坐在菩提樹下七天,
然後與魔軍戰鬥,最後才看到天上的明星而悟道,如果沒有先前的漸修,就沒有最後的頓
悟。禪宗的「參話頭」也是一樣,緊抓一個疑情,不停的參,不斷的深入,才會有最後的
當頭棒喝而大徹大悟。對空性的理解也是如此,從「空無」到「無相」到「無無相」到「
不可說」到「不可得」……都是逐漸的累積,才能達到最後對「真空妙有」的真正理解;
從「真空妙有」再逐漸深入,才會達到對「中道」的深刻理解。所以我們要了解,「萬丈
高樓從地起」,如果我們修行忽略了漸修的努力,想要一下子就頓悟或明心見性,是難以
有結果的。
(待續)
作者: daye2012 (大爺)   2024-03-25 14:28:00
不不不,你這是和稀泥。禪宗可頓悟,就跟涼山特勤隊一樣硬操(頓悟),但是個人五大改善要時間(漸修)。凡夫頓悟衝到60分,沒幾天,還是會掉回自身五大的品質,回到0分佛經就是專利說明書啊,只會講大概的輪廓,細節沒有了義經典讀過就好,不用花太多時間在那邊辯論什麼如來藏什麼起信論是唯一。沒有實際方法,都是嘴砲
作者: gogolee0210 (小羅賓)   2024-03-25 15:11:00
其實能理解,就像凡夫及諸佛同為空華相,但我們透過共通的語言,了義之後自己產生方法自度。而「頓悟」、「漸次」其實都只是方便說而已。像是《楞嚴經》說的這段:「自心取自心,非幻成幻法,不取無非幻,非幻尚不生,幻法云何立?是名妙蓮華,金剛王寶覺,如幻三摩提,彈指超無學。此阿毘達磨,十方薄伽梵,一路涅槃門。」雖然也是可以用每個人的因緣、根器不同來解釋,但我認為楞嚴經這段的意思比較貼近原po這段要闡述的「原理」只是有為法在修的時候,有點像是知道原理了,但是要讓物質的成住壞空跟上,還需去讓他跑成住壞空的流程。楞嚴經:「理則頓悟乘悟併銷,事非頓除因次第盡」楞嚴經這兩段的原文典故拿出來對照一番,應該就可以知曉個一二了。像是光知道忍辱,不丟進紅塵、事中去磨,要怎麼修、驗證,對吧?
作者: devil0915 (微笑殺手)   2024-03-25 17:08:00
禪宗是強調頓悟的,因為就是直接告訴你結論:「眾生本成佛」,就好像我們先知道1+1等於2這個結論,我們相信了、不懷疑了,這樣叫做頓悟(開悟) ,進入菩薩位階(信位),已經不簡單了,非上根器者是不能相信的,金剛經說這樣的人過去已經在無量千萬佛所種諸善根了,是第一希有難得。雖然理論懂了,但還沒做到,所以要再從實修中來證明(證悟)。所以我們何其幸運,能夠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來學習佛法,真的是感恩再感恩。
作者: dreeqwens (死四子)   2024-03-26 20:23:00
頓悟,以我來說,比較像是你邊走著邊撿著東西進行囊,撿的東西可以是善知識、良緣、世間疾苦,靠著這些東西走了不少路但也越走越累,突然間卻輕鬆了,才發現自己把行囊放下了。但路仍漫長,而前進所需的資糧仍要再續漸修,如此反覆,或得真義
作者: daye2012 (大爺)   2024-03-26 23:38:00
不是不是,頓悟是煩惱頓斷,所有的負擔一掃而空,樂明無念同時生起,極其輕安舒服,所以叫極喜地啊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