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
Submit
Submit
選擇語言
正體中文
简体中文
PTT
Buddhism
[討論] 我對佛教 金剛經 默照禪 之見解
作者:
heaven1123c
2017-09-16 12:46:21
我本身是信有主的基督徒 不過板上的網友及佛教的智慧幫助我很大 初入的認識佛教
佛教應是釋迦開悟之後的智慧 教導眾人從凡世之中開脫
所著金剛經 其實默照禪的內容跟他是重疊了
都是求凡事都不停留在心中
不停留在心中 任何感覺就都無法滿溢出來 便無大喜大悲
而心一旦空了 就會像水槽的塞子被拔開了一樣 大量的水流過 心就活了
這個心活即是智慧心 喜怒哀樂都留不停了 剩下的就只有智慧在運作著
以上即是我對佛教的初步認識
作者:
Xras
(想不出來)
2017-09-16 13:26:00
不是求心無所住,所謂求心無所住的意思是:原本是有住,透過手段、方法變成無住。佛法、禪宗的所說的是:本來就無所住,透過方法去認識到這件事。簡單的類比:「地球是圓的」這件事是被人認識到的,而不是被人由方改成圓的。
作者:
TonyAnkh
(謝定宇(謝爸爸))
2017-09-16 13:38:00
見文思索了一下,後學會想到用演戲來比喻戲中人入戲中,有緣場景,有緣人,以致於事的演出。演員出戲後,戲中的一切就留於戲中,演員還是回歸平凡生活...不執於心...
作者:
ilanese
(坐聽無弦曲)
2017-09-16 13:41:00
有人將默照禪作止觀解,這我不太贊同,傳至日本後,用只管打坐說明,還比較符合方法操作上的本質。其實止與觀都是心靈的本能,不止而止,不觀而觀,只是這種方法初學者一開始只能體會到散亂與昏沈而已。
作者:
TonyAnkh
(謝定宇(謝爸爸))
2017-09-16 13:41:00
上述,是後學的銓釋,請您參考,有誤之處,歡迎指正
作者:
ilanese
(坐聽無弦曲)
2017-09-16 13:43:00
「船過水無痕」,生活上能用,靜坐也能用。我不想洩露師門口訣,只能借用類似辭句說明。能時時做到的話,就非常了不起了。「唯滅動心,不滅照心;但凝空心,不凝住心,不依一法而心常住。」這是道經的一句,我個人認為比較貼近默照禪的本質。「靜坐不用任何方法,若有念頭,任其來去,不可追憶或思索,最終念頭自然會減少,乃至於無,但仍有保有覺知之心。」至於默照禪法是不是也用類似方法,請方家賜教。
作者:
TonyAnkh
(謝定宇(謝爸爸))
2017-09-16 14:06:00
船過水無痕,這比喻真好
作者:
ilanese
(坐聽無弦曲)
2017-09-16 14:07:00
如果靜坐者使用契合的止禪方法,近乎心一境性的狀態,再轉為觀禪,這種方式其實是比較快的,只是要分為兩段來做。就我個人看法,默照禪比較類似觀心的觀禪。默照禪法,我個人認為並不太適合初學者學習,因為挫折感太大了。對只修習過止禪的老參,知見要正確及耐心要夠,因為等於是砍掉重練了。還有,基督教不是沒有靜坐法門,是傳承不多而且幾乎都是秘傳,很多神父來台學到靜坐法門都很高興,認為可以幫助他們更接近上帝。我在meditition板有寫一篇「三手心法」,那個神父的功力,我看比台灣一堆門派的掌門人還強,但他的方法還是有斷念法的影子,只是他後來大概什麼方法也不必用了。靜坐方法,印度瑜珈、佛教、中國道家都有傳承,但哲學、理論及目標等不同。天主教被封聖的大蘭德以默觀祈禱而聞名,這其實也是一種方法。我個人現在也傾向不可知論,我認為所有的宗教都無法說明形而上實際的狀況。
作者:
crocker
(...)
2017-09-16 15:36:00
金剛經 不是鋼
作者:
ilanese
(坐聽無弦曲)
2017-09-16 16:26:00
靈界許多宗教神祇都有祂的淨土或天堂,但能住多久,能撐多久(指會不會毀滅),都是個謎。天界對人間還是有管理機制的,也是個謎?輪迴機制也是個謎?
作者:
Bonaqua
(南無阿彌陀佛)
2017-09-16 17:22:00
推原po。有這樣的理解滿不錯的 ~一般有分三個過程 : 不執著 > 不分別 > 不動念可以先從 "不執著" 先開始練習。而這不執著,是指內心,事情還是要認認真真去完成。
作者:
cool810
(silence)
2017-09-16 17:25:00
空性是遮遣法,不是放空。
作者:
Bonaqua
(南無阿彌陀佛)
2017-09-16 17:25:00
好則加勉,壞則改正。不在好中執著貪愛,不在壞中執著生氣。
作者:
cool810
(silence)
2017-09-16 17:27:00
外道將其禪定的修習誤以為是修空性,內心沒有正理抉擇如實通達空性所遮的遮遣作用,只是一味強調不分別的放空,如此即使入無色界的四空定,不但無法破除無明我執,反而跟深定的結合加深了無明我執。板上發過相關系列文:[心類] 辨別「無分別」之差別
作者:
ilanese
(坐聽無弦曲)
2017-09-16 17:33:00
不止不觀的方法,並不是故意放空。特意放空的話,那個覺知心會變得很微弱,有可能會昏沈。還有,也不是你說放空,那個念頭就會完全消失的。
作者:
cool810
(silence)
2017-09-16 17:36:00
止(奢摩他)和觀(毘婆奢那)二者各別的性相和作業,佛典經論說說明得十分清楚詳細,末學曾與板上分享相關,可爬文
作者:
ilanese
(坐聽無弦曲)
2017-09-16 17:39:00
中國禪宗的禪法,我不清楚是不是源於印度,還是中國自創的。話頭禪跟默照禪都有其獨特之處,也不能以一般止觀方法論之。
作者:
cool810
(silence)
2017-09-16 17:41:00
具定義的止觀方法與內涵必須先認識清楚,才不會相混淆。
作者:
ilanese
(坐聽無弦曲)
2017-09-16 17:42:00
止禪成就時,是利用心一境性導致輕安發起之後,此時念頭自然不再發起,可停下繼續使用止禪的方法了。觀禪的話,初學者通常會覺得念頭很多,但高明的觀禪行者是能讓念頭慢慢減少的,乃至於無的。
作者:
cool810
(silence)
2017-09-16 17:47:00
輕安的分類也有多種,例如造善業當下歡喜的輕安,九住心隨順安止的輕安、十一善心所中第九住心所攝的平凡輕安、
作者:
ilanese
(坐聽無弦曲)
2017-09-16 17:49:00
指印順法師說的止成就這一篇:
https://www.ptt.cc/bbs/Buddha/M.1504790338.A.0FD.html
作者:
cool810
(silence)
2017-09-16 17:49:00
初禪近分定奢摩他所攝斷除欲界粗重的殊妙輕安,等等,這些不同種類輕安的性相、分類、界限認識清楚,實修不致盲修瞎練乃至錯認消息,戒定慧三學中,任一法類的修學,都需要有聞思修三慧,也就是親近善士、聽聞正法、如理作意(內正思惟)、法次法向(法隨法行)。板上發過的系列文:[三學] 「初禪近分定」至「初禪正行定」的七作意(系列文中有一篇亦有引用印順法師該段落)
作者:
congency
(醉裡挑燈看劍)
2017-09-19 22:04:00
從基督教背景可以與金剛經相應,好有善根。
繼續閱讀
Re: [請益] 依止法與福智爭議
cool810
[法語] 淨空老和尚:愛
kissung
[讀經] 雜阿含731經 修七覺支生起佛之教授、戒律
Samus
[法語] 四種法界觀 上淨下界法師開示
yenbean
Re: [請益] 依止法與福智爭議
Jeffy
Re: [請益] 依止法與福智爭議
Kermei
Re: [討論] 請響應阻止宗教法立案
Kermei
Re: [讀經] 盂蘭盆節相關
cool810
[法語] 大顛和尚注心經-(17)色不異空、(18)空不
mikelin7747
[法語] 淨空老和尚:云何降伏起心
kissung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