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攝類] 「我執」與「我愛執」的差別

作者: YuGar (深奧幽玄)   2016-04-09 09:29:41
※ 引述《cool810 (silence)》之銘言:
: 摘自:倉忠仁波切《菩提道次第廣論》三士道攝要(38)
: http://blog.yam.com/tsadong/
: 在多數的論著中,將「我執」、「我愛執」二者解釋為一樣。為何如此?因為多數的
: 凡夫都會生起「我愛執」,也會有「我執」,故將此二者總說為「補特伽羅我執」,在多
: 數的論著中是以總相的方式作解釋。
: 但是,若加以詳細探討就會發現:「我愛執」、「我執」、「補特伽羅我執」是略有
: 不同。細分來說,「我愛執」於聲聞獨覺阿羅漢的心續中是有的,而「補特伽羅我執」、
: 「我執」於聲聞獨覺阿羅漢的心續中是沒有的。
: 【學員提問】:
: 「我愛執」是由「我執」所引生,那麼,「我愛執」與「我執」是因果關係嗎?
: 【仁波切答疑】:
: 「生」的話,一定是因果關係。剛才說明的是:將「我執」、「我愛執」作一個清楚
: 的區分說明。
: 以解釋一般凡夫的「我愛執」而言,因為凡夫的「我愛執」是依於「我執」而引生,
: 所以在某些經論中的解釋並沒有清楚區分,只是以總相作說明,原因是,因為(總相的我
: 愛執中,凡夫)「我愛執」的背後是「我執」,(凡夫)是由「我執」而引生「我愛執」。
: 但是,是「我愛執」不一定是「凡夫的我愛執」,例如,阿羅漢也有「我愛執」,以
: 這樣的角度來說,就是另外一種解釋。就凡夫而言,由「我執」引生「我愛執」,這一定
: 是因果關係;以阿羅漢而言,雖是已經斷除「我執」,但還是有「我愛執」,就此而言,
: (聲聞獨覺二乘)「我愛執」不是「我執」的果。
: 【學員提問】:
: 凡夫的「我愛執」於三性中,是屬於「無記性」?或是屬於「惡性」?「他愛執」是
: 屬於善性嗎?
: 【仁波切答疑】:
: 「我愛執」應該是屬於無記性。「他愛執」應該是屬於善。
: 【學員提問】:
: 「我愛執」、「他愛執」二者是屬於「間接相違」或是屬於「不並存相違」?
: (註《攝類》:「相違」(兩個法沒有交集)有四種類型,1.直接相違(直接互不相
: 順而存在),2.間接相違(間接互不相順而存在),3.不並存相違(不能無傷害而並存、
: 互相傷害而同時存在),4.互排相違(於覺知的趨入境上互相排斥而存在)。1.直接相違
: 的事例,例如:聲常、聲無常;瓶、非瓶。2.間接相違的事例,例如:聲常、聲常空。3.
: 不並存相違的事例,例如:有情心相續中的能對治、所對治。4.互排相違的事例,例如:
: 覺知的趨入境上於桌上安立瓶子、覺知的趨入境上於桌上安立非瓶。)
: 【仁波切答疑】:
: 「我愛執」、「他愛執」二者應該是屬於「間接相違」,因為,「他愛執」如同「我
: 愛執」的對治品,就二者而言,當一方的勢力漸漸增長,另一方的勢力即隨之漸漸衰退。
: 可是,二者是會同時存在於一位補特伽羅的心續中,這是有的。
: 但是,「我愛執」、「菩提心」二者是相違的(註:「我愛執」、「菩提心」二者,
: 不僅是直接相違,且是互排相違)。
: 此如《現觀莊嚴論》第四品中說「不退轉」的「共通義」:
: 基本上而言,補特伽羅的差別雖然種性不一定,但從大乘資糧道就絲毫不行其他道,
: 並且不可能從大乘發心衰退。從意樂上,已經壓伏生起只為自身希求解脫現行意樂的機會
: ;從加行上,具足殊勝方便智慧(菩提心、空性智慧)的堅固證知,故必將獲得無上菩提
: ,如是安立為「不退轉」;但是,不安立為「不退轉相」。
: 以「支分義」而言,即是「不退轉相」(不退轉徵相),三種菩薩不退轉相:
: 利根菩薩,從加行道煖位得不退轉相;中根菩薩,從見道得不退轉相;鈍根菩薩,從
: 八地得不退轉相。
: 將此義趣結合菩薩心續中沒有「我愛執」,即是因為已經壓伏「我愛執」現行的機會
: ,並且具足殊勝方便與智慧(菩提心、空性智慧)的堅固證知,依於此因而安立不退轉相
: 。是故,利根菩薩,於加行道煖位之後得智時,能壓伏我愛執現前的機會;中根菩薩,於
: 見道位之後得智時,能壓伏我愛執現前的機會;鈍根菩薩,於八地之後得智時,能壓伏我
: 愛執現前的機會。
: (註:「我執」與「我愛執」二者,具有交集關係的四句差別。「總相的我愛執」與
: 「聲聞獨覺阿羅漢的我愛執」二者,具有總別關係的三句差別。)
在下閱讀本文後,因文字不甚瞭解,故於此向作者或轉載者請益本文的內容。
1. 「我執」應該是指「主體」的執著,此理解是否接近本文原意?(或是差異很大?)
例:我、我所有的、和我共有的……
2. 「我愛執」是否是指「愛」,或是「愛執」?
在下於本文理解似乎不是如此,單從本文實在無法看出「我愛執」的意思。
3. 文中提到阿羅漢無「我執」但是未斷「我愛執」,
是否是指已除十二因緣法中的「生」,但更為源頭的「愛」尚未斷除,
如此可知,「愛」未斷,故阿漢羅尚未斷「無明」。
作者: cool810 (silence)   2016-04-09 10:07:00
「我愛執」、「我執」、「補特伽羅我執」的差別:1.「我愛執」與「他愛執」是相對而言,「他愛執」是「我愛執」的能對治品,大悲菩提心是「我愛執」的相違品。2.「我執」分為「補特伽羅我執」與「法我執」,「我執」是由執蘊為自性成立的薩迦耶見法我執,而執自他為自性成立的補特伽羅我執,無我空正見是「我執」的相違品。3.我、我所的「我執」,「補特伽羅我執」是「我執」的別----------------------------------------------------我愛執的愛指只有出離心所攝的自了漢心態,他愛執的愛指大悲菩提心所攝欲利眾生的心態。佛法所說慈悲心所攝的愛二乘行者有之,大乘行者有之,不同於世間所說的貪愛,而是相違世間貪愛,由正理思惟所生的慈悲、慈愛,此中分辨在《釋量論》有宣說。
作者: YuGar (深奧幽玄)   2016-04-09 17:37:00
感謝您的補充,雖然感覺和問題的相關性並不高是稍有遺憾
作者: cool810 (silence)   2016-04-10 05:48:00
阿羅漢已斷除我執(無明遍計我執薩迦耶見與無明俱生我執薩迦耶見),故不會有十二緣起支裡,由能引支「無明、行、因位識」與能生支「愛、取、有」感得輪迴後有之所引支「果位識、名色、六入、觸、受」與所生支「生、老死」。四聖諦中,生死流轉的因果,是由集諦為因,苦諦為果,透過集諦所攝的有漏業與煩惱,引生有漏五取蘊的異熟果報苦諦。集諦所攝的有漏業與煩惱中,無明我執是其根本原因,無明緣行,透過煩惱的根本無明我執,產生有漏的能引業行,引生生死流轉的有漏五取蘊苦諦,而阿羅漢已斷除集諦。「我執」有許多層次,最粗分的無明我執顛倒見,是「補特伽羅常、一、自在的補特伽羅我執」,其次是「補特伽羅五蘊獨立實質有的補特伽羅我執」,這兩個是「我執」裡的粗細品「補特伽羅我執」,而「我執」裡的「法我執」,粗品的是「能取、所取異體的法我執」,其次是「執諦實成立的法我執」,最細品的是「執自性成立的法我執」。
作者: YuGar (深奧幽玄)   2016-04-10 09:21:00
綜上所述:1. 「我執」可以「無我空」來對2. 「我愛執」可以「他愛執」對,與大悲菩提心相違3. 阿羅漢無「我執」,但未斷「我愛執」其中「我執」有些層次,阿羅漢尚未斷除。雖不知這樣的綜合摘述是否有符作者之大意,但仍能更進一步去站在不同的觀點來看,亦是有益,感謝。
作者: summertrees (夏天樹)   2016-04-10 09:43:00
https://goo.gl/4R1Vmr 講「四相」「四見」那一段到後面講「四大煩惱常相隨」那一段,都講這個問題真正大悲菩提心,是同體大悲,有我有他的分別,就有二
作者: cool810 (silence)   2016-04-10 09:53:00
無明「我執」有許多層次,同樣,無我空性慧也有許多層次發起大悲菩提心入道的菩薩行者,雖然有與「我愛執」相違的「菩提心」,但還有「我執」。大悲心有三種層次:1.「生緣大悲」,心相續中沒有證得四諦無常等十六行相,也沒有證得空性慧,所生起的大悲心。2.「緣法大悲」,心相續中證得四諦無常等十六行相,所生起的大悲心。3.「無緣大悲」,即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大悲心,是心相續中證得細品
作者: YuGar (深奧幽玄)   2016-04-10 10:01:00
若以一個求「生」極樂世界的法來除去「四相」「四見」只是方便之法,實際上不是正見,只是方便法
作者: cool810 (silence)   2016-04-10 10:03:00
法無我空性,證得自性成立空的智慧所攝持的大悲心。
作者: summertrees (夏天樹)   2016-04-10 10:03:00
求「生」極樂世界的法是方便也是實相,也是正見
作者: YuGar (深奧幽玄)   2016-04-10 10:04:00
若說淨宗是方便法,但若當成了義法,問題很大
作者: summertrees (夏天樹)   2016-04-10 10:04:00
理非常深,但行持非常容易,所以非常難信"我"們覺得"問題很大",在"實相"上真的"問題很大"嗎?
作者: YuGar (深奧幽玄)   2016-04-10 10:07:00
那請問,海賢老和尚成佛了嗎?
作者: cool810 (silence)   2016-04-10 10:08:00
淨土法門的方便法,是為了花開見佛悟「無生」(空性慧)可參考此篇 #1M-a-dUS
作者: summertrees (夏天樹)   2016-04-10 10:09:00
成佛了.應該是分證即佛,也就是法身菩薩的果位
作者: YuGar (深奧幽玄)   2016-04-10 10:09:00
又,他在極樂世界作什麼?享受極樂妙用只等著成佛日到來?
作者: summertrees (夏天樹)   2016-04-10 10:10:00
您問了這個問題表示您對極樂世界真的很不了解,有很大的誤會.真的很希望您一起來聽經,放下成見來聽
作者: cool810 (silence)   2016-04-10 10:12:00
若依天台宗六即佛的因果次第:1.理即佛→2.名字即佛→3.觀行即佛→4.相似即佛→5.分證即佛→6.究竟即佛。
作者: YuGar (深奧幽玄)   2016-04-10 10:18:00
以種種方便而修行,相當認同,但是方便當成究竟實在難認同這成為:理=名字=觀行=相似=分證=究竟。這不是個人成見吧這要當成正見,在下實在是說不出口。哪天連拜火都是佛教了
作者: summertrees (夏天樹)   2016-04-10 10:22:00
親愛的,所以說理非常深,經云:唯佛與佛乃能知
作者: YuGar (深奧幽玄)   2016-04-10 10:24:00
也不想想為什麼迦葉尊者原本是修拜火教的,這樣對嗎?照這套理論下去,拜火即拜佛,也是佛法,都是聖人傳的法
作者: cool810 (silence)   2016-04-10 10:31:00
兩個法之間有因果次第,表示這兩個法是相異的兩個法,所
作者: YuGar (深奧幽玄)   2016-04-10 10:31:00
不用佛與佛乃能知,直接就是不正見,何來理很深?
作者: cool810 (silence)   2016-04-10 10:32:00
以理即佛不等於名字即佛,也不等於名字即佛等,例如,理即佛與名字即佛這兩個法,是由理即佛的認識,進一步入道
作者: YuGar (深奧幽玄)   2016-04-10 10:33:00
勤求方便,在下認同;方便即究竟,這恐怕……非是正知見
作者: summertrees (夏天樹)   2016-04-10 10:34:00
這沒什麼好爭執,您目前無法接受而已
作者: YuGar (深奧幽玄)   2016-04-10 10:34:00
不壞世間法,認同;世間法即佛法,這恐怕……亦是不正知見
作者: cool810 (silence)   2016-04-10 10:35:00
為名字即佛,入道後的名字即佛透過觀行,進一步為觀行即
作者: summertrees (夏天樹)   2016-04-10 10:36:00
會,法法都是佛法;不會,佛法也不是佛法
作者: cool810 (silence)   2016-04-10 10:36:00
佛,名字即佛與觀行即佛二者,屬於入道後的資糧道,在資糧道上品透過觀行證得緣無我空性慧的止觀雙運,轉入加行道,進一步為相似即佛,透過加行道證得正式止觀雙運的串習,於加行道最後剎那,入見道位現證無我空性慧的根本定智,透過現量自性空的根本定智,根斷無明我執薩迦耶見的顛倒見,此時正式證得滅諦,獲得一分法身功德,是為分證即佛的開始,之後於修道位漸次斷除煩惱障,修道位八地無
作者: YuGar (深奧幽玄)   2016-04-10 10:45:00
佛當初不應該和外道辯論法,應該走大和解路線,一切是佛法
作者: cool810 (silence)   2016-04-10 10:45:00
餘斷除煩惱障本欲入涅槃,諸佛喚起本願起無量差別智門,於修道位八地至十地,漸次斷除障礙通達一切所知的所知障
作者: summertrees (夏天樹)   2016-04-10 10:46:00
我真的建議您應該把我前面推文的部分看一下而不是忙著說"是"或"不是"
作者: cool810 (silence)   2016-04-10 10:47:00
(塵沙惑),無餘斷除所知障,最後為一切遍智的究竟即佛
作者: summertrees (夏天樹)   2016-04-10 10:47:00
我們對一樣東西應該下相當功夫,才有能力說他是或不是
作者: YuGar (深奧幽玄)   2016-04-10 10:48:00
在下真的把前面推文的部分全看了
作者: summertrees (夏天樹)   2016-04-10 10:49:00
您對淨土法門真的不了解
作者: YuGar (深奧幽玄)   2016-04-10 10:49:00
然後自己證明自己有能力說是或不是,不是別人來證明
作者: summertrees (夏天樹)   2016-04-10 10:50:00
如果你把那篇講經看了(靜心思考過,而不是瀏覽過)那您就知道你此時的執著困擾,就是您這篇的問題所在
作者: YuGar (深奧幽玄)   2016-04-10 10:52:00
您的意思是在下不了解淨宗深意,待了解後再說是或不是
作者: summertrees (夏天樹)   2016-04-10 10:52:00
下相當的功夫是花個五年八年的,而不是五分鐘八分鐘至少您不會問出上面那個問題 :)我不敢說我很了解,但我知道在我的學習過程裡,我也曾從覺得我懂了我瞭解了,到現在覺得我好像稍微有一點感覺到那個氣氛,味道,知道真的很深,但怎麼個深法其實
作者: YuGar (深奧幽玄)   2016-04-10 10:56:00
在下確實有去了解了淨宗,點出一些疑問之處,絕非故意望文
作者: summertrees (夏天樹)   2016-04-10 10:56:00
完全沒有一個邊.就像你站在海邊知道他很大,但到底多
作者: summertrees (夏天樹)   2016-04-10 10:57:00
大多深,用眼睛看真的是看不出所以然來的
作者: YuGar (深奧幽玄)   2016-04-10 10:58:00
本來淨宗是以成佛為目的,極樂世界為手段,現在本未倒置了以極樂世界為目的,成佛為手段,這實在越來越遠吧
作者: summertrees (夏天樹)   2016-04-10 11:03:00
您知道往生極樂世界之後,就轉識成智?
作者: TBOC (花嚴)   2016-04-10 11:08:00
YuGar 你了解淨宗可能不太夠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