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請益] 明心見性是否如同得知螢幕本體?

作者: Bonaqua (南無阿彌陀佛)   2016-12-13 00:58:02
※ 引述《XDDDpupu5566 (XDpu56家族)》之銘言:
: 各位前輩您好!
: 古代沒有螢幕這種東西,
: 常常用明鏡來比喻…
: 今日科技發展出螢幕這樣的物品,
: 螢幕啟用可以現全彩,
: 各種複雜影像隨時演變,
: 呈現各種生命故事;
: 也可現全黑(虛空相)、全白(光明相),
: 從諸相得知有個螢幕體能生萬相。
: 那明心見性是不是很像認知有個螢幕存在呢?
: 認知這個後能幹嘛?
: 懇請解惑!
試著分享一些心得,有錯請指正。
您舉的螢幕例子滿不錯的,眾生迷就像螢幕當中的種種情節運作,喜怒哀樂...生離死別~
而螢幕就如同能顯萬法的理體,見性覺悟後,所證悟理體大概也是這麼個道理。
但這或許只能以某事物來強作比喻,因為金剛經也告訴我們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螢幕也是緣起性空之事相,如古人比喻以金作器、器器皆金 ; 以水起波,波水不二。
這些都是一種 "理、事" 上面的概略比喻,仍然算是世俗諦的說法。
若以勝義諦來談,其實是言語道斷、心行處滅,實相是離文字相、離言說相、離心緣相。
所以從理的角度,談太高會毫無下手處,所以必須透過事相來比喻說明。
從事的角度,雖然方便解釋實相,但若又執著比喻相,又適得起反。
這兩方面的拿捏,也要學習的人自己能斟酌取捨,輾轉趣入法義 ~
至於見性後,認知是什麼 ?
我們雖然不到那個證量,但其實佛陀與古來大德們早已留下很多資料了。
我自己以前認為在高深法理當中 (如禪宗機鋒轉語),彷彿才是見性的妙法說詞 ...
其實隨著慢慢深入瞭解佛法,自己也逐漸改變了這樣的認知角度。
見性,就是證得自性般若,也就是親證佛性。
我們凡夫一般是以一顆迷失的心過生活,覺悟的人般若現前,他們是以智慧過生活,
這就是二者最大的差別吧 ~
而般若從何處看 ?
其實我們熟知的 五戒、十善,這些看似很基本的地方,其實都是般若處,
因為這些法都是從自性當中流露出來的智慧,是眾生本自具足的德能相好威儀。
乃至於三藏十二部,無論淺深,全都是般若起用的表現 ...
所以若想知道明心見性是什麼境界 ?
或許就是這樣以智慧活著的人生吧。
http://edu.hwadzan.com/djplay/1/13/2604
今天在看老和尚講經,39分左右剛好有提到螢幕相關比喻,有興趣可聽看看喔 ~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XDDDpupu5566 (XDpu56家族)   2016-12-13 04:53:00
阿彌陀佛,感恩分享!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