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語] 淨空法師: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355(下

作者: summertrees (夏天樹)   2016-08-02 11:43:35
(續:【依佛所行。七覺聖道。修行五眼。照真達俗。】)
  第六個「定覺支,使心住於一境,而不散亂」。我們就是把這個心定在佛號上,一心
念佛。七覺支這七個法門裡頭第六個法門,定。
  第七,「行捨覺支,捨諸妄謬,捨一切法。平心坦懷,更不追憶」。這就是我們剛才
講的意思,捨是放下,把一切都放下,不但世間法要放下,佛法也要放下。為什麼?釋迦
牟尼佛說過,他四十九年沒有說過一個字,誰要說釋迦牟尼佛說法,那叫謗佛。釋迦很厲
害,把話說絕了,你還能批評他嗎?他沒說一句話,你要說一句話你已經就在謗佛了。那
些對佛法、對經教批評的人,都應該好好記住這一句,真正通的人笑話你,你要知道。怎
麼比咱還是比不上佛,還是佛高明。
  這個七條重要,這個七條,釋迦牟尼佛一生四十九年講經教學,無論他是說法還是行
道,都不離這七句,他統統具足。一切時一切處,自行化他,全具足這個七條,我們要懂
得。這個第七條尤其好,平心坦懷,更不追憶,為什麼?你才有機緣開悟。平心坦懷是大
定,心是平的,我們這個經上經題「清淨平等覺」,這就是平心坦懷。更不追憶,不起心
不動念,大徹大悟。世間人做到平心坦懷,得大自在,他能不能得定?他不能。為什麼?
他起心動念,還有許許多多的習氣,會不定什麼時候就冒出來了,習氣、妄想斷不掉。晚
上作夢那就是習氣不能控制,有禪定的功夫,晚上沒有夢。
  所以經題太重要了,本經的經題,上半段是果報,下半段是修因,修因證果。修清淨
心證阿羅漢,修平等心證菩薩,修覺成佛,清淨平等覺;果報,大乘,大乘代表智慧,無
量壽代表福報,福慧莊嚴。唯有福慧是真正的莊嚴,不是蓋大道場,金碧輝煌,不是的。
釋迦牟尼佛沒大道場,什麼莊嚴?福慧莊嚴。所以無量壽莊嚴,你看。這種莊嚴是自性的
莊嚴,是性德的流露,於世出世間一切法都不相干,自性本自具足。大乘無量壽莊嚴講絕
了,究竟圓滿,阿彌陀佛做代表。
  所以,我們用什麼莊嚴?要用福慧,不要藏一些珍貴的東西。我一生喜歡用什麼?人
家名貴的一些字畫,我喜歡用複製品,為什麼?掛在那裡沒有人要。掛名人的東西,人家
把你的拿去了你生煩惱,這個人家拿去了我也不生煩惱。送給我珍貴的這些供養品,我統
統不要,轉手就送別人。為什麼?我沒地方放。所以現在財物方面的供養,我統統轉過來
供養英國漢學院。我自己天天想的,想的極樂世界,想的阿彌陀佛,九十歲要想回歸極樂
了,極樂是老家,其他的什麼都不想。
  我們看《會疏》裡頭七覺支,「擇法覺分,智惠觀諸法時」,這個惠,恩惠的惠,古
時候通用,在此地我們讀智慧的慧,智慧觀諸法時,「善能簡別真偽」。這一條我們有沒
有?是不是很會簡別真偽?七覺支是真的,它的反面是假的,要清楚。極樂世界是真的,
阿彌陀佛是真的,無量壽是真的,這個世界上沒有。這個世界,物質世界是假的,聰明智
慧是假的,不是真的,是要天天上學慢慢去學;凡是學來的都不是真的,記住這句話,你
是學來的。真的什麼?真的不要學,開悟了,自性裡頭是真的,無量智慧、無量德能、無
量相好。
  釋迦牟尼佛沒有人教他,他雖然參學十二年,十九歲到三十歲,廣學多聞,印度所有
的宗教他都學過,所有的學派他也學過,印度是哲學之國,他都學過。學了之後怎麼樣?
覺得沒用處,不能解決問題。什麼問題?不生不死這個問題它解決不了。所以放下了。十
九歲放棄王位出家,做苦行僧,是放下煩惱障。你看世間人要爭的,要爭著做王,他有這
個地位不要,他明白了,那是假的,不是真的。世間的學問他學了十二年,最後是不能解
決問題,到菩提樹下入定,再不學了,放下。在入定的當中豁然大悟,夜睹明星豁然大悟
,智慧現前。從這裡就開始講經,講阿含,這是個大的系列,十二年;接著講方等,阿含
好比小學,方等是中學,前面繼小學,後面發展是大學。方等八年,再向上提升,大學,
大學講般若,講智慧,真實智慧,講了二十二年,經典也最豐富,《大般若經》六百卷。
最後八年,研究所,把這些大乘菩薩統統提升為法身大士,辦研究所一樣。
  你把它看清楚了,釋迦牟尼佛不像是一個什麼宗教教主,他是個社會教育家,你看他
一生所幹的。告訴我們宇宙從哪裡來,宇宙是從念頭變現出來的,跟今天量子力學家發現
的完全一致,完全相同。所以量子力學家對釋迦牟尼佛佩服得五體投地,科學搞了四百多
年,才把物質是什麼搞清楚,沒有想到三千年前,釋迦牟尼佛講得比他還清楚。你看物質
從哪裡來的?從心想生,相由心生,一切法從心想生,多清楚、多明白,被現在量子證實
了。所以我相信,再過個二十年,應該差不多,量子力學家再把一個「念頭是什麼」搞清
楚了,然後,大乘佛法就是世界上最高的科學,科學家承認了。
  所以我們常常介紹給大家,佛法是什麼?佛法有世間法、出世間法,世間法裡面,講
倫理、道德、因果,出世間法裡面,講哲學、科學,都達到登峰造極。那麼它是不是宗教
?是,中國宗教兩個字它完全符合。中國宗教兩個字的意思,是人類主要的教育,第二是
人類重要的教學,第三是人類尊崇的教化,大眾都尊重、都崇拜的教化。中國宗教是這個
意思,釋迦牟尼佛一生的教學當之無愧,它是真宗教。所以這個我們不能不搞清楚的。這
個經典真的是經典,永恆不變,任何一篇翻出來,我們兩個小時都講不完;甚至於一句一
個字,講上一個月,講上半年,也沒講完,妙義無窮。這什麼?這是智慧。
  東方人求智慧,西方人求科學,科學是知識,知識用這些方法求可以,智慧不可以。
智慧要用另一套方法,什麼方法?萬緣放下,一念不生。因為智慧是自性本有的,這些妄
想雜念它是障礙,把我們智慧障住了,它出不來;必須萬緣放下,一念不生,智慧就現前
。所以戒定慧三學開發智慧,教我們萬緣放下,這是戒律,戒律你遵守,你去修,認真去
修學,從放下;六根在六塵境界上一念不生,智慧現前。
  智慧觀諸法時能簡別真偽,然後我們就懂得取捨,假的、虛偽的我們就不要。物質是
假的,念頭、七情五欲是虛偽的,不是真的,人情變化太大,今天好了,明天惱了。父子
多親,長大之後兒女不孝,還得殺父殺母,何況其他?所以要曉得,情是虛偽的;事,物
質是事,是假的。物質是假的,情是虛偽的,假的、虛偽的都應該放下,這叫擇法。什麼
是真的?我們經題上講的「清淨平等覺」,真的,你能夠證得;「大乘無量壽莊嚴」,真
的,你能夠得到。只要心地回歸清淨平等覺,你必定生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會來找你,會
帶你去。生到極樂世界,大乘無量壽莊嚴就全部出現。取捨,如果我們留戀這個地方,往
生極樂世界就靠不住,必須捨得乾乾淨淨。好事怎麼做?為往聖繼絕學,好事,認真去做
,做了怎麼樣?不放在心上。心上放什麼?放阿彌陀佛,就對了。要把這些好事放在心上
,將來是人天福報,出不了六道輪迴,這一念之間關係太大了。天道壽命雖然長福報大,
它有盡頭,時候到了還是要搞六道輪迴,出不去。這是決定要搞清楚、搞明白。所以這叫
擇法。
  第二條講「精進覺分,精進修諸道法時,善能覺了,不謬行於無益之苦行,常勤行在
真法中,故名精進」。這一條也說得很清楚,必須善能覺了,特別是對佛法。八萬四千法
門,是接引八萬四千種遇緣不相同的、根性不一樣的眾生而說的,不是對一般人說的。你
的根性跟它相應,很容易成就,如果不相應就很難,一輩子工夫白費了,無論是宗門、是
教下,是顯教、是密教,擇法比什麼都重要。老師有慧眼,老師有戒定慧,為我們選擇的
法門,決定跟我們的根性相應;如果不相應,他傳給我們,那錯誤在他。他有這個智慧,
他有這個德能,幫助我們選擇;如果遇不到善知識,遇不到這些高明人,佛說得很好,選
擇淨土就都對了,淨土無師自通。
  海賢老和尚這個人我們知道了,還有不知道的人不曉得有多少,《淨土聖賢錄》裡面
記錄的,《往生傳》裡面所寫的,我相信有很多很多人。不會少於禪宗一千七百則公案,
那是歷代修禪人成就的,大家公認的,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多少?一千七百多人。修淨
土,從淨土裡面達到理一心不亂,大徹大悟、明心見性,這個地位跟宗門相平等的,我相
信人數比它多十倍都不止。這是能想像得到的,這不是誇大。我們搞了這麼多年,逐漸逐
漸體會到、認識到,這個法門太殊勝了。年輕的時候無知,好高騖遠,學了不少,也有一
點好處,大家提起來,這常識還懂一點,功夫是沒有。這才回過頭來,老實念佛,求生淨
土,靠得住。
  下面第三,「喜覺分,若心得法喜,善能覺了此喜,不依顛倒之法而生歡喜,住真法
喜,故名喜」。這個佛法裡面的喜歡,確實是慢慢覺悟了,生歡喜心,決定不是外面名聞
利養、五欲六塵、七情五欲的歡喜,不是的。是真正覺悟到逐步逐步向上提升,大乘菩薩
五十一個階級,向上提升,這個歡喜,這是真法喜。佛法沒傳到中國來,中國有這種法喜
,我們在《論語》裡看到孔老夫子,寫的這第一句話,「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那就
是法喜,那是喜悅。這個喜悅不是從外來的,從內心,學習聖賢這些教訓,自己確實有得
於心,這個得是什麼?得就是歡喜。
  所以有人要問,問的人很多,諸位同學要記住,有人問為什麼要學傳統文化?為什麼
要學佛?甚至說為什麼要修淨土?一句話就解答了。孔子的一句話,就是「不亦說乎」;
釋迦牟尼佛的一句話,孔子是放在第一句,釋迦牟尼佛放在最後一句,每部經最後一句,
你看是什麼?「皆大歡喜」。最前面一句跟最後一句是最重要的,最後是總結,皆大歡喜
。我們要不要?我們要不要這一生活在這個世間天天都歡歡喜喜,像彌勒佛一樣,一切時
一切處滿面笑容。為什麼這麼歡喜?他有歡喜處,自己成就了戒定慧。孔子成就了戒定慧
,該放下的放下,該捨掉的捨掉,該取的取,該離的離,得大歡喜。自己這樣歡喜,家庭
一定幸福美滿,事業一定順利,無論從事哪個行業,《華嚴經》最後五十三參,五十三個
菩薩代表男女老少、各行各業,你看沒有一個不歡喜的,皆大歡喜。社會安定,國家富強
,天下太平,不但沒有戰爭,鬥爭都沒有,再進一步,連競爭都沒有。
  爭這個字不是好字,它帶給人痛苦,從小就教競爭,他就會鬥爭,提升就是鬥爭,鬥
爭再提升就是戰爭,戰爭就毀滅,死路一條。所以那個爭字,這個字如何能夠在字彙上把
它去掉,我們這個世界上沒有人爭。極樂世界沒有,你要到那裡去跟人家爭,沒有人聽得
懂你在說什麼,他不懂什麼叫爭。我們這個世界可不得了,連三歲小孩都知道,世界亂了
,麻煩來了。所以這個字不好,我們要把它開除掉。
  第四條,我們再看第四條,「除覺分」,除覺分就是輕安,輕安覺支,「若斷除諸見
煩惱之時,善能覺了,除諸虛偽,不損真正善根,故名除」。除是開除,是不要,要斷除
。斷除什麼?知見,你對於整個宇宙、對於人生種種的看法,無論是正確的還是虛偽的,
統統放下。為什麼?正確跟虛偽是相對的,有正確就有虛偽,有虛偽才有正確。所以,正
確的也不好,二邊都不要,好了。這句話的意思很深。所以佛法給我們講,什麼念頭最好
?沒有念頭最好,不論是善念、是惡念都不好,善念感應的三善道,惡念感應的三惡道;
有念感應的十法界,無念才能到佛道。
  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的家園,那個家園裡面的人沒念頭,那個家園裡面人,沒有像我
們這裡這麼多人的看法、想法,沒有,他沒有看法,也沒有想法,心地清淨平等覺悟,覺
而不迷,這是我們要學的。那要辦事怎麼辦?辦事智慧現前,別人來問你的時候,你回答
的是智慧,不是說「我想想,我怎麼解答你」,不是,沒有。為什麼?自性回答你,回應
你,不需要想的,一想就落在意識去了,就不是清淨平等覺。清淨平等覺是真心,它是一
體,三個階層,清淨是你初得,應付這個世間足夠了,在六道輪迴裡頭,你沒有不通達的
;平等是菩薩,不在六道裡頭,在十法界四聖法界;如果覺了,大徹大悟,明心見性,超
越十法界,不但超越輪迴,還超越十法界,到一真法界去了,一真法界就是法身菩薩。我
們不把它搞清楚、搞明白,你不肯放下,你還老是留戀著,你不知道那一念的心、那一念
的造作是障礙,對我們沒有真正的好處,好處都是一時的,短暫的,不是真的。
  輕安,我們前面跟大家說的就是沒有壓力,輕鬆愉快,身心健康,沒問題。特別是別
想病,為什麼?一切法從心想生,想病真有病,別想它;有病也不想病,自然就沒病了。
需不需要醫療?不需要,境隨心轉,你要懂得這句話,這是科學家證明的,一切法從心想
生。沒有聽說哪個阿羅漢生病了,除非那是裝的,示現,教化眾生裝成那個樣子。沒有菩
薩生病的,這些人都做出榜樣給我們看。
  下面,第五個「捨」,前面講的「行捨」。行捨裡面要記住,「永不追憶」。我們人
常常回憶過去,這是習氣,增長習氣。無論什麼事情都不必回憶,為什麼?假的,而且假
的已經過去了,你還想它幹什麼?但是,有時候想過去可以幫助未來,讀歷史好處就在此
地,知道過去人所造的吉凶禍福,我們如果能記住,對自己這一生處事待人接物可以做參
考,可以不走錯路,減少苦難。這個裡面,最大的錯誤就是戰爭,人類一直到現在還沒醒
過來。如何能把戰爭在這個地球上開除,永遠沒有戰爭?做得到。實際上戰爭就是發動的
那幾個人,這個國家領導人,他們發動的。世間沒有不能化解的問題,為什麼不用化解的
方法,要用這樣殘酷的方法,這樣殘酷造的罪業,沒有一個不墮地獄。
  我在前幾個月,東北的同學寄了幾片光碟給我看。這光碟是什麼?二戰時候日本人有
幾個將軍,也是在戰爭裡面死亡的,他們現在在地獄道,很可憐,敘述戰爭所造的罪業都
是無間地獄。何必一個人在世間短短幾十年,要造地獄業?地獄一墮麻煩可大了,佛經上
所謂三途,地獄、餓鬼、畜生,一墮五千劫,你才有機會,五千劫這麼長的時間才有一次
機會得人身。人身不容易!為什麼幹這種傻事?別人殺我沒有關係,我不能殺人,我要殺
人,造地獄罪,他造地獄罪業,我不墮地獄。我如果這個人不錯,做人還做得不錯,來生
至少又到人道來。如果累積的功德,善心善行多,他就到天道去,不會到惡道。
  這種因果,古人常講,現在人不講了。印光大師為我們編的這套書,《道德叢書》,
這個東西你們大家就看到。這套書要大家常常讀,常常講,都是故事,特別是在廣播電台
,要長期的來播放,多少人聽到不敢造罪業。造作惡業對自己的傷害最大,不是對別人。
你把別人殺掉了,別人有福,人天又來了;沒有福,他被人害死的,他不是自殺的,自殺
有罪,他不是自殺的。所以閻王、小鬼都善待他,都同情弱者,都同情受冤枉的人。人有
同情心,鬼神的同情心比我們強烈。所以,惡業決定不能造。覺了這是「所捨之境,虛偽
不實,永不追憶」,叫捨,不再去想它。
  第六,「定覺分,若發諸禪定之時,善能覺了諸禪虛假,不生見愛妄想」,這叫定,
這個定是更深的定了。為什麼?得到定,你確實得定了。定中有智慧,定中有慧,得定的
人歡喜,修禪有了小功夫,有小功夫,定中有境界,他能夠受用到。如果要生歡喜心,要
很嚮往這個境界,那你這個境界可能會失掉,為什麼?你起煩惱了,你又起分別執著,又
想長住在這裡,這錯了。一定知道,那也是短暫的境界,你再向上提升,你不能住在那裡
,住在那裡,不但住不了,恐怕要墮落。這叫定。一切境界裡頭,善的、好的境界都不生
見愛妄想,保持心地清淨。
  這個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很難,所以都比不上念佛。在念佛人心裡,念念不忘阿彌
陀佛,阿彌陀佛之外統統不睬不理,不去管它。幹再多的好事,做了等於沒做,過去做了
一些壞事也不要再提,不去想它,未來的也不去想它,一心專念阿彌陀佛,這是真正大定
。這個定是阿彌陀佛加持的,是諸佛如來讚歎的,不可思議。
  下面教我們用功,「若心沉沒」,就是我們提不起精神,老打瞌睡,精神提不起來,
怎麼辦?「當念用擇法、精進、喜等三覺分察起」。這就是對治,對治昏沉。選擇,譬如
我念佛,坐在那打坐,就打瞌睡了,昏沉了,換個方法,用什麼方法?拜佛,拜佛要運動
,或者經行,在念佛堂繞圈,用這種方法對治我們這昏沉,用這個方法。另外,這個底下
說的,「若心浮動時,當念用除、捨、定」,這是對治念頭太多,妄想太多,壓都壓不住
,往外跑,讓你不安。跟前面恰恰相反,前面是昏沉,這叫掉舉,就是妄念太多了,壓不
住。那就用什麼方法?用除、捨、定,除與捨都著重放下,把你所想的這個妄念要放下。
用什麼方法?還是用佛號好,佛號一句頂著一句,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把我
們念頭集中在佛號上,用這種方法。人最好是坐在那裡念佛,而不是用拜佛,不是用經行
,因為你浮躁,你要用定,坐在那裡念佛,站著在那裡念佛,定在一處,用這個方法。
  所以,故念七覺,這個念就是七覺支,「故念覺常在兩楹之間,調和中適」,這叫念
。這在用功的時候常常產生的現象,一個掉舉,心念頭雜念太多,一個是昏沉,這個七覺
能幫助你調和。一定調和均等,定慧平等,功夫就很容易得定。定,一定開智慧,小定開
小慧,大定開大智慧,這一點對念佛修行非常重要,不能不注意它。
  今天我們學到這個地方,這是七覺分,要如何應用在日常生活當中。念佛堂用得上,
禪堂用得上,日常生活當中也用得上,教給我們對治的方法。今天我們就學到此地。
==
物質是假的,情是虛偽的,假的、虛偽的都應該放下,這叫擇法。
什麼是真的?我們經題上講的「清淨平等覺」,真的,你能夠證得;
「大乘無量壽莊嚴」,真的,你能夠得到。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ppt51543 (不要五四三)   2016-08-02 17:19:00
阿彌陀佛
作者: dakudai (止水澄波)   2016-08-02 17:39:00
阿彌陀佛!
作者: newre   2016-08-02 23:49:00
阿彌陀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