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論] 十二緣起之流轉與還滅

作者: happiness0 (happiness)   2017-12-18 15:22:49
※ 引述《serenemind (沉)》之銘言:
: 十二緣起之流轉門
: 無明緣行,行緣識,以至於老死
: 十二緣起之還滅門
: 無無明則無行,無行則無識,以至於無老死
: 若以邏輯推理若P則Q,非Q則非P
: 則還滅門有邏輯推理之謬誤
: 蓋其推論為若P則Q,若非P則非Q,此為邏輯常犯的謬誤之一
: 必須是if and only if P則Q,方能說非P則非Q
: 也就是說,只能說無行則無無明,不可說言無無明則無行。
: 除非無明為行之充分且必要條件,方可說言無無明則無行。
: 例如下雨則地濕,若地不濕則沒下雨,但不可說不下雨則地不濕
: 因為地濕有可能是因為有人潑水。
: 所以在說明流轉與還滅時,若有人以邏輯學反駁,說法者會陷入無法自圓其說的困境。
【分享讀經】
爾時菩薩。至第三夜。觀眾生性。
以何因緣。而有老死。
即知老死。以生為本。若離於生。則無老死。
又復此生。不從天生。不從自生。非無緣生。從因緣生。因於欲有色有無色有業生。
又觀三有業從何而生。即知三有業從四取生。
又觀四取從何而生。即知四取從愛而生。
又復觀愛從何而生。即便知愛從受而生。
又復觀受從何而生。即便知受從觸而生。
又復觀觸從何而生。即便知觸從六入生。
又觀六入從何而生。即知六入從名色生。
又觀名色從何而生。即知名色從識而生。
又復觀識從何而生。即便知識從行而生。
又復觀行從何而生。即便知行從無明生。
若滅無明則行滅。行滅則識滅。識滅則名色滅。名色滅則六入滅。六入滅則觸滅。觸滅則
受滅。受滅則愛滅。愛滅則取滅。取滅則有滅。有滅則生滅。生滅則老死憂悲苦惱滅。如
是逆順。觀十二因緣。
第三夜分。破於無明。明相出時。得智慧光。斷於習障。成一切種智
—《過去現在因果經》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羅譯
爾時世尊告苾芻眾。吾當為汝宣說緣起初差別義。汝應諦聽極善思惟吾今為汝分別解說。
苾芻眾言。唯然願說。我等樂聞
佛言。云何名緣起初。
謂依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所謂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處。六處緣觸
。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起愁歎苦憂惱是名為純大苦蘊
集。如是名為緣起初義
云何名為緣起差別。謂無明緣行者。
云何無明。
謂於前際無知。於後際無知。於前後際無知。於內無知。於外無知。於內外無知。於業無
知。於異熟無知。於業異熟無知。於佛無知於法無知於僧無知。於苦無知於集無知於滅無
知於道無知。於因無知於果無知。於因已生諸法無知。於善無知於不善無知。於有罪無知
於無罪無知。於應修習無知於不應修習無知。於下劣無知於上妙無知。於黑無知於白無知
。於有異分無知。於緣已生或六觸處。如實通達無知。如是於彼彼處如實無知。無見無現
觀。愚癡無明黑闇。是謂無明。
云何為行。
行有三種。謂身行語行意行。是名為行。行緣識者。
云何為識。謂六識身。一者眼識。二者耳識。三者鼻識。四者舌識。五者身識。六者意識
。是名為識。識緣名色者。
云何為名。謂四無色蘊。一者受蘊。二者想蘊。三者行蘊。四者識蘊。
云何為色。謂諸所有色。一切四大種。及四大種所造。此色前名總略為一。合名名色。是
謂名色。名色緣六處者。
云何六處。謂六內處。一眼內處。二耳內處。三鼻內處。四舌內處。五身內處。六意內處
。是謂六處。六處緣觸者。
云何為觸。謂六觸身。一者眼觸。二者耳觸。三者鼻觸。四者舌觸。五者身觸。六者意觸
。是名為觸。觸緣受者。
云何為受。受有三種。謂樂受苦受不苦不樂受。是名為受緣愛者。
云何為愛。
愛有三種。謂欲愛色愛無色愛。是名為愛。愛緣取者。
云何為取。謂四取。一者欲取。二者見取。三者戒禁取。四者我語取。是名為取。取緣有
者。
云何為有。有有三種。謂欲有色有無色有。是名為有。有緣生者。
云何為生。謂彼彼有情。於彼彼有情類。諸生等生趣。起出現蘊。得界得處得諸蘊。生起
命根出現。是名為生。生緣老死者。
云何為老。謂髮衰變。皮膚緩皺。衰熟損壞。身脊傴曲黑黶間身。喘息奔急。形貌僂前。
憑據策杖。惛昧羸劣。損減衰退。諸根耄熟。功用破壞。諸行朽故。其形腐敗。是名為老

云何為死。謂彼彼有情。從彼彼有情類。終盡壞沒。捨壽捨煖。命根謝滅。棄捨諸蘊。死
時運盡。是名為死。此死前老總略為一。合名老死。如是名為緣起差別義
—《緣起經》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爾時世尊告諸大眾。吾未證得三菩提時。獨處空閑寂然宴坐發意思惟。甚奇世間沈淪苦海
。都不覺知出離之法。深可哀愍。謂雖有生有老有死此沒彼生。而諸有情不能如實知生老
死出離之法
我復思惟。
由誰有故而有老死。如是老死復由何緣。
我於此事如理思時。便生如是如實現觀。
由有生故便有老死。如是老死由生為緣。
我復思惟。
由誰有故而得有生。如是生者復由何緣。
我於此事如理思時。便生如是如實現觀。
由有有故便得有生。如是生者由有為緣。
我復思惟。
由誰有故而得有有。如是有者復由何緣。
我於此事如理思時。便生如是如實現觀。
由有取故便得有有。如是有者由取為緣。
我復思惟。
由誰有故而得有取。如是取者復由何緣。
我於此事如理思時。便生如是如實現觀。
由有愛故便得有取。如是取者由愛為緣。
我復思惟。
由誰有故而得有愛。如是愛者復由何緣。
我於此事如理思時。便生如是如實現觀。
由有受故便得有愛。如是愛者由受為緣。
我復思惟。
由誰有故而得有受。如是受者復由何緣。
我於此事如理思時。便生如是如實現觀。
由有觸故便得有受。如是受者由觸為緣。
我復思惟。
由誰有故而得有觸。如是觸者復由何緣。
我於此事如理思時。便生如是如實現觀。
由有六處便得有觸。如是觸者六處為緣。
我復思惟。
由誰有故而有六處。如是六處復由何緣。
我於此事如理思時。便生如是如實現觀。
由有名色便有六處。如是六處名色為緣。
我復思惟。
由誰有故而有名色。如是名色復由何緣。
我於此事如理思時。便生如是如實現觀。
由有識故便有名色。如是名色由識為緣。
我齊此識意便退還不越度轉。
謂識為緣而有名色。名色為緣而有六處。
六處為緣而有其觸。觸為緣受。受為緣愛。
愛為緣取。取為緣有。有為緣生。
生為緣故便有老死愁歎憂苦擾惱生起。
如是積集純大苦聚
我復思惟。
無有誰故而無老死。由誰滅故老死隨滅。
我即於此如理思時。便生如是如實現觀。
無有生故便無老死。由生滅故老死隨滅。
我復思惟。
無有誰故而無有生。由誰滅故此生隨滅。
我即於此如理思時。便生如是如實現觀。
無有有故便無有生。由有滅故生即隨滅。
我復思惟。
無有誰故而無有有。由誰滅故此有隨滅。
我即於此如理思時。便生如是如實現觀。
無有取故便無有有。由取滅故有即隨滅。
我復思惟。
無有誰故而無有取。由誰滅故此取隨滅。
我即於此如理思時。便生如是如實現觀。
無有愛故便無有取。由愛滅故取即隨滅。
我復思惟。
無有誰故而無有愛。由誰滅故此愛隨滅。
我即於此如理思時。便生如是如實現觀。
無有受故便無有愛。由受滅故愛即隨滅。
我復思惟。
無有誰故而無有受。由誰滅故此受隨滅。
我即於此如理思時。便生如是如實現觀。
無有觸故便無有受。由觸滅故受即隨滅。
我復思惟。
無有誰故而無有觸。由誰滅故此觸隨滅。
我即於此如理思時。便生如是如實現觀。
無六處故便無有觸。六處滅故觸即隨滅。
我復思惟。
無有誰故而無六處。由誰滅故六處隨滅。
我即於此如理思時。便生如是如實現觀。
無名色故便無六處。名色滅故六處隨滅。
我復思惟。
無有誰故而無名色。由誰滅故名色隨滅。
我即於此如理思時。便生如是如實現觀。
無有識故便無名色。由識滅故名色隨滅。
我復思惟。
無有誰故而無有識。由誰滅故此識隨滅。
我即於此如理思時。便生如是如實現觀。
無有行故便無有識。由行滅故識即隨滅。
我復思惟。
無有誰故而無有行。由誰滅故此行隨滅。
我即於此如理思時。便生如是如實現觀。
無無明故便無有行。無明滅故行即隨滅。
由行滅故識亦隨滅。由識滅故名色隨滅。
名色滅故六處隨滅。六處滅故觸亦隨滅。
由觸滅故受亦隨滅。由受滅故愛亦隨滅。
由愛滅故取亦隨滅。由取滅故有亦隨滅。
由有滅故生亦隨滅。
由生滅故老死愁歎憂苦擾惱皆亦隨滅。
如是永滅純大苦聚
—《緣起聖道經》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分享】經典導讀 緣起三經概介
https://goo.gl/v2oDyn
【分享】過去現在因果經(白話)
https://goo.gl/vCmqBR
這是佛陀覺悟成佛前觀察到的真理
只有實修實證才能真正的心領神會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dakudai (止水澄波)   2017-12-18 16:28:00
阿彌陀佛!
作者: dxdx58 (^^)   2017-12-18 22:18:00
阿彌陀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