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語] 雪歌仁波切:《心經》講授 (8)

作者: cool810 (silence)   2014-06-08 13:02:53
剛才已經以理路探究補特伽羅是否六界一一組合而成,接著六界是否存在補特伽羅呢
?具體而言,任何一法都有支分,無支分的法絕不存在,任何一法都是由支分組合而成為
那一法的,但這也僅止於思惟時如此而已。這時候,很可能就又讓人誤解那個支分就是那
一法,或者由各支分組合而成的綜合體就是那一法,其實都不對。譬如,剛才說六界是命
名為補特伽羅的施設處,我們如果去指認六界中的任何一界為補特伽羅,那也是錯誤的,
尋找不到的。六界綜合起來,依這個綜合體,而假名安立為士夫而已。透過如此理解,我
們可以繼續深入萬法,任何一法都必定有支分,絕對沒有無支分的法,絕對沒有「無方分
」的法,無方就是不能再分析它的方向,但無方的法並不存在,例如物體再怎麼切割,一
定可以再細分出它的方向;無分就是不能再分析出它的支分,但這樣的法也是不存在,例
如時間再怎麼細分還是可以找到更小的單位;無方分的法絕不存在,即使再微細的法也還
是可以再分析出方或分。如果有一法是無方分的話,幾乎就可以確定它是真實存在(諦實
所成、實有)。但是,事實上無方分的法是尋找不到的,任何一法都必定有方或有分。所
以,「真實存在」就不成立了。
剛剛透過支分的理念,瞭解根本不存在無支分的法,萬法當中的任何一法,只要是法
都有支分。既然有支分,就表示一定要依他法而成立,不是獨立自主所成立的;像依以組
合而成為整體的各個支分就是「他法」。可是,我們現在無論提到任何一法,都會以為是
不依他法就可獨立存在,感覺上,好像它是不須其他因緣支分的配合就可成立的;這樣的
認識角度其實是錯誤的,因為沒有任何一法是不存在著支分的,任何一法都有它的方分或
時分,它可能有三、四或更多個方向,也就是三、四或更多個方分。譬如,有三個法,如
果這三個法是無方分的話,那麼,旁邊這兩個應該不會碰到中間這個,而是直接碰在一起
,那才是無方分的。可是,事實並非如此。因為具有方分之故,只要有越來越多的數量聚
合起來,就形成具體。
如果萬法是無方分的話,我們要到某個地方去,就不用走路了,直接跳過去就到了。
就是因為存在著方分,所以,我們要一步步的走,因為兩地之間有支分存在,萬法都是有
支分而非無方分;如果是無方分的話,這兩個中間有距離的東西,一個在東方,一個在西
方,這兩者要接觸的話,立即就可以接觸到,不需要中間的過程,就不用去碰到中間存在
的事物。今天我們要到一個遙遠的地方,如果我跟那個遙遠的地方以及中間的距離是無方
分的話,馬上就可以到達了,就不用一步一步去走了。科學研究原子、粒子等也有這樣的
講法,學校裡的科學教科書上或許有這些內容。如果是無方分的話,這個東西要去碰那個
東西就可以直接碰到,接著,第三個要去碰第一個也可以直接碰到,第四個也可以直接碰
到第一個,億萬個以外的那一個也可以直接碰到第一個。也就是從第一個到最後一個可以
直接碰在一起。但是,事實並非如此。無方分就是已經不能再細分出方向或支分,若是無
方分就能直接碰觸到。萬法都是依他法而成立,而我們卻誤以為萬法各自獨立存在,我們
所想像的萬法和萬法的真相之間,存在著矛盾。
我們講色蘊上的甚深四法,這是在資糧道位和加行道位時對空性的認知。譬如,我們
依施設處當中的色蘊而命名為補特伽羅,這個色蘊本身也是空性的,我們心中以為真實存
在的色蘊其實是不存在的。色蘊並非我們心中所想的那樣真實存在。色蘊非自成,那麼,
色蘊豈非無嗎?不是的。色蘊雖非真實存在、非自性所成,但也絕非完全不存在;色蘊還
是存在的,就在色蘊非自成上安立色蘊,故云:「空即是色」。亦即空性中還是可以顯現
出色蘊。舉例說明,例如幻術變出的馬,那不是一匹真馬,但是,呈現出來讓我們看到的
,好像是一匹真馬,這是一種假象;它可以顯現讓人看到,但他並非真的存在。「空即是
色」,我們也可以從幻術變出的馬來理解,它「顯現」,就在「顯現」上安立幻術的馬。
剛才提到「色上的空性」,那麼,空性和色是不同體性的嗎?其實並非如此。就如同
幻術變出的馬,我們知道牠不是一匹真馬,「牠不是一匹真馬」這樣的安立,我們是針對
幻術變出的馬本身認知牠不是一匹真馬。所以,幻術變現出來的馬跟我們認為不是真正的
馬,這兩者的體性並無差別。並非在幻術變出的馬之外,在另外的一法上去認知那不是真
馬。也就是說,幻術所變現出來的馬跟我們所認知的「那不是一匹真馬」所指的是同一體
性了無差別。講到色不異空,就是「色蘊」與「色蘊上的空性」的體性是非異的;因此,
我們所稱色蘊上的空性,並非離色蘊之外另有空性存在,也非離空性之外另有色蘊存在,
也就是從空性中顯現出的色蘊和空性是同一體性的,就如同幻術變現出來的馬和我們認知
的「不是真馬」是同體性一樣。
「色不異空」、「空不異色」兩者並無相違之處,這個部分為何安立為資糧道和加行
道行者的主要所修呢?因為此時行者初證空性,應將色蘊與空性結合思惟,這是很重要的
。三主要道中提到:「現象緣起不虛妄,性空不執二了解,何時見為相違時,尚未通達佛
密意。」故初證空性時,緣起顯現和非實有為同一自性的認知是很重要的。如果以為緣起
和空性是相異的二法,表示尚未真正趣入清淨見。一但真正理解空性,了知空性中顯現出
的各種緣起萬法和空性是同一自性,才謂之證得空性。瞭解色蘊和空性自性是一而非異的
觀修非常重要;同樣的,受、想、行、識等四蘊也是如此思惟;這部份的理解關乎初證空
性,因此,就成為資糧道位和加行道位的行者在觀修空性時的主要內容。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