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CassSunstein (Am)》之銘言:
: 佛告無盡意菩薩:「善男子!若有國土眾生應以佛身得度者,觀世音菩薩即現佛身而為說
: 法;應以辟支佛身得度者,即現辟支佛身而為說法;......
: 應以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 [目*侯] 羅伽、人非人等身
: 得度者,即皆現之而為說法;....
: 依據普門品,觀世音菩薩有三十二化身,示現給(舉例)三十二種被度的對象。
: 我就是看到上述第一種例子,覺得跟其他三十一種例子恰恰牴觸。
: 因為其他三十一種例子都還不是佛、還需被度,都可以解釋成被度的「還沒圓滿究竟」的
: 對象(甚至「辟支佛」依照大乘法義,跟佛的境界高度還是差了那麼一些些)。
: 而等覺菩薩觀世音菩薩摩訶薩,有資格去度辟支佛。
: 而依照普門品的「以彼之道還施彼身」互動法,化身為辟支佛去度辟支佛(解脫成佛)....
: 這說得通。
: 但是,已經是佛的對方,觀世音菩薩對如來、天人師、世間解還要度什麼度?
: 請注意,不是把「不是佛的對方」「度成佛」叫做「以佛身得度」。否則「應以..夜叉..
: 身得度者」,是要「度成夜叉」嗎?當然不是。因此立刻遇到一個上一段矛盾的情況。
這是兩種情況:
1.對方是六即佛中的相似即佛,為了使他們脫離十法界,菩薩也現佛身去度他們。
(因為還沒脫離十法界,只是相似即佛,必須要到一真法界才是分證即佛)
2.另一方面,「若有國土眾生應以佛身得度者,觀世音菩薩即現佛身而為說法」
翻成白話的意思是:如果有眾生一定要現出佛的相好、身份才能度他,菩薩就現佛身。
並不僅僅是指「同類」,您就是困在這個盲點裡。
比如地藏經中,地藏菩薩有一世做大長者子,就是看了佛的相好而發起殊勝願心。
佛並沒有現大長者子身份來度他,佛是現佛身,用佛的相好來度他。
比如婆羅門女在佛前祈求,佛也現身勸她念佛。這都是「應以佛身得度者」。
佛並沒有因為婆羅門女是婆羅門,就現婆羅門身份來度他。
他相信佛,應該現佛的身來度他。他相信科學證據(比如現在許多知識份子),
於是菩薩就現一個科學家的身份來度他。是這個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