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 何為了義?何為不了義?

作者: tangchin (tangchin)   2018-02-06 11:18:43
善巧具悲的導師為了教化不同弟子說了許多的教義,這當中後來學佛行者在依止抉擇時產
生:到底何部經是了義經,那些又是不了義經的疑惑。
首先我們可能要有這樣的的想法:並不能以佛經中說此是了義,就決定這部經是了義經,
因為這樣會產生不同佛經中所說佛陀自語相違的問題。第二,如果佛經中說此是了義經,
就決定這部經是了義的話,那麼後來印度許多的殊勝大論師造論分辨了不了義都沒有任何
意義了。
這時候就有一個問題,那我們如何去分辨了不了義?導師世尊的教法由龍樹菩薩開了中觀
車軌,由無著菩薩開了唯識的車軌,他們均經導師授記,我們可以透過龍樹菩薩的論典、
無著菩薩的論典去分辨何為了義,何為不了義。
最終,如我們的導師所說:「比丘與智者,當善觀我語,如煉截磨金,信受非唯敬。」也
就是導師世尊授予他的弟子如同煉金一般的去檢驗他所說的話,是不是如純金一般,不要
只僅僅是因為尊敬而信受他所說的,也就是要依無垢正理去分辨了不了義。
作者: summertrees (夏天樹)   2018-02-06 11:40:00
我覺得"善觀"並不是指去"檢驗",而是要"正確地理解"理解佛陀在這裡為什麼這樣說在那裡為什麼那樣說,看起來好像自語相違,其實都是針對不同弟子和問題的巧妙方便.所以不能死在句下,或死在法執裡此人之砒礵卻是彼人之良藥,善觀應該就是指善觀於此一點想法,提供參考 :)
作者: tangchin (tangchin)   2018-02-06 11:46:00
由後比喻煉截磨金,應以檢驗合宜!此有考證!
作者: summertrees (夏天樹)   2018-02-06 11:49:00
煉截磨金,是比喻除去不了義,留下真正的了義不是嗎?若說檢擇可能比較恰當?這是我的理解啦,您就當我胡說八道吧 :)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所以我們對如來的話是無可檢驗的,唯一有可能去檢擇的是哪一法適合我們,對我們有真實利益,我們修行能得力
作者: tangchin (tangchin)   2018-02-06 11:57:00
此段經文,主要為利根行者應由理而入,非由信而入!
作者: neomozism (好風入室)   2018-02-06 11:58:00
"煉截磨金"就明確地表示佛陀要求我們去檢驗他的話,因為不檢驗就信等於迷信,佛陀是反迷信的,就算迷信的對象是佛陀本人也不可以。
作者: summertrees (夏天樹)   2018-02-06 12:01:00
信解行證,行才是檢驗,不是意識心的妄想分別是檢驗啊
作者: neomozism (好風入室)   2018-02-06 12:06:00
若沒有意識心的分別能力,如何做到"解"?有信無解,等同迷信。如果預設"佛經一定是正確的",那永遠都不可能"理解",因為"理解"就是要理解到哪個部份合乎法義,哪個地方有問題。決定哪些要信受,哪些不合教義,不必信受
作者: summertrees (夏天樹)   2018-02-06 12:22:00
一開始的信自然是仰信,然後去理解,然後去實踐、證明證明到了,真實的理性信仰才會升起毫無所信才是真的無法理解,一定有若佛說為真的前提在佛說為真的前提下,法義的矛盾才能引起思考
作者: neomozism (好風入室)   2018-02-06 12:34:00
樓上可能忽略了"毫無所信"和"全盤相信"以外的選項,理
作者: summertrees (夏天樹)   2018-02-06 12:34:00
以本篇對了義與不了義的檢擇問題來說,檢擇才有下手處
作者: neomozism (好風入室)   2018-02-06 12:37:00
解和信仰是交互的,並不是全盤相信才能理解請試著思考,如果某個人想要在佛經中摻入錯誤的東西,可能一部經裡有90%是正確的,10%是錯誤的思想摻入進去如果以"佛經說的一定正確"為前提,就永遠無法發現那錯
作者: tangchin (tangchin)   2018-02-06 12:48:00
從疑入法義,比由信入法義堅固
作者: neomozism (好風入室)   2018-02-06 12:48:00
誤的10%
作者: tangchin (tangchin)   2018-02-06 12:53:00
經典有應機而說,不應理解為誤說他可以接受的法義,但並非勝義諦
作者: VanDeLord (HelloWorld)   2018-02-06 13:04:00
私以為檢驗比較適合"如鍊截磨金" 這個就是透過實證檢驗思維一化六入(處),六入(處)合一。這個過程,單一由一入(處)就產生判斷,比較有風險
作者: soulism (soulism)   2018-02-06 13:24:00
佛法大海,信為能入,智為能渡.有信無智是迷信,有智無信長邪見,信和智都不能缺,但能偏重,如信行人偏重信願法門,法行人偏重禪觀法門.
作者: summertrees (夏天樹)   2018-02-06 15:02:00
我剛打了一大篇沒有存入 T_T提供網址就好吧 https://goo.gl/ASDxnthttps://goo.gl/gccnss一定是菩薩說我在胡說八道不給我貼文 T_T但是資料是可以提供參考的... T_T
作者: yaqqq (^^)   2018-02-06 15:07:00
了義不了義的分別 我現在還是迷迷糊糊的 哈~
作者: summertrees (夏天樹)   2018-02-06 15:07:00
這一首偈子是宗喀巴大師要談"空性寂靜無生理"所引的所以了義的準則應是"空性寂靜無生理",也就是諸法實相但是諸法實相不是我們的現量啊,比量有時也比不出來如果不透過實證,使其部分變成現量比量,則無法談檢驗所以我們一開始唯有依聖言量,聖言量則依義不依語而實證則要有入手處,證則一正理則百正理能解如果我們的入手處無法幫助我們證得諸法實相,也沒用那到頭來還是不了義,因為證不到"空性寂靜無生理"所以淨空法師用很簡單的說法就是,我們能真正依之解脫者,為了義 https://youtu.be/APRkbac5Ecs
作者: cool810 (silence)   2018-02-06 16:05:00
隨喜分享_/\_證得了義的勝義諦空性才能解脫。《辨了不了義善說藏論》:http://tripitaka.cbeta.org/B10n0048_001(延伸閱讀底下這篇po文有節錄一段演培法師講關於了不了義#1Pr4jGhM 10/3-6 達賴喇嘛:月稱菩薩《入中論》&《緣起讚此次佛法教授的影音檔請見 #1Ps6RKth )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