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請益] 淨空法師開示的聞思修?

作者: CassSunstein (Pm)   2014-11-08 11:45:56
末學小小愚者,只是猜測若經由多次思慮,或許有一得也說不定。
※ 引述《summertrees (夏天樹)》之銘言:
: ※ 引述《minimalist (極簡者)》之銘言:
: : 日前與一位師姐討論,他說讀經不需了解其意,不要思維。只要一直讀下去,最後就會開
: : 悟。
: : 但我目前學習的都是講求聞、思、修 。然後又看到淨空法師的開示影片,他說思不是研
: : 究,研究就錯了
: : http://m.youtube.com/watch?v=7d5ura-dBa8
: : 末學無法理解那位師姐與法師的開示,所以提出討論…
: : 合十
: 推 summertrees: 這是兩種情況,一直讀下去,不去思辨其意,這是修定 11/07 18:18
: → summertrees: 能夠讓自己這麼讀個三千遍,你戒定的基礎有了, 11/07 18:20
: → summertrees: 你自性本具的智慧會透出來,這時你看佛經就懂了 11/07 18:21
: 所以法達禪師誦《法華經》三千部,六祖從來沒學過,不識字,讓法師念到第二品,
~~~~~~
六祖不識字,不意謂六祖「腦筋不思考」啊...
六祖父母沒辦法送六祖入學識字,不代表這樣的小朋友長大後,
就不會自然「不學而知」(即便是儒家)聖人教導的慎思明辨的重要啊....
: 他就明白整部《法華經》說什麼,反過來為法達禪師解說。
: 而法達禪師正因為有三千部《法華經》的基礎,所以六祖一點撥,他立刻開悟。
: 因為三千部《法華經》的基礎,法達禪師的心是定的,因為有戒定的基礎,
: 十年三千部《法華經》打下的基礎,法達禪師才能立刻開悟,因為他就差臨門一腳了。
: 不只誦經,拜佛也可以開悟,念佛也可以開悟,八萬四千門,門門都可以開悟。
: 端看你用什麼方法去學。你是由戒生定、因定開慧,那就一定可以開悟。
: 說到一直讀下去就會懂,雖然我沒有很大的體悟,但也有過兩次小小的經驗,
: 分別是在誦《地藏經》和《無量壽經》時,本來似懂非懂的地方,真的有一天
: 突然在讀誦時懂了!這種懂真的不是我去想,我根本沒有想,只是如實念過去而已。
妙禪劉先生某天夜睹明星,也「發自內心自認為」他懂得「無上正等正覺境界」的佛法了
。So?.....因此,對於佛法所謂「自悟」,我知道佛陀的意思:難以言說。因為說之不盡
。但諸位難道不曾想起佛陀也提醒大家不可「未悟而以為悟」?
當然,若是「真的」悟了,那也不錯。因此末學並非懷疑s大的悟境。
只是提醒若其他依照s大說法做法,而某天「也『悟』了」的人們....
只是,麻煩在於:那名也「自覺悟了」的當事人,如何避免自己成了妙禪第二?
復次,印光大師、淨空法師皆宣揚淨土宗:先專心念佛得生淨土後,即便是下品之人,在
極樂淨土蓮花池中,再慢慢「思維」(幾劫的光陰)不遲,反正不會再回六道妨礙修行。
這是淨土宗的法門方向。
因此很適合阿公阿婆(諸位已經無法強求自己長輩去「思維」)的佛教徒。
至於如果願意去「思維」的佛教徒,誦經之「同時」,末學淺見認為,
「誦」與「思」同時並行,並非不可。不過這就是看個人功力。
末學也不敢自認有啥進境。尚在努力中。
只是知道這個法門並非如淨土宗所言那般「不宜」。
借用m大在coo大文章中的推文內容:
推 minimalist: 謝謝c大的引用經論。看來廣論在修習軌理中,宗就明確 11/08 06:38
→ minimalist: 指出修是止修,不應思維是邪執。末學慚愧沒把廣論讀好 11/08 06:38
→ minimalist: 。不過這樣一來,就與印光大師的閱經原則有極大出入。 11/08 06:38
→ minimalist: 兩邊都是祖師大德,為何見解會有如此大的差別? 11/08 06:38
推 minimalist: 最常聽到的解釋,應該又是八萬四千法門,應眾生根基 11/08 07:15
→ minimalist: 而有所不同 11/08 07:15
我的意見大致如m大的心得。菩提道的廣論的內容基本上可信可行,對於修行菩薩乘的「理
路」說得很好。末學淺見認為只要保留、排除宗喀巴在菩提道的廣論中所言有「比菩薩乘
境界更高更殊勝的金剛乘」的讓信徒「未來預計修課方向」的「伏筆」即可。
若能如此,即可保留其闡述菩薩乘修行理路的正典之利,而辟除為了通達(所謂的)金剛
乘,而在修完菩薩乘後再去修行教義另類到要戒慎之的金剛乘的次第,最後天曉得會修成
怎樣情況的結果。
作者: cool810 (silence)   2014-11-08 11:57:00
請問在廣論第幾頁第幾行,末學消文一下。今天剛好有課,或許末學可以幫請教問題。在下士道之前的道前基礎有提到,若堪為法器者往後可進修密咒道,若不然者,依菩提道次第廣論修學即可。另在上士道授菩薩戒的地方,有說若有修學密咒道,此菩薩戒律儀要先學習授持。
作者: CassSunstein (Pm)   2014-11-08 12:06:00
我印象上在該書最後篇章?"特學金剛乘法"
作者: cool810 (silence)   2014-11-08 12:08:00
最後特學金剛乘在最前面的道前基基礎就有提及,如上所說
作者: CassSunstein (Pm)   2014-11-08 12:08:00
末學淺見傾向抓公約數 在彼此月旦中趨近真義
作者: cool810 (silence)   2014-11-08 12:09:00
要首尾的脈絡一起看才不會斷章取義,中間還有授菩薩戒。
作者: CassSunstein (Pm)   2014-11-08 12:09:00
即便南傳解脫道也接受菩薩乘此教義的共存 但金剛乘的教義 畢竟另類到 修行者就謹慎視之為宜吧..
作者: cool810 (silence)   2014-11-08 12:10:00
所謂的金剛乘是大乘顯密教法中的密咒道部分,並不是別於大乘,這在菩提道次第廣論有提到,大乘盡攝顯密無虞,古印度佛法密續的部分曾傳往漢地與藏地,傳承均來自古印佛教,不過漢地的歷史在三武一宗滅佛後有許多斷層,其中唐
作者: CassSunstein (Pm)   2014-11-08 12:14:00
我知道coo大說的密教理路 只是在於怎麼看待此理路..
作者: cool810 (silence)   2014-11-08 12:14:00
密東傳到日本,近代有回流,其他漢地本有玄奘所傳的法相
作者: cool810 (silence)   2014-11-08 12:15:00
唯識學和南山律等,也因歷史因素中斷,近代從日本回傳。
作者: CassSunstein (Pm)   2014-11-08 12:16:00
解脫道也不排除菩薩乘 至於更後期金剛乘的說法一出一山還有一山高 越早期的教義越被後期吃豆腐.....
作者: cool810 (silence)   2014-11-08 12:18:00
確實,過去末學接觸漢傳時有這種一山比一山高的說法,後
作者: CassSunstein (Pm)   2014-11-08 12:18:00
其實我一直聯想到國父演講三民主義..國父逝世後
作者: cool810 (silence)   2014-11-08 12:19:00
來轉往南傳學習發現很多大乘教法有脫鉤,這也是末學後來
作者: CassSunstein (Pm)   2014-11-08 12:19:00
國父思想越擴展越龐大..我隱約有怎麼跟佛教還蠻像的
作者: CassSunstein (Pm)   2014-11-08 12:20:00
不是有笑話說 國父復生去考國父思想 國父自己都被當
作者: cool810 (silence)   2014-11-08 12:21:00
,就不會產生相互的謗法,可惜有人將藏傳稱為藏密以為藏傳只有古印度佛教中的密續,這是因為過去語言隔閡不認識現在法鼓佛教學院和中華電子佛典等有在進行藏文大藏經的漢譯,將來會整合至CBETA電子佛典中。
作者: Bonaqua (南無阿彌陀佛)   2014-11-08 12:34:00
其實六祖開悟仍須五祖印證,法達禪師開悟亦須六祖印證。而s大所言的作法,是遵承印祖教誨。避免凡情妄想,卜度思量。
作者: cool810 (silence)   2014-11-08 12:38:00
惠能法師「獦獠作佛」公案:http://ppt.cc/V7eh
作者: Bonaqua (南無阿彌陀佛)   2014-11-08 12:38:00
承如印祖之言,不起分別,自然妄念潛伏,天真發現。於方法上應該沒什麼爭議才是。致於悟境之深淺,祖德也警惕過不可以誤為悟..等諸多教誨~
作者: cool810 (silence)   2014-11-08 12:40:00
對於漢地本有的佛、道等文化思想,佛教是外來文化,在本土化的過程中產生和原本儒、道的交會,東晉時有格義之說,類似世說新語之類的清談,後來鳩摩羅什入漢地,發現很
作者: Bonaqua (南無阿彌陀佛)   2014-11-08 12:42:00
所開悟並非自己說的算,仍要有證量之大德來印證。而末法時期,何處找這些善知識呢 ? ^ ^"
作者: cool810 (silence)   2014-11-08 12:43:00
多漢地法師說法錯誤,加以矯正,如"天真發明"之類的就是道家有抱一守虛的修行觀下所延伸出來,這與印度佛教正統的修行很多地方說不同,所以禪宗也有如來禪與祖師禪之論
作者: Bonaqua (南無阿彌陀佛)   2014-11-08 12:48:00
若無證量之大德印證,妄說自悟,也只是個人行為。因果自負。但這件事與修學之方法,應該分開來看,會比較公平合理。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cool810 (silence)   2014-11-08 12:57:00
密咒在觀想本尊時,例如兩隻眼睛分別代表世俗諦與勝義諦,身上的服飾配件等分別代表三十七道品,若不了解二諦的內涵、三十七道品的內涵,這些怎麼修學,試問觀修的本尊是什麼樣的佛本尊?那只是自己的妄想罷了,與外道無異。本尊的內心是菩提心,菩提心之前要有大悲心,大悲心之前要有出離心,還有身上有六度波羅蜜的表法與大般若經所說的十六空,這些全都融攝於本尊的觀修,但對於四聖諦、二諦、三十七道品、大悲心、菩提心、般若經、六度波羅蜜等內涵都沒有了解實修,如此去觀修本尊那麼成了什麼本尊?如b板友所說,不能妄說,例如依古印度正統佛法所教授的菩提心修持,菩提心生起的分類、界限均有嚴格的證量定義,並配合相關的戒律,如生起願菩提心之證量時如法授持願菩提心戒,生起行菩提心時授持行菩提心戒,很多有如實修行的修行者,都還不敢說自己生起發菩提心,妄說自悟。若把渾沌無知當作天真發明,是很大的誤解,比如小嬰兒很天真,但很無知,不但無法教示眾生四聖諦、六波羅蜜等,沒有分辨抉擇的智慧,處處還要大人嚴加看管防止發生意外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