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請益] 請教六因四緣五果之解釋?

作者: cool810 (silence)   2016-08-25 09:18:09
※ 引述《linkinppt (暱稱)》之銘言:
: 各位好
: 雖然網路上眾多 六因 四緣 五果 的解釋
: 像是六因為能作因、俱有因、相應因、遍行因、異熟因、同類因,
: 四緣為因緣、所緣緣、增上緣、等無間緣
: 五果為異熟果、增上果、等流果、士用果、離繫果。
摘自:攝 類 學 (第13講) 2006/09/09 {節錄}
洛桑卻佩格西 講授
法炬法師譯/釋見諦編輯
凡是意識,皆有變為爾之不共增上緣意根,如《量經》云:「識色依二相,謂眼及意
根」。意識要依於它的不共增上緣才會生起,它的不共增上緣並不是有色根,而是意根,
意根不是有色根,是心識。
由此可知,了知色的(註—色法包括內外色,外色有色處、聲處、香處、味處、觸處
等,此處單指色法中外色的色處),有二個識,即眼識和意識(註—透過五俱意識了解色
法的,包括根識與意識這兩個識),而眼識必須要依於它的不共增上緣 — 眼根,才能見
到色,意識也要依於它的不共增上緣 — 意根,才能了知色。《量經》中的「謂眼及意根
」,藏文裏並沒有「根」字,是譯者自己寫的,意是指意根沒有錯,意思是說,必須要依
於不共增上緣 — 眼根,以及不共增上緣 — 意根。
即如引文中所說依意根。以此文義成立上述意義,也就是以《量經》裏面所說,來成
立「了知色的有眼識和意識,眼識依於不共增上緣 — 眼根而生起,意識依於不共增上緣
— 意根而生起。」這裏說四個緣,事實上嚴格來說只有三個緣,也可以說所有的識(不
論根識或意識),都必須具足這三個緣。如果是識以外的色等外在的法,都僅是增上緣而
已,並沒有所緣緣及等無間緣。(註—色法有其同質流的近取因與非同質流的俱有緣。)
簡單說,識可分為根識和意識,根識可分為五種根識,五種根識中的任何一者,都必
須依於它自己本身的不共增上緣有色根,才能生起根識,意識也必須依於它自己的不共增
上緣 — 意根。
丁四、五果
之前講過直接果(親果)和間接果(疏果),若將果廣的分類的話,可分為五類。
三、講果分為:1、講性相,2、講正分類,3、講從言詮門分類。1、所生為果之性相
,或謂所饒益為果之性相。就事而言,謂火之所饒益,為火果之性相。
● 講正分類,謂此分為親果及疏果。凡是物,皆為親果和疏果。就事而言,瓶之親
果與疏果二者屬相違性(矛盾)。以此類推諸有為法。
「3、講從言詮門分為」,從這一句話可以知道,其中有某個不是真正的果。
● 講從言詮門分為,(1)異熟果,(2)增上果,(3)等流果,(4)士用果,(
5)離繫果,
前四個果是真正的果,第五個離繫果並非真正的果,離繫果是指解脫和滅諦,解
脫和滅諦是常法,而果必須是有為法。
1. 異熟果
(1) 異熟果,謂如有漏五取蘊,有漏是指由業(註—業當中的有漏業)和煩惱所生
之法(註—有漏五取蘊是苦諦所攝的異熟果,苦諦的因是集諦,集諦攝有漏業與煩惱,煩
惱的根本是無明我執。輪迴的定義:透過集諦所攝的有漏業與煩惱,感得有漏五取蘊異熟
果報的苦諦),若不是由業(有漏業)和煩惱所生之法,就稱為無漏。有漏五取蘊就是近
取五蘊,我們現在的五蘊 — 色、受、想、行、識,是有漏的近取五蘊,屬於異熟果。
異位凡夫凡是住於輪迴者,不論天神、人、地獄、餓鬼等,所感的五蘊都是有漏五蘊
。無色界的補特伽羅只有受、想、行、識這四個有漏近取蘊,沒有色蘊。有漏五取蘊是屬
於異熟果,它是由異熟因而產生。因可分為有漏因和無漏因(註—以空性的比量思惟串習
,用三輪體空的方式行持六度四攝的善業,是能夠產生聖道的無漏因),異熟果的因是異
熟因,一定是有漏的因,這個因不外乎善業和惡業,無記業不會感異熟果,如同腐爛的種
子,是無法生出果實的。所以五蘊的異熟因是指有漏的,為什麼說它不是無漏的?因為無
漏己經遠離煩惱,因此,無法產生異熟果,如同沒有水份滋潤的乾青稞,不會長出苗芽。
依於善、惡業,而成辦了有漏五蘊,天和人所感的有漏五蘊,是依於有漏善業而感,
若由煩惱(註—煩惱的根本是無明我執)發起而造作惡業投生到三惡趣,所感的就是由惡
業所成辦的有漏五蘊。無記業不會感得有漏的近取五蘊,不會感得異熟果。有漏五蘊只有
六趣當中的眾生才會有。成辦有漏五蘊的因是善、惡業,也就是善、惡業會感得異熟果。
可是異熟果自己本身卻是無記的,異熟果為有情的心相續所攝,佛的心相續裏沒有異熟果。
(註—業有善、惡、無記,十二緣起支說到「無明緣行」,若由無明我執顛倒見所攝
的能引業行,是能感生六道輪迴的有漏業,有漏業的根本是無明我執。無明我執顛倒見所
攝的二種我執,是有覆無記,為什麼補特伽羅我執和法我執是無記性,不是惡性?因為凡
夫,只要未通達無我空性的法性真如,則所造的一切善業,他都會把善的境看作有自性,
以有自性的我,來行有自性的善行,所以一切的善行都是在自性執著中去做。依由補特伽
羅我執和法我執的二種我執,這樣的自性執著,也可以去造善業,可是因為執取自性成立
的緣故,這種善業再怎麼累積都不能成為解脫之因。所以自性執著本身不是善,也不是惡
,屬於無記,無記又分為有覆無記和無覆無記。在有覆無記和無覆無記裡面,補特伽羅我
執與法我執的二種我執,屬於有覆無記,因為這種無記的業,會讓我們繼續在輪迴中。)
比如我們從腳到頭整個人的身軀是有漏色蘊,也就是人身,人身是由有漏善業所感得
的異熟果,雖是由善業所感得,可是在人身上卻有很多痛苦,因為能引生的因是有漏因的
緣故。若是無漏因,就不會感受種種的痛苦,如聖位菩薩或淨土當中的聲聞、獨覺羅漢等
,雖然他們也有色蘊,但是由無漏的善業所感,因此他們的色蘊與我們的色蘊迥然不同,
雖然他們也有受,可是不會苦也不會痛,因為他們的色蘊是由無漏的善業所感,其色蘊並
不是異熟果。所謂異熟果,一定是由有漏善或惡業所成辦。我們的色蘊是由有漏的善業所
感,而色蘊本身是無記。
(註—十二緣起支中,「果位識、名色、六入、觸、受」屬於無記的異熟果)。
我們現在由有漏的善業所感的有漏五蘊,當中有一個受蘊,當遇到好的緣就會有樂受
,遇到不好的就會有苦受,這就是受蘊。它的因是有漏的善業,為什麼在有漏善業所感的
人身上會有苦樂受呢?因為我們造善業時是與不善業混雜在一起,因此當成辦人身時,會
承受痛苦。
同樣地,凡是與受相應的,就會有想、識,當講心王時說到,任何時刻與心王在一起
的有五個心所(註—任何時候與心王相應的五遍行心所:作意、觸、受、想、思),受和
想在任何時刻都同在一起,所以說受有它相應的想、識。人身是由有漏善業所感,在人身
上也會有些小惡業會成熟。若是大惡業成熟,一定會投生到三惡道,也就是說在有漏善業
所感的人身上,我們會感受種種的困境、苦等,這就是在成辦人身的時候,一些小的不善
業的果報也會成熟。同樣的,在地獄、餓鬼、畜生三惡道眾生,他們的身軀是由大惡業所
感,可是在他們的身上也會有小小的善業成熟。比如牛的身軀是由不善業的果報所引生的
,但是在牠的身上也會感受到些許快樂,這是由一些小善業的果報成熟緣故。
在一生當中,會有百千萬以上的善惡業成熟,我們每天會造作各種各樣非常多的業,
一生計算下來,就造了不可計數的業,所以一生中也同樣會感受百千萬各種不同業的果報
。從以前到現今,我們未曾計算我們造作過的微小善業,惡業也同樣未曾計算過,若真要
計算的話,是無法計數的,因此我們會遭遇到許多痛苦的困境,也會感受到樂的果報。若
感受痛苦,表示惡業的果報已經感完了,如果感受安樂的話,表示善業的果報已經感完了
。所以那些修持轉逆境為道用,或修持自他相換者,他們一直發願,願所有惡業的果報現
在就成熟(註—生起菩提願心之自他等換:願一切有情的苦都在我身上成熟,願一切善給
予一切有情眾生),祈求善業的果報現在不要成熟(在自己身上)。
欲界的天,其壽命在乍看之下是很長的,所享的福報也非常大,也具有妙色身,比較
之下,在欲界的人就相差很多,欲界的人會遇到許多的逆境惡緣,但是欲界人的身軀卻遠
比欲界天的身軀要來得好,因為欲界天神是在享受過去所造善業的果報,在如此享受的情
境下,他們不會遇到任何的惡緣,所以他們也不會去造任何的大善業,因此福報慢慢的享
盡,而過去的惡業卻是一個也沒有消除,當福報享盡時,就必須去感受惡業的果報。欲界
人身則不同,雖然在這人身上也有享受過去世善業的果報,但同時也會感受過去世所造惡
業的果報,因此會遇到很多逆緣,當遇到逆境時,他就會更提起心念想去造善,因此兩者
相較之下,欲界人的身軀遠比欲界天的身軀來得好。
所以圓具八閒暇十圓滿的身軀只有人才有。當享受安樂的時候就是將福報享盡,感受
痛苦的果報時,也就是將惡業淨化。所以應發願,願現在所有的惡業都能迅速成熟,如此
就能迅速將惡業的果報消除殆盡,來世我們就唯有享樂而已,這也正是菩薩的發願。在享
受過去善業所感的福報的當時,也可說是將過去所積聚的善業福報享用殆盡,如果在享樂
的階段,也懂得新造福報,那就不會有什麼損失,現在所感的福報,都是過去世所造的布
施、持戒等所感得的人身,也才能享受資財受用。在這種階段,若再去新造福報,如同在
享受莊稼田裏收成時,也懂得再去播種,如此就能享用不盡。
異熟果與異熟兩者同義,異熟果的因一定是善業或惡業,就像人、天、非天這三者是
異熟果,其因一定是有漏的善業,地獄、畜生、餓鬼這三者的因,一定是有漏的惡業,可
是異熟果本身是無記,在有情的心相續中才會有異熟果,佛、聖位菩薩的心相續不會有異
熟果。
2. 增上果
(2) 增上果,謂如不淨器世間,由異熟因所引生的異熟果,就是指人天等六道有情
所處的環境。增上果也稱為所引果,「不淨器世間」指它不是清淨的剎土,欲界有情所處
的環境,都是屬於不淨的器世間,色界和無色界倒是有點區別,色界中有屬於清淨的器世
間,不完全是不淨的器世間。
布施將得圓滿受用,受用是屬於增上果,比如有些人有很好的房子等受用資財,這都
是增上果,不是異熟果,異熟果是由異熟因而來,增上果是由感異熟果者所享用的。如果
造殺生惡業是前行、正行、結行全部圓滿的話,異熟果一定是投生到地獄、餓鬼、畜生三
者任一,在三惡趣中感受異熟果結束後,可能會投生到人或天。若投生為人,因為過去世
造作殺生惡業的緣故,所以他必須還要去感受過去殺生業的增上果和等流果,因為他投生
到三惡趣的時候,只有將殺生業的異熟果感完而已,尚有增上果和等流果沒感完,他所感
的增上果會投生到非常貧窮的國度或區域,在那個地方生活非常困苦,即使耕種也種不出
什麼莊稼出來,會因為冰雹、大雨等,而使得莊稼長不成,也就是他的增上果會使得他投
生在一個順緣不具足的地區。
等流果可以分為領受等流和造作等流,他所感受的領受等流會使他短壽,造作等流就
是他還會持續喜歡去造作殺業。總之,感完異熟果後,還要領受增上果與等流果,而增上
果是指那些心相續所不攝之果。接著講等流果,為什麼稱作等流呢?就是指果和因是相隨
順之意。
3. 等流果
(3)等流果分為二種:A、感受等流果(領受等流果),如雖生善趣,但壽命短促。
B、能作等流果(造作等流果),謂雖生善趣,但樂殺生。
若告訴別人說,不可以殺生,殺生的果報來世會短壽,這樣講的說服力似乎不大,因
為若造了重大殺業後,會投生到地獄,但地獄的壽命是愈短愈好啊!所以應該說,如果造
作加行、正行、結行圓具的重大殺業,其異熟果來世一定會投生到地獄,而成辦地獄的有
漏五蘊。感完地獄的異熟果報後,還要感受兩種等流果,因此,脫離地獄後,即使投生為
人,其領受等流果會使壽命很短促,其造作等流會使其再度喜歡殺生。如果造作殺生的惡
業屬中等的,可能會投生到餓鬼道,感受完餓鬼的異熟果後,從餓鬼道脫離,就算能投生
為人,還得感受壽命短促的領受等流果,而且會喜歡再造作殺生 — 造作等流。
如果造作輕微殺業的話,可能會投生為畜生,感受完畜生的異熟果後,即使投生為人
,也會感受壽命短促的領受等流,及喜歡造作殺生的造作等流。造作的殺生業即使沒有加
行、正行圓滿,可是也是殺生業,比如殺了螞蟻之類的小蟲,雖然這些殺生業不足以使人
投生三惡趣成辦三惡趣的身軀,可是這些殺生業的果報仍然會在人身上成熟。
若說放生、護生、斷除殺生,來世可以得到長壽,單這樣講的說服力不夠,因為如果
來世投生到地獄去,豈不是吃大虧嗎?所以應該說,放生、護生、斷除殺生等善業,若能
夠配合起悲心的話,可以是成佛的因。即使不配合悲心,而能配合出離心,可以是解脫的
因,或者成為得人天果報的因,不僅能成辦人天的異熟果,而且在人天的身軀上能得到長
壽的領受等流的果報。因此,若看待果的觀點是很狹隘的話,不容易讓人立即斷惡行善。
若看待果報的眼光長遠廣大,會讓我們努力精進地提起斷惡行善的心。
殺生所感的異熟果是投生到三惡趣,所感的領受等流是壽命短促,因為造作殺生業等
於是障礙生命,所以感完三惡趣的異熟果後,還附帶著生命會有很多障礙,再加上又喜歡
去造作殺生,等於你再造作更多障礙他人生命的惡業,所以自然會短壽;相反的,如果放
生、護生、斷除殺生,一方面這些善業將來都會成為成佛的因、解脫的因、人天果報的因
,另一方面,也可以百分之百肯定是長壽的因,因為當你做放生、護生時,等於是去除他
人生命的障礙,所以也肯定會長壽。
4. 士用果
(4) 士用果,謂如農夫勞動所收穫之莊稼,如《阿毘達磨集論佛子注》云:「士用
果者,謂如莊稼等」士用果是士夫所造作出來的果報,果報可分為由眾生此世辛苦所造作
的果報,及眾生的共與不共業所感的果報。以山、海為例,這些都非由士夫於此世辛苦造
作的果報,而是眾生過去的共業所感的,因此,山、海等並非士用果。農夫在田裏面所種
下的莊稼,或者由工人造作出來的房子,或是由工廠所製造出來的車子,或是由木工所製
作的桌子等,這些全都屬於士夫所造作的果,即士用果。書上舉的事例是「農夫勞動所收
穫之莊稼」。簡單說,士用果即是士夫辛苦所造作的果。
5. 離繫果
(5) 離繫果,謂如諸擇滅。
離繫果並非真正的果。擇滅是指滅諦及解脫。依對治力而遠離煩惱任一時,即獲得滅
諦,故說滅諦是離繫果。於聖位的補特伽羅的心相續當中才有離繫果,凡夫的心相續中不
會有離繫果,依著現證無我慧才能得到離繫果,也就是由修持現證無我慧而斷離煩惱,每
斷一分煩惱,即證得一分滅諦。若要詳細講滅諦,會講非常多,大論典會提到詳細的滅諦
,這裡僅簡單介紹。
課本接著講到過去、未來、現在等,這是經部宗的主張,一般人不會有興趣,所以就
不說了。
生:殺生會得壽命短促,投生三惡趣,相反的,放生可以得長壽,照這樣講,功過可
以相抵嗎?比如說某人曾經造作殺生業,後來因聽聞佛法,知道護生的重要而去護生,那
這樣能功過相抵嗎?或是他還是感各別的果,下輩子有一輩子短壽,而另一輩子長壽,那
又是那一個果先感呢?
師:一個人的一生當中會造作百千萬的業,哪一個會成熟,並不是按照造業的次序先
後成熟,如果你造了一百個善惡業,端看哪一個業的力量大,哪一個就先感果。若善惡業
的力量都差不多的話,就看那一個串習力比較大,就先感果。若串習力也差不多的話,先
造的先成熟。善惡業不能功過相抵,而且每個都會感果,比如我們這一世感受到許多的苦
和樂,這都是由於過去世造作善惡業所感的果報,至於是哪一世造的,就不易得知了,我
們這一世也造了許多善惡業,哪個業的力量大,來世哪個業的果報就先成熟,以我們現在
而言應該都是善業的力量比較大,所以來世善業會先感果。若造的善惡業是相等的話,就
看那一個串習力比較大,串習力大的先感果。若串習力也差不多的話,就看時間的前後,
先造的先感果。
能滅掉惡業的第一名者就是修持空性,可是修空性不是那麼容易,就好比要得到一個
價值非凡的東西,並不是那麼容易一樣。另一個方法就是四力對治法,若你以很大的四力
對治法來對治,惡業一定會被對治掉,若對治的力量是中等,至少惡業的力量會降低。
滅掉善業的第一名者是瞋恚,其它的煩惱也會傷害到善業,可是力量沒有那麼大,力
量大的就是瞋恚。以四力對治法來對治惡業,只要肯努力做,不是很困難的,可是要很圓
滿具足四力對治法,對我們而言就比較難一點。
四力對治法第一點是依止力 — 皈依發心,講到發心這一點,要像菩薩的心相續裏所
發起來的菩提心這一點,對我們而言比較難生起,但是至少我們可以造作去思惟利益一切
眾生求證佛果的心,這一點我們至少還能做到。第二追悔力,對於往昔所造的惡業,思惟
若現在不將惡業懺悔盡,將來可能無法再次值遇佛法、得到人身,想著惡業所得到果報,
而對惡業生起懊悔心。第三是防惡力,即下定決心爾後絶不再犯的心。第四就是實際修持
大禮拜、供養、持咒、拜三十五佛等。佛在經典裏宣說要淨化罪障,需圓滿具足四對治力
。在密法也講到持誦百字明等咒語十萬遍,也可以淨化罪障。若是了解的人,應該是二者
結合,一起修持。除了持咒外,還要圓滿的具足四力對治法,這樣絕對可以將罪業淨化。
有些人只看到持咒可以淨化罪障,沒有想到應該如何圓滿具足四力對治法,如果光是
這樣而去持咒,這是笨的修持法。只有持咒而不了解要圓滿具足四力對治法,這種修持方
式無法將罪障淨化乾淨,可是也可以將罪惡的力量降低,可以積聚一些福德,可是若要完
全淨化不太可能,因為沒有具足四力對治法,真正了解的人,應該要將顯的四力對治法和
密的持咒二者結合一起修。
佛說了很多的陀羅尼,藏傳就有一部《陀羅尼集》,裏面講到持某個咒十萬遍,在水
裏吹一口氣,將水洗滌身軀,可將身軀隱形,有某個格西拉照做了,持咒十萬遍,在水裏
吹一口氣,用此水來洗澡,於是他認為自己已經隱形了,就這樣出去了,所有的人看到他
,都說這位格西瘋了。格西說我沒有瘋,我只是依照《陀羅尼集》所說的做。佛陀宣說陀
羅尼時,絕對是無欺誑的,可是為什麼這位格西會這樣呢?這是因為他本身條件不具足的
緣故,所以佛所說的咒語的力量,無法在他的身上呈現。
以前印度有個抓蛇的咒語,將這個咒語唸十萬遍,吹氣在手上,抓蛇時便不會被蛇咬
傷,有一個人將此咒語唸十萬遍,吹一口氣在手上而去抓蛇,結果卻被蛇咬身亡,因為他
自己本身不具足抓蛇咒語力量的緣故。所以佛雖然說唸某個咒語十萬遍可以淨化罪障,可
是我們也要了解,持誦者要具備什麼條件,才能將罪障淨化。比如說用水可以將衣服的污
垢洗淨,另有人說用肥皂可以將污垢洗淨,如果有人不知將二者聯想在一起,只有水去洗
滌衣服,這樣歷經數劫也無法將衣服洗淨。同樣地,如果他懂得將水和肥皂二者結合在一
起,就能將污垢洗淨,否則再怎麼洗也無法洗淨。若不了解的話,可能會對佛說的話退失
信心,甚至會反過來說佛說謊。
若自己具足依止力、追悔力、防護力、及現行對治力,四力完全具足認真持咒,絕對
會淨化罪障。這些條件都具足,尚不能淨化罪障,才能說佛妄語。
生:離繫果不是真正的果,可否再詳細說明?又,成佛是學佛的離繫果嗎?
師:離繫果不是真正的果,離繫果是指滅諦,屬於無為法,佛並非離繫果,佛心相續
中的滅諦是離繫果。佛不是滅諦,不是離繫果。所謂的滅諦,是由禪修道諦而獲得的,並
非依於道諦而生的,所以才說它不是果。所以說離繫果不是果,因為離繫果是常。
生:為什麼常就不是果?就因果來說,學佛會成佛,應該還是果吧?或行六度萬行,
行菩薩道,最後成佛。這不是因果關係嗎?若不是離繫果,它是什麼果?
師:佛的心相續中的滅諦是離繫果,佛自己本身不是離繫果,佛的身語意三門功德、
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是屬於等流果,也是士用果。異熟果只有有情的心相續才會有,
這是經部宗的主張,以大乘宗派主張來說,佛也有異熟果,佛的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
即屬於佛色蘊這類的,都是異熟果。以大乘宗派主張來說,異熟果可分為輪迴所攝的異熟
果,及非輪迴所攝的異熟果,有漏五蘊屬於輪迴所攝的異熟果,佛的色蘊 — 三十二相八
十隨形好,是屬於非輪迴所攝的異熟果,聖位菩薩和聲聞、獨覺羅漢的意生身都是屬於非
輪迴所攝的異熟果。為什麼聖位菩薩的意生身稱為非輪迴所攝的異熟果?因為這是菩薩在
有學位的階段,造作福德資糧所感的異熟果報。
生:士用果是士夫所造作出來的果報,它可以分為共業和不共業,可以再解釋一下關
於共業的部分是那些?比如山川、河流、大地、農夫莊稼,是屬於共業或是不共業?
師:若不是此世士夫辛苦所得來的果報,比如過去世的共業和不共業所感的果報,都
不是士用果。
士用果是指此世由士夫辛苦造作所感的果報。山、海、草、樹木等,是由於過去世共
業或不共業所感的果,都不是士用果。比如農夫辛苦耕種所得的莊稼、工人辛苦所興建的
房子、或是木匠製造的桌子,這些才是士用果。做大禮拜所積聚的善業,也可稱為士用果
,因為這是士夫辛苦造作所得的,故可稱為士用果。菩薩在有學位時,辛苦地造作福德資
糧,將來成就佛果,在他的心相續中有許多功德,這些功德也可稱為這位處在有學位菩薩
的士用果。
生:士用果都是善的嗎?有沒有惡的士用果?
師:有,比如辛辛苦苦的造惡業,這就是惡的士用果。若很認真的做禮拜所積造的善
業,就是善的士用果。相反的,努力殺生所造作的惡業,就是惡的士用果。
生:士用果是否都是現世報?
師:對,是現世,也就是在這一世當中努力造作的結果,不論善或惡,都稱為士用果。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