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第394集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
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
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
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Ⅰ 諭憂惱勸捨
(Ⅰ) 共爭不急
ⓐ 勤務惡苦
請看經文,第九O三頁倒數第五行,科題,「諭憂惱勸捨」。分兩段,第一大段,「
共爭不急」。這也分兩個小段,第一段「勤務惡苦」。這一段經文往下這幾品,我們是從
三十二品到三十七品,這個六品經是世尊在無量壽會給我們講的戒律。佛法總的來說,不
外戒定慧三學,每一次講演都離不開這三個主題。既然是戒律,我們就必須遵守,不能不
守,不能守就不能得定。我們隨俗,淺而言之得不到清淨心,得不到清淨心,念佛就不相
應,往生就有障礙。我們要想像海賢老和尚那些人一樣,臨終時候自在往生,沒有痛苦,
說走就走了,那學習這些經文比什麼都重要。請看經文,這是說眾生很勤快幹什麼?造惡
,現在世間人確實如此。經文:
【世人共爭不急之務。於此劇惡極苦之中。勤身營務。以自給濟。】
佛法裡頭提到,我們現前生活環境總離不開苦惡,惡是因,苦是果。這一段念老的註
解,「首明」,這品經一開端就說明,「此土眾生普皆憂惱,勸令厭離」。是不是真的?
一甲子之前,六十年之前我們還很年輕,二十幾歲,沒有想到苦,雖然苦好像日子還能過
得去,每天還是笑臉常開,沒感覺到苦。這六十年,十年十年做一個比較,那就是讓我們
真正感到苦,意識到苦,十年很明顯。到現在,現在不是十年,現在每一年比一年苦,我
們看到了,我們感覺到了。一年比一年苦什麼原因?造的這個業一年比一年重,惡業。苦
從哪裡來的?惡業所感的,惡業是因,艱難是苦。佛在這邊第一句話就告訴我們,世間人
,這個經在地球上講的就是地球人,地球人在幹什麼?大家都在爭,拼命的在爭。爭什麼
?都不是重要的事情,我們常講,雞毛蒜皮的事情。
念老的註解說得好,這第一句,「指世人皆共爭無關緊要之俗務」,世間事真是無關
緊要,「不重本身急迫之大事」,什麼是大事?生死是大事。「不知無常迅速,生死事大
」。年歲愈大感觸愈深,小時候、年輕時候,小時候在一起玩耍的同伴,壯年的時候在一
塊共事的朋友,大部分都不在了,於是感覺到生死事大,漸漸什麼?漸漸就輪到我自己了
。我自己怎麼辦?不學佛的人疏忽、大意了,到死那個爭的念頭還沒有斷,還沒有放下,
到哪裡去了?六道輪迴是他的果報。念老在這裡說得好,不重視本身急迫之大事,不知道
無常迅速,生死事大。「但貪名利」,沒有得到想盡方法要得到,得到之後又怕它丟掉,
怕失掉。「故憂苦萬端,無有出期」,他沒辦法從這個痛苦裡面跳出來。
「如《會疏》曰:夫物有本末,事有緩急。以辦了一大事為急先務。譬如人入大城中
,必先覓安下處」,先要找到一個今天晚上住的地方,「而後卻出幹事」。等到天黑的時
候有投身之地,先把旅館找好。這是一般旅行的人都知道,旅行第一個把旅館訂好。現在
交通方便,無論是乘車、坐船、飛機,先把航班安排好,然後再把晚上到達的時候旅館訂
好,再辦事就不急了,事情辦完可以好好休息。現在我們在這個世間,到這個世間來,我
來了九十年,在這個世間住九十年的不多,多半五、六十歲走的,很多,七、八十歲走的
,比比皆是。走了,我們看到了,我們會不會去想他到哪裡去了?真正學佛的人,猜想,
正是所謂八九不離十。為什麼?經典給我們說得很清楚、很明白,你只要念熟、念明白,
這樁事情你就明白了。明白了,自己該怎麼辦?
我們今天遇到無比殊勝的大法,不是普通一般法門。大乘經裡頭同學們都知道《華嚴
》第一殊勝,《華嚴》修學有困難,分量太大,沒有老師;《法華》也殊勝,都沒有老師
教。而有一個比《法華》、《華嚴》還要殊勝的法門,老師還挺多的,不乏善知識,這就
是淨宗法門。海賢三聖為我們做出最好的榜樣,他們往生了,自在往生,往生之前身心健
康,沒有一絲毫老病死,沒有這個現象。海賢老和尚一百一十二歲,身體健康,一百一十
二歲還爬樹去摘柿子。有信徒來看他,他去摘柿子分給大家吃,一百一十二歲。也是表演
給我們看的,雖然年歲大了,體力不衰,跟年輕人一樣,年輕人能上樹,他也能上樹;年
輕人能工作,他也能工作。往生的那天,白天,他工作了一天,在大菜園裡面整地、除草
、澆水,樣樣都幹,從早幹到晚,晚上往生了。沒有說我今天晚上往生,我現在可以休息
一下,多念一點佛,他沒有。其實他的佛號不妨礙工作,工作不妨礙念佛,他佛號沒間斷
,跟阿彌陀佛約定,時間到了,佛來接引,他真走了。
這樁事情距離我們眼前不太久,今年二O一六年,他是二O一三年一月走的。阿彌陀
佛跟他約定說,你看到有一本書叫《若要佛法興,唯有僧讚僧》,阿彌陀佛就來接他往生
。他天天盼望,他不認識字,他沒有念過書,所以不可能有人送書給他看,不可能。怎麼
偏偏就有這回事情,有個人帶了一本書去送給他,也可能不是送給他,他自己看的,被老
和尚看見了:你帶的有書,什麼書?他把書名一報,老和尚非常歡喜,阿彌陀佛跟他約定
的,一點都不假,真有人送這本書來。穿袍搭衣,捧在手上,請人給他照相,第三天就走
了。做給我們看的,我們學佛、念佛不能輸給他,他能自在往生,我也想自在往生,能不
能做到?人人都能做到,為什麼?你本來是佛,這是真的,不是假的,一切眾生本來是佛
。不但我們本來是佛,所有的動物、花草樹木、山河大地都是佛。樹有樹神,花有花神,
草木有草木神,山有山神,水有水神,我們就知道,這一切萬物同是一個根生的,這個根
就是真心。誰的真心?自己的真心。
諸位必須要明瞭,真心是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沒有起心動念。這個世界十法界依正
莊嚴、六道輪迴都是同一個心生的,這一切萬事萬物跟我們什麼關係,你真搞清楚、搞明
白,對佛說的不懷疑了,你就會肯定跟我是一體。不是一家,是一體!大乘經上常說:「
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我們可以這麼說法,十方三世萬事萬物共同一法身,一體!
學佛目的是什麼?回歸自性,就成佛了。我們凡夫很久很久迷失了自性,變成十法界眾生
,變成六道輪迴的眾生,墮落成這個樣子。現前居住的環境是一年不如一年,這是事實,
稍稍有一點知識的人都能覺察。雖能覺察,無可奈何,怎麼辦?我們是無比的幸運,遇到
佛法,遇到淨宗,遇到《無量壽經》,遇到會集本,這個福報太大太大了!我們所遇到的
,你要都搞清楚、搞明白了,這個能量可以保證我們往生極樂世界,就在這一生圓滿成就
。我們不能夠不記住,不能不認真去幹,信、願、持名,就能往生淨土。真信,沒有絲毫
懷疑;真願,願心堅定,絕沒有改變;念念念著阿彌陀佛,像海賢老和尚一樣,就決定得
生淨土。這是大事!無量劫來,無論在哪一道,頭等大事,沒有比這更大的了,你能認識
這一點,你的智慧福報沒有眾生能跟你相比,一生必定圓滿成就。
我們看前面《會疏》的比喻,「抵暮昏黑者,大限到來之謂也。有投宿之地者,生蓮
花中,不落惡趣之謂也」,大限到來,生蓮花中,不落惡道。「然諸人緩於火急之事,走
不急之經營。大命將盡,雖悔何益。」我這樣的年歲,天天都可以往生,到底往生到哪裡
去,這個不能不知道,要再搞輪迴,那就大錯特錯了。脫離輪迴,生十法界四聖法界,不
究竟,不圓滿。從四聖法界去修,聲聞修成緣覺,緣覺修成菩薩,菩薩修成佛,佛超越十
法界,這個時間要論劫數算,太長了,很辛苦。那是什麼?不知道有這個法門,不知道有
這樣的大道。這個確實真是高速公路,我們找到了,不要費很長的時間,就能達到目的地
。所以這是現前火急之事,什麼火急?大命將盡我到哪裡去?如果不生淨土,肯定依舊留
在六道輪迴,能不畏懼嗎?
前面給大家報告的,宋朝瑩珂法師他覺悟了,真覺悟了,若不往生決定墮地獄,想到
地獄苦,這個機會抓住了。勸他的人沒有抓住機會,他抓住機會,三天三夜,不眠不吃,
一句佛號不間斷,真的把阿彌陀佛念來了。佛慈悲,我們起心動念他都知道。那我們為什
麼見不到?他為什麼能見到?他的心懇切,沒有雜念,所以三天把佛念來了。我們的心雜
亂,妄想很多,雜念很多,對於往生極樂世界半信半疑,所以我們天天念佛,阿彌陀佛沒
現身,原因就在此地。過失在我們自己,佛沒過失,有感他就應。你真想往生,能像海賢
一樣,能像瑩珂一樣,我們相信阿彌陀佛決定現前。
我們再看念老的註解。『劇惡極苦』,「劇」是大的意思,也是甚的意思。「《濁世
惡苦品》曰:唯此五惡世間,最為劇苦。又曰:如是五惡五痛五燒,譬如大火,焚燒人身
」。「惡是因,苦是果。殺盜淫妄酒,是為劇惡」。誰知道?知道就把這五樣東西斷掉了
。佛教我們初學,初學佛師父教你什麼?三皈五戒。三皈五戒能幫助你離苦得樂,你要真
知道。佛給我們說出,真正知道不容易,為什麼?真正知道他就做到,他還沒有做到,他
不是真正知道,他還敢造,他還沒有畏懼,比瑩珂法師差遠了。瑩珂法師出家人,破戒比
丘,殺盜淫妄酒他幹,幹的時候不曉得,以後有人告訴他,這要墮地獄,他相信,墮地獄
太可怕了,趕緊回頭。他自己承認,如果沒有辦法往生,肯定墮地獄,要想不墮地獄,唯
一的方法就是求生極樂世界,完全要依靠阿彌陀佛才能成就。這是劇惡,佛說的,釋迦佛
說的,阿彌陀佛說的,十方三世一切諸佛都是這個說法,造惡感惡果。譬如大火,焚燒人
身。惡是因,苦是果。殺盜淫妄酒是劇惡。「造惡感受惡果,名為五痛五燒,如火燒身,
故曰極苦」。「又《會疏》曰:人世炎炎,猶如火聚,故云劇惡極苦。」這個地方是把最
重要的,佛說出來了,簡單明瞭。三皈受了,沒做到;五戒受了,也沒有做到。三皈五戒
,在家居士都可以受、都得要受,真能依教奉行就能得清淨心,就能開慧、開智慧,就能
保證你往生淨土。
來看我們這個世間眾生,他是如何經營自己的修行?『勤身營務,以自給濟』。《會
疏》裡面給我們講解的,「營謂經營,專力於事云務」,服務;「以是勤勞其身,故云勤
身」。「給者,相足也。以物饒足為給。又給者,供給也」。我們身體想要的,幾個人不
求物質的供養,為衣食住行、娛樂,浪費多少心思、多少時間,多少歲月空過了。海賢老
和尚給我們做的榜樣,他住在河南南陽,河南就是黃河之南,現在冬天應該下雪了。他的
衣服只是春夏秋冬四季幾件衣服而已,冬天保暖的衣服一、二件就夠了,夏天天熱換洗應
該三套就夠了,夠換洗了,多的供給大眾。老和尚信徒多,有人供養,年輕的小和尚沒人
供養,老和尚要照顧,老和尚要栽培他們,佛法得後繼有人,如果沒有人承傳,法脈就斷
了,那個罪很重。所以我們自己學,希望成就,我們還要勸別人學,這叫弘法利生;還要
找傳人,能夠接班的,這個重要。能有一、二個接班的,可以了;能夠有七八個、十幾個
更好,那很少。接班人不容易,接班人得真幹,要真幹、要聽話、要喜歡學習才能夠承傳
大法,特別是淨宗,淨宗做榜樣,第一功德。
「濟者度也。故知經義為」,這兩句話,勤身營務,以自給濟,「勤勞其身,經營事
務,求能自給自足,以度此生」。這個標準不能太高,住在這個地區,現在地球由於交通
方便,距離就縮短了,跟從前不一樣。從前這個寺廟庵堂,尤其是山林、曠野小寺廟,真
的是非常清靜,生活簡單,需要不多就能維持。現在交通便捷,我們的生活空間大了,有
很多同參道友距離遙遠,大家在一起參學比較難,那便捷的交通也能做到。一個法師經營
幾個道場,在現在是很普通的事。經營幾個道場,如果說是亞洲有、歐洲有、美洲也有,
一年要環球走幾趟?至少要一、二趟。物資需要肯定比從前要多,但是不過分就好,總是
要記住常布施。
「如《會疏》曰:士農工商,為給自身,故云以自給濟。給,供給也。濟,周濟也。
」有對自己,有對別人,這個文字古人寫的。古時候的社會安定,為什麼安定?我們看這
四個字,看它排列的順序就知道,社會有秩序,不亂。士放在第一,也就是在社會上,讀
書人的地位最高,這表什麼?尊重知識,中國人還不是講知識,講智慧,尊重智慧。讀書
人有智慧,是真的,不是假的。智慧從哪裡來的?智慧是自性裡頭本來有的,雖有,迷了
。所以一定要學習,破迷開悟智慧就能現前,智慧現前福報也現前,它有連帶關係。所以
讀書擺在第一,讀書人懂得五倫、五常、四維、八德。真懂得,為什麼?他做到了,完全
表演在日常生活當中,居家、工作、待人接物他都做到了。這是個好人,有智慧,有道德
,是社會大眾的榜樣。這樣的人多了,社會安定,國家富強,天下太平。把他擺第一。第
二個,農,農夫,農夫擺在第二。農夫勤勞工作,種植糧食,供給社會大眾。我們要感他
恩,沒有他們,這吃的東西從哪來?每一餐吃飯,都應該迴向給他們,感恩。第三是工,
工在農後面,食比工作更重要,食物缺乏,生命不能維持,衣服缺乏也還能熬過,沒有糧
食不行,農比工重要,工是次要。最後是商,商是販賣,他不是製造,他是販賣,所以商
擺在最後。社會上如果是對士農工商能夠做到尊重的,這個社會就安定,這個世界就太平
。
現在我們看看,現在這個世界正好顛倒,商人是第一,他有財富,工人是第二,農民
是第三,念書的人最不值錢,擺在最後。所以,現在念書的人也變成商人,辦學,辦補習
班,學店,收很高的學費,不繳學費就不教你,現在變成這樣的。古時候,民國初年,滿
清末年,不是這樣,教書不能收學費,收學費就變成開店了。所以從前讀書的機會多,只
要你能夠讀書,老師都歡喜,家境清寒不收學費,家貧窮日子過不去,老師還要拿錢來幫
助學生。沒有一個老師是問學生要錢的,要跟家長要談條件,沒有,它不是商業,它是教
育。一直教育你成人,然後參加國家考試。考試及格,錄取了,你的生活就有保障,國家
給你。我們讀《了凡四訓》,袁了凡先生小時候考中秀才,十五歲以後考中秀才,國家就
養他,每年給他九十多石稻米。當然他吃不完,吃不完他可以賣錢來養家。所以讀書人可
以一輩子讀書,生活是比較清苦,國家養你。這批人是社會安定的影響人,他們是無名英
雄,把倫理、道德、因果教育做出來給大家看,所以讀書人對社會的貢獻很大。世世代代
的人才從哪裡來的?都是這些人教出來的。現在師道沒有了,孝道沒有了、師道沒有了,
社會亂了,亂到今天,讓我們感覺到非常嚴重。這不是小亂,是大亂。這個亂象帶給人更
苦,但是人不覺悟,造的業一年比一年重,災難也一年比一年多,非常可怕。我們要反過
來勤身營務,不是以自給濟,是如何幫助苦難的眾生,幫助他們就對了,這就是菩薩。這
邊講的是因果。
==
三十二品到三十七品,這個六品經是世尊在無量壽會給我們講的戒律。佛法總的來說,不
外戒定慧三學,每一次講演都離不開這三個主題。既然是戒律,我們就必須遵守,不能不
守,不能守就不能得定。我們隨俗,淺而言之得不到清淨心,得不到清淨心,念佛就不相
應,往生就有障礙。
所以我們要格外打起精神,一條一條聽,一條一條對,一條一條學,一條一條改。
雖然常常做不好,但方向是對的,總有一天能做到。
↑自我喊話。XD
南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