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
Submit
Submit
選擇語言
正體中文
简体中文
PTT
Buddhism
Re: [心得] 供養大乘念佛求生淨土同修小語
作者:
creative88
(create)
2017-11-19 19:31:08
※ 引述《Bonaqua (南無阿彌陀佛)》之銘言:
: ※ 引述《summertrees (夏天樹)》之銘言:
: : 這裡您有四個誤解:
: : 1.菩提心卻不留在穢土,反而去淨土
: : 2.淨土你連守戒都不需要,是要修什麼
: : 3.沒有苦難眾生,大悲心就沒有了,菩提心也就消失了
: : 4.心淨則國土淨,發菩提心的菩薩應該是待在穢土才是
: : 我相信一定有很多人也糾結在這些地方,對淨土法門有很大的誤解。
: : 雖然我瞭解的不多,但是真心希望大家能正確地認識這個釋尊四十九年講經說法,
: : 唯一多次宣講的淨土法門。這完全是釋尊的殷殷教誨、期待。
: 首先感恩soulism菩薩提出的這些提問,很有意思 ~ ^ ^
感謝前面兩位回覆 這邊想提三個傳承之間的關係
我覺得在佛版上看文章要很小心 主要是三個傳承的教誨都有
很容易以不同傳承間的觀念互相戰
以前剛來佛版的時候覺得非常辛苦 不知道什麼是對的
後來認真讀一個傳承(淨土)把教理跑完 再看過其他家的說法 回來佛版才比較輕鬆
============================================================
關於怎麼看待 漢傳淨土 下面是我的理解
請隨意看看 有錯誤請幫忙指點
首先依從印度分出的時間點順序有三個傳承 南傳 漢傳 藏傳
漢傳算是在中間 以前面或後面的時期 來看都要有系統不同
同一個名詞的意義會不同 要下去讀清楚詳細的定義或是脈絡的認知
以南傳看淨土在做什麼 可以用佛隨念去看 在急難恐怖時可以憶念佛的名號或功德
或在修定(念佛三昧) 希望往生天界(極樂世界)再修行
或是說阿彌陀其實就是正念修行的暗喻 等等...
以藏傳看淨土在做什麼 藏傳發展的時期比漢傳淨土還後面
談到修持一佛名號的地方 是在修本尊相應的段落
以藏傳的角度看 念阿彌陀佛 是密乘的顯說
如果用分段很清晰的次第觀念下來看
不是用大悲心跟菩提心的段落來理解漢傳淨土
而是用再之後的本尊相應來理解
但是那可能要有傳承才看的跟學的到了
以漢傳來看淨土說法 以淨空法師而言 淨土的理論承襲漢傳禪淨合一的概念來
理論依據是 藕益大師的阿彌陀經要解
讀過那個就好了 或是讀淨土聖賢錄 也是禪淨合一的路線在寫
但是淨空法師在說法時 會帶 儒家道家天台賢首 諸家的概念
要真的都理解還要去讀各家經典教理才行 看用功的緣份
以淨修捷要報恩談而言 主要內容也是走禪淨合一的學問傳承
另外版上有時有宏願門的說法 比較少談禪 用純的信願來切入念佛
我的理解大概是這樣
如果有版友跟我當時一樣當初來到佛版 看得很辛苦
輕鬆的建議是先離開 把某一套傳承的修行理論方法都大致讀過了再回來
祝平安
作者:
Bonaqua
(南無阿彌陀佛)
2017-11-19 19:39:00
其實<淨修捷要報恩談> 是融合藏漢各精華的教學。因為黃念祖老居士,本身是金剛上師,藏傳紅白二教的傳人同時也是漢地禪(虛雲老和尚)、淨(夏蓮居老居士)弟子。藏地大德,他們談到黃念老,也是非常尊敬的。而淨空法師現在講述的大經解,就是依照黃念老彙整藏漢與中日韓等各大乘祖師的淨土論著,完全集大成。基本上,南傳暫不談。藏漢除了修持上有些差異性,但是對淨土的精要教理,可以說是一致性的。例如現在藏地很多堪布大德,在漢傳弘法,都會綜合漢傳的祖師論著如印光大師文鈔等,來講解淨土法義,都融合了。
作者:
cool810
(silence)
2017-11-19 19:48:00
文中對密續本尊的說法有誤,可參考此篇:
#1PpQHqwz
蔣孜卻傑:學習《攝類學》&《量論》的利益
作者:
Bonaqua
(南無阿彌陀佛)
2017-11-19 19:53:00
而菩提心,絕對是貫穿整個大乘佛法的靈魂。
作者:
cool810
(silence)
2017-11-19 19:53:00
佛法密續的修行,必須具備三主道的基礎,三主要道即:「出離心、菩提心、空正見」,否則成外道的相似法。如 CBETA T20,No.1184《大聖妙吉祥菩薩祕密八字陀羅尼修行曼荼羅次第儀軌法》提到:「爾時,世尊復告大眾,....我今依真言次第法門說,行人先當從阿闍梨得受灌頂,及親傳受已,及再入持明悉地灌頂,具足慈悲,行無緣慈(通達無自性之空正見智慧分所攝持的慈心),憐愍一切苦厄有情,作是念誦,誓當救拔一切恐怖厄難眾生(為利有情至誠荷負有情予樂拔苦的大悲菩提心所攝,菩提心以大悲心為根本,大悲心以厭離苦諦所攝行苦的出離心為基礎)。...行人先興八種心方可持法:第一、慈悲心,二、無妒心,三、無我所心,四、無勝負心,五、有平等心,六、無怨害心,七、有哀愍心,八、無貪利心,如是之人乃可傳受,如是等堪同作法。」
作者:
Bonaqua
(南無阿彌陀佛)
2017-11-19 20:12:00
c大的意思應該是,三主要道才是根本藏傳核心。而所謂的修本尊法、大圓滿、大手印,這些法雖然殊勝,但是根本的核心,都是環繞著三主要道。不是說為了修本尊法,才以修三主要道為基礎。而是本尊法、大手印等,是為了圓滿三主要道而施設的。所以您在藏傳理解淨土,提到不用大悲心與菩提心看淨土,這一點上可能稍微誤解了,應該c大是這個意思吧。 ^ ^"
作者:
cool810
(silence)
2017-11-19 20:16:00
如果有常收看達賴喇嘛的傳法轉播,若一個法會期間有傳授
作者:
Bonaqua
(南無阿彌陀佛)
2017-11-19 20:16:00
簡單說,菩提心就是饒益一切眾生解脫成佛之心。修本尊法就是要為了成佛解脫,成佛解脫本質上就是要饒益一切眾生,所以大悲心和菩提心,反而才是看待淨土的核心~
作者:
cool810
(silence)
2017-11-19 20:18:00
密續灌頂,達賴喇嘛會先給予三轉法輪的佛法介紹,包括四聖諦、十二緣起支、三十七道品、四部宗義、地道建立等相關內涵,以此為重點,末了最後一天作結緣灌頂時,因為有了這些教法的內涵,在作灌頂時需要先傳授居士戒、菩薩願心戒才有基礎(居士別解脫戒的戒體要以出離心的動機攝持才能得到,菩薩戒的戒體要以菩提心的動機攝持才能得到,而菩提心需要大悲心、出離心為基礎),並以空正見現起本尊。因此若沒有三主要道的內涵,則也沒有佛法密續的內涵.相關教授內涵,可至達賴喇傳法紀錄的影音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pBNIfO5bBRlSUoqSYbo
oDw縮址:
https://goo.gl/aqtV5K
作者:
Bonaqua
(南無阿彌陀佛)
2017-11-19 22:17:00
其實大乘佛教的菁華,就是 : 菩提心 與 般若。般若慧也就是藏傳講的空性見,若再加一個就是基礎出離心~無論哪一個宗派,哪一種修法,全部都是為了成就這二大類~所有的次地開展,也是以這兩大主軸在論述教學。更簡單的講就是藏傳常講的 : 悲智。末學看過幾位漢傳大德講經,也參考過幾位堪布講經,二個傳承的大德,他們都是極為強調出離心、菩提心、般若.所以學習大乘,這三者可以說是初發心到如來果地的必修。所以上頭cool大講的三主要道,是非常重要的內涵。從這一個角度去看,末學深信這已是大乘統一的共識見地。當然密法或念佛等,都有不同法門強調的特別殊勝處,但其核心理念,絕對不會離開上述的主軸精神的。舉淨土法門來講,根本理念就是 : 厭離娑婆、欣向極樂。厭離娑婆就是以出離心為根,欣向極樂就是以菩提心為本往生淨土就是圓滿般若智慧。而藏傳有一篇很有名的《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發願文》作者是宗喀巴大師。也正是廣傳藏地三主要道的同位作者。所以基本上,各地成就者們都是講同一個道理的。只要將這些看清楚,不但能消彌宗派之見,更會提升信心。佛門講 : 若要佛法興、唯有僧讚僧。觀念理念越清晰明白,真的會讚歎每一位大德的智慧。真的是三世諸佛,共同一法身,隨類演說,彙歸同源。
作者:
cool810
(silence)
2017-11-20 06:59:00
三主要道:「出離心、菩提心、空正見」宗喀巴大士對於空正見的說明,主要有五部著作:《中觀根本慧論釋之正理海》、《入中論善顯密意疏》、《辨了義不了義善說藏》、《廣論毗婆舍那章》、《略論毗婆舍那章》學習這些抉擇空正見的內涵,要有四部宗義的基礎,而攝類學、心類學等又是學習四部宗義的基礎。可點閱下方網址"學習地圖",及學習地圖的說明:
https://www.lamrimworld.org/course.php
(網頁中也有入門課程、主要課程、深入課程各部分簡介)(左邊選單可展開學習地圖中的課程分類音檔下載)相關課程:達賴喇嘛西藏宗教基金會佛學課
http://chienching.blogspot.tw/
(達賴喇嘛西藏宗教基金會佛學課的課程下載連結:
http://chienching.blogspot.tw/p/blog-page_8338.html
)
作者:
soulism
(soulism)
2017-11-20 09:32:00
C大,出離心應該包含在菩提心中了,菩提是覺悟,出離心也是對緣起法的覺悟而成,但菩提心包含到成佛,出離心是煩惱的斷除而出離.
作者:
cool810
(silence)
2017-11-20 09:54:00
二者的周遍關係是:有菩提心周遍有出離心,有出離心不周遍有菩提心。(事例:菩薩行者的菩提心包含出離心,二乘行者的出離心不包含菩提心)(總相上而言,三乘行者各自成辦的果位:聲聞菩提、獨覺菩提、佛果菩提,都又各自的發菩提心,這裡特別指佛果)關於三乘菩提,延伸閱讀:
#1Q2j5hQB
佛教內外道安立、三轉法輪與四部宗義建立(soulism大說的很好,出離心是出離煩惱,觀修四聖諦、十二緣起支而生起要斷除煩惱的出離心,不是外在的心外求法)
繼續閱讀
[請益] 供燈要怎麼做才是正確?
ZAXC43696
[法語] 黃念祖老居士:淨修捷要報恩談(11)
summertrees
[法語] 淨空法師: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495(上
summertrees
Re: [現觀] 尊者達賴喇嘛:菩提心與空正見(空性正見)
cool810
[法語] 太上感應篇第六十二集
ppt51543
Re: [心得] 供養大乘念佛求生淨土同修小語
Bonaqua
[討論] 請教偽經問題
smallxxoo
Re: [心得] 供養大乘念佛求生淨土同修小語
summertrees
[請益] 念地藏經迴向
PTT815
[攝類] 甘丹北頂札倉住持:學習《攝類學》的利益
cool810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