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請益] 佛德是屬於實語嗎

作者: hvariables (Speculative Male)   2017-12-14 23:17:36
※ 引述《hawls (以和為貴)》之銘言:
: 各位善知識好
: 如題 末學有這樣子的問題
: 十八不共法、十力等等佛德是屬於實語嗎?
: 並且 在早期的經典 巴利聖典、阿含經
: 也有提到十八不共法、十力等等佛德嗎?
: 末學相信佛說實語也善譬喻
: 但有些佛德實在令末學難以相信屬實語
: 故有此疑 望善知識能為末學解惑
根據佛教的原始經典,
佛有很多辟支佛和阿羅漢沒有的功德,
不過菩薩不是佛,
菩薩對佛法的了解比不過證初果的須陀洹。
http://tripitaka.cbeta.org/T22n1428_031
四分律卷第三十一(二分之十)
時有人名阿藍迦藍,於眾人中為師首,與諸弟子說不用處定。時菩薩至阿藍迦藍所問言:
「汝今以何等法,與諸弟子說令得證?」報言:「瞿曇!我與諸弟子說不用處定,令其得
證。」時菩薩便作是念:「阿藍迦藍而無有信,我今有信。阿藍迦藍無有精進,我今有精
進。藍無智慧,我有智慧。藍今以此法得證,而況我不靜坐思惟以證智慧,我今寧可勤精
進證此法耶?」彼即勤精進,不久得證此法。時菩薩得證已,往阿藍迦藍所語言:「汝但
證此不用處定為人說耶?」報言:「我正有此法,更無有餘。」菩薩報言:「我亦證此不
用處定,而不為人說。」阿藍迦藍問言:「瞿曇!汝正有此不用處定,而不為人說耶?」
「我亦證不用處定,為人說。瞿曇!如我所知汝亦知之,汝所知者我亦知之,汝似我我似
汝。瞿曇!寧可共知僧事耶?」時阿藍迦藍極生歡喜恭敬心,承事菩薩,以之為匹,正與
我等。時菩薩復作是念:「此不用處定,非息滅、非去欲、非滅盡、非休息、非成等正覺
、非沙門、非得涅槃永寂之處。」不樂此法,便捨阿藍迦藍而去,更求勝法。
時有欝頭藍子,處大眾中而為師首。其師命終後,教師諸弟子與說有想無想定。時菩薩往
欝頭藍子所問言:「汝師以何等法教諸弟子?」報言:「我師以有想無想定教諸弟子。」
時菩薩念言:「藍今無信,而我有信。藍無精進,我有精進。藍無智慧,我有智慧。藍證
此法而為人說,況我不證此法。我今寧可勤精進證此法。」即勤精進,不久得證此法。時
菩薩往至欝頭藍弗所問言:「汝正有此有想無想定,更有餘法耶?」報言:「瞿曇!我正
有此法,更無餘法。」菩薩報言:「我亦證此有想無想定。」彼問菩薩言:「汝正有此有
想無想定耶?我師藍亦有此有想無想定作證,我師知者汝亦知之,汝所知者藍亦知之,汝
似藍藍似汝。瞿曇!今可共知僧事。」時欝頭藍子極發歡喜心,承事菩薩,推著師處,而
師事之。爾時菩薩復作是念:「我觀此有想無想定處,非息滅、非無欲、非休息、非滅盡
、非沙門、非涅槃永寂之處。」不樂此法,便捨欝頭藍子而去更求勝法。
時菩薩即於彼處六年苦行,雖爾猶不證增上聖智勝法。爾時菩薩自念:「昔在父王田上坐
閻浮樹下,除去欲心惡不善法,有覺有觀喜樂一心,遊戲初禪。」時菩薩復作是念:「頗
有如此道可從得盡苦原耶?」復作是念:「如此道能盡苦原。」時菩薩即以精進力修習此
智,從此道得盡苦原。時菩薩復作是念:「頗因欲不善法得樂法不?」復作是念:「不由
欲不善法得樂法。」復作是念:「頗有習無欲捨不善法得樂法耶?然我不由此自苦身得樂
法,我今寧可食少飯麨得充氣力耶?」
漢傳佛教四分律有記載,
釋迦牟尼在最後一世成佛前還是菩薩時不懂什麼是佛法,
所以先跟外道求法學會無色定,
發現無色定無法通往涅槃後又浪費六年修外道苦行,
最後發現外道苦行錯誤才改修中道成佛。
不過沒有任何證初果的須陀洹會不懂佛法跑去跟外道求法,
也沒有任何證初果的須陀洹會去修外道苦行,
這是因為菩薩在成佛前並沒有出世間智慧也沒有證得道、果、涅槃,
因此菩薩並非僧寶也不是佛弟子應該歸依的對象。
http://tripitaka.cbeta.org/T02n0125_014
增壹阿含經卷第十四
高幢品第二十四之一
(一)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昔者,天帝釋告三十三天:『卿等若入大戰中時,設有恐怖畏懼
之心者,汝等還顧視我高廣之幢,設見我幢者,便無畏怖。若不憶我幢者,當憶伊沙天王
幢;以憶彼幢者,所有畏怖,便自消滅。若不憶我幢,及不憶伊沙幢者,爾時當憶婆留那
天王幢;以憶彼幢,所有恐怖,便自消滅。』
「我今亦復告汝等,設有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若有畏怖衣毛竪者,爾時當念
我身,此是如來、至真、等正覺、明行成為、善逝、世間解、無上士、道法御、天人師,
號佛、眾祐,出現於世。設有恐怖衣毛竪者,便自消滅。
「若復不念我者,爾時當念於法。如來法者甚為微妙,智者所學。以念法者,所有恐怖,
便自消滅。
「設不念我,復不念法,爾時當念聖眾。如來聖眾極為和順,法法成就:戒成就、三昧成
就、智慧成就、解脫成就、解脫見慧成就。所謂四雙八輩,此是如來聖眾,可敬可事,世
間福田,是謂如來聖眾。爾時若念僧已,所有恐怖,便自消滅。
「比丘當知,釋提桓因猶有淫、怒、癡,然三十三天念其主即無恐怖;況復如來無有欲、
怒、癡心,當念有恐怖乎?若有比丘有恐怖者,便自消滅。是故,諸比丘!當念三尊:佛
、法、聖眾。如是,諸比丘!當作是學。」
根據漢傳佛教的增壹阿含經,
真正的僧寶是四雙八輩,
四雙八輩是佛的聲聞聖弟子已證得道、果、涅槃,
四雙八輩才是佛弟子應該歸依的對象。
http://tripitaka.cbeta.org/N37n0018_016
本生經第16卷
四九一 大孔雀王本生譚
〔菩薩=孔雀〕
菩薩具有較辟支佛為大之知方便攝取一切智慧,於是菩薩向彼云:「尊身依道而破煩惱,
已證辟支佛智,應為有關此之誓言,則全閻浮提中被繫縛之眾生,皆被解脫。」
因菩薩尚未消除貪嗔痴,菩薩尚未證得道、果、涅槃,
所以菩薩還是有可能輪迴到三惡道。
有些人以為念了什麼經什麼咒就可以永遠不輪迴到三惡道,
佛經說明只要尚未證得道、果、涅槃,就算菩薩一樣有可能輪迴到三惡道。
南傳本生經記載菩薩輪迴為孔雀時,
身為孔雀的菩薩還是有某些超過辟支佛的世間智慧,
不過菩薩並沒有出世間智慧。
http://tripitaka.cbeta.org/N33n0018_004
本生經第4卷
二四六 油教訓本生譚
(菩薩=仙人)
此本生譚是佛在毘舍離附近重閣講堂中時,對師子將軍所作之談話。彼於歸依佛之次日,
於食物中添肉供佛,尼乾子之徒聞之怒而不悅,思欲害如來之名而非難曰:「沙門瞿曇對
決定為供養自己所調理之肉,知之而食。」比丘等集於法堂開始議論:「諸位法友!尼乾
子到處非難云:『沙門瞿曇對決定為供養自己所調理之肉,知之而與弟子共同而食。』」
佛聞之云:「汝等比丘!尼乾子非難我食決定供養所調理之肉,非自今日始,彼於前生即
有非難。」於是佛為說過去之因緣。
昔日波羅奈國梵與王治國時,菩薩生於某婆羅門之家,達成年後,出家入仙人之道。為
得鹽與酸味之物,由雪山地方來波羅奈,翌日入都中托鉢。
然有某家主人,思欲窘此行者,招行者入於家中設座使坐,獻魚肉之類,於食事終了,自
己亦坐於一面云:「此肉決定只為供養尊者而殺生調理者,惡業歸於尊者,於我無關。」
於是唱第一之偈:

       打害殺行施     人無自制心
       如是取食物     人為罪所污
菩薩聞此唱第二之偈:

       殺妻兒行事     人無自制心
       智慧人食此     不為罪污染
菩薩如此為彼說法,即起座而去。
結分
佛述此語後,作本生今昔之結語:「爾時之家主是尼乾子,而行者即是我。」
南傳本生經記載佛在前世修菩薩行時一樣有吃肉,
不吃肉則是苦行外道尼乾子喜歡的邪法邪律,
不吃肉不是菩薩成佛之道。
http://tripitaka.cbeta.org/N36n0018_011
本生經第11卷
四三一 哈利達仙本生譚
〔菩薩=仙人〕
仙人聞此,心中自思:「予若答以未耽享樂,國王必信予言。然此世界除真實無確切之依
所,棄真實之人,如何坐菩提樹處?即不能成就菩提。予必須語以真實。」仙人決心不可
破戒。原以菩薩依場合於五戒之中,雖有破殺生、偷盜、邪淫、飲酒之戒,但妄語——妄
語破事物之條理、與虛偽為伴侶——此戒決不可破。因此仙人為語真實說第二之偈:

       大王!大王聞風說     不偽乃真實
       五欲使心暗     迷入不正路
南傳本生經記載在釋迦牟尼被燃燈佛授記成佛後修菩薩行時沒有所有時間都守五戒,
釋迦牟尼修菩薩行時有短暫時間曾經殺生、偷盜、邪淫、飲酒,
只有不妄語戒是絕對嚴格遵守。
妄語的心理就是想用虛妄的概念歪曲真相,
喜歡妄語就是不想了解真相,
喜歡殺生、偷盜、邪淫、飲酒的人還是有機會修行但喜歡妄語的人沒辦法修行,
因此不妄語是最重要的戒律。
作者: hawls (以和為貴)   2017-12-14 23:39:00
謝謝h大的賜教。有些佛德實在奧妙,令末學未敢置信,惟恐自身流於迷信,有早期經典為證,末學心中較為放心。
作者: CassSunstein (Pm)   2017-12-15 11:18:00
h大立論常常輔以(絕沒有所謂"偽律"爭議)的律藏出處來佐證/澄清某些被誤解但反而在末法之世盛行的謬見~佛法總共三類聖者菩提道果:a.Sammasambodhi(佛)b.Sambodhi(辟支佛) c.Bodhi(阿羅漢) 阿含定的明明白白 還幫我們分類得一清二楚~佛陀去世後的佛教演進某些宗派偏偏將"正在修行邁向"這些道果的還是凡夫的"狀態" 新納入為道果 混亂了a.b.c.體系 使正法混亂不過請h大解惑一下 本版另有些網友主張:釋迦牟尼佛在久遠多劫之前早已藉由唸阿彌陀佛的修法而證成佛果然後千年前悲憫地球人而特地八相成道以化身降生印度而悉達多王子向外道求法等等行為是刻意表演給地球人看的(那時候該些人沒舉出四分律-但依其邏輯 h大對於四分律的記載就無須太認真--那些高人網友說了:世尊(的化身)在講戲詞 因為凡是大菩薩 乃是有智慧的聖者網友曾分享的悉達多菩薩演戲向外道球法的說法可參見http://big5.xuefo.net/nr/article5/45913.html世尊唸彌陀而成佛之說 網友稱可見藕益大師《要解》佛教內有些說法間有矛盾 各說法的網友又常悶聲不吭為了辨明而不是和稀泥 我想請教若h大有空時解惑一下ps.上述提到演戲的網址 也舉出好幾部佛經當依據啊~~故h大固然引用了眾多經律依據 但其他派"也有依據"啊最後結果就是 懶得動腦筋的人 大概就選擇跟達賴喇嘛開示所相反的-信仰第一 智慧其次-反正也不必思辨了憑感覺選定一個說法後 鐵打不穿相信一輩子 排斥釐清
作者: kodi (赤司征十郎)   2017-12-15 15:58:00
樓上你想挖洞給H跳
作者: yogi (Yogi)   2017-12-15 16:26:00
關於"菩薩並非僧寶也不是佛弟子應該歸依的對象"這有兩個錯誤1)綜觀善慧菩薩(也就是後來的釋迦牟尼佛)的本生故事,他在有佛法傳世 有僧團存在的時期,基本上都會出家(除了燃燈佛那世) 2)就算不是證果的四雙八輩,就不是僧寶不值得皈依嗎?在佛經中有許多比丘指導的年輕比丘 沙彌 居士證果了,自己卻還沒證果的故事。要知道所謂的"僧寶"是一個集合名詞,指的不是一個人,而是指包含四雙八輩在內的僧團。説一位比丘沒有證果就不是僧寶 這是錯誤的。
作者: hawls (以和為貴)   2017-12-16 00:18:00
請問:如果視造成自己煩惱的人事物為度化自己的「菩薩、善知識」之類,這樣是屬於不正確的見解嗎?
作者: Xras (想不出來)   2017-12-16 00:24:00
所謂不正確的見解是:把煩惱的原因歸咎於外境或他人所造成。
作者: MartinJu (荒謬人生)   2017-12-16 00:24:00
一開始就講菩薩不懂佛法不能信他,最後又說菩薩的一切行為(吃肉、不守五戒)你都相信,你的標準在哪?
作者: nmamtb (南無阿彌陀佛)   2017-12-16 01:07:00
阿彌陀佛,末學見到C菩薩所言,想起了印光法師與一位求道者的對話,其中有段言詞蠻適合目前討論的狀況。其語是曰:" 吾欲離苦而求生淨土,汝欲得苦而毀謗華嚴。汝守汝志,吾行吾道,將軍不下馬,各自奔前程。道不同不相為謀,汝去,吾不語汝。"此時雖非毀謗華嚴,但菩薩您欲思辯大乘及淨土之心,末學感覺到與這段話有雷同之處。(詳見印光法師文鈔"淨土決疑論",若有誤會之處,請多包涵。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soulism (soulism)   2017-12-16 19:17:00
如果阿羅漢的智慧能力,跟佛一樣,何需集結佛的言行,阿羅漢就是有所不知,不能,不淨,不如佛圓滿.但原始佛教又沒教阿怎麼去成佛.和佛一樣圓滿.原始佛教吃肉,最主要來自不殺戒,要不殺不聞不疑才能吃,不然就犯了殺戒,一個修行人怎還會愛吃肉,這是五欲.應該要避免.
作者: cool810 (silence)   2017-12-16 19:56:00
漢傳的南山律以四分律為本而分通大乘。北傳大乘典籍提到佛的十八不共法,如《大智度論》說:「佛於莊嚴世界,壽七百阿僧祇劫,度脫眾生。以是故說『佛欲無減』。『精進無減』者,如欲中說欲義,即是精進。」(此中,佛欲無減與精進無減是佛的十八不共法其中兩項。)又如,佛的十八不共法其中有一項是念無失,《大智度論》云:「佛一切身、口業,隨智慧行故,身無失、口無失。...念無失者,四念處心長夜善修故...」(身、口無失也是十八不共法)
作者: TonyAnkh (謝定宇(謝爸爸))   2017-12-16 20:43:00
原始釋迦牟尼佛留了一句很重要的話:以戒為師
作者: s8402019 (黑影)   2017-12-17 20:29:00
楞嚴經:「我滅度後,末法之中,多此鬼神熾盛世間,自言食肉得菩提路。」「以人食羊。羊死為人。人死為羊。如是乃至十生之類。死死生生。互來相噉。惡業俱生。窮未來際。是等則以盜貪為本。」
作者: CassSunstein (Pm)   2017-12-18 00:50:00
十誦律卷第三十七(第六誦之二):"癡人。我聽噉三種淨肉。"五分律卷第二十二(彌沙塞)(師子將軍從市場買回搞不好羊肉在內的死肉供僧)"佛即告諸比丘:「隨意飽食。」"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