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語] 淨空法師:《觀無量壽佛經疏鈔演義》28(完

作者: summertrees (夏天樹)   2019-02-19 17:09:25
  下面說得好,接下去看。「不料於無量劫前,值佛聞法,種過善根」,這個惡業的人
,臨終遇到善知識勸他十念能往生,是他過去生中無量劫來種的善根太深厚了,這一生當
中迷惑顛倒,不是偶然的。我們也學他那個樣子,包墮地獄,決定不會往生,這個東西學
不得的,不能僥倖幹的,這是一定要注意。「但有聞思,未曾修習,後為煩惱覆障,竟被
沉埋,直至垂終,為苦逼出,得遇善知識,安慰其心,先為說法,啟其心智,後令念佛,
教以往生」,這是無量劫的善根,在末後這一剎那被苦逼出來的。就像唐朝的張善和,一
生殺牛,臨命終時見到許多牛頭人來向他討命,這個時候他著急了,大聲喊救命。這就是
他的緣好,剛好在喊救命的時候,一個出家人從他門口過,聽到他喊救命,就進來問問什
麼事情。他說好多牛頭人來問他要命,這個出家人心裡就明白了,趕緊給他點了一把香叫
他拿著,念阿彌陀佛求生極樂世界。他就大聲的念,念不到幾聲,他說牛頭人沒有了,又
念了幾聲,他說阿彌陀佛來了,他往生了。這不容易,相當不容易,無量劫來善根成熟,
這不是僥倖的事情。
  所以我們自己要曉得,我們今天有緣遇到這個法門,遇到這樣圓滿、這樣殊勝,可見
善根福德決定不少;如果要少善根、少福德,我們這一生遇不到。對於教理多少明白了一
些,方法也懂得,一定要認真努力的修學,決定不能空過。這一句阿彌陀佛,一切極重的
罪業都能消除。怎樣消滅罪業?諸位要知道,就是你念念心裡頭有阿彌陀佛,就沒有罪業
了。罪業的樣子是什麼?就是妄想、煩惱、憂慮,這是罪相,罪業樣子是什麼,總得要知
道。妄想多就是罪業之相,心地清淨這是好相;一天到晚念佛,那你是佛相。連看相的人
都說相隨心轉,你們念佛念多了,將來慢慢相貌都變成佛相,相貌好。相隨心轉,這是真
的,相是可以轉的。末後一節。
  【是名下品下生者。是名下輩生想。名第十六觀。】
  到這個地方是釋迦牟尼佛教給韋提希夫人往生的方法,教她正受,到這裡是講完了。
  末後這是總結,我們看二百四十八面第一行。
  【說是語時。韋提希與五百侍女。聞佛所說。應時即見極樂世界廣長之相。得見佛身
。及二菩薩。心生歡喜。歎未曾有。豁然大悟。逮無生忍。】
  這個『逮』就是得到的意思。得無生忍是韋提希夫人,佛當時一面跟她講解,她是隨
文入觀,聽了之後就是修行,就是開解。這是大乘菩薩根性,夫人是大乘菩薩根性,三慧
具足,三慧是聞、思、修。聞是接觸,聽到佛的說法這叫聞,聽聞是接觸。一聽就明瞭,
就開悟了,這個是思,是思慧。開悟了之後就不迷了,就不顛倒了,從不迷、不顛倒來講
是修慧;換句話說,就是煩惱、習氣、妄想、執著隨著聽隨著就斷掉了。佛講經講完了,
她的煩惱習氣也斷乾淨,當時就證得七地菩薩。從凡夫位一下就證到七地菩薩,這個法門
是圓頓大法,沒有經過次第,一下就證到這個境界。再看下面一段。
  【五百侍女。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願生彼國。世尊悉記皆當往生。生彼國已。
獲得諸佛現前三昧。無量諸天。發無上道心。】
  這一句是說侍女她聞法所得的利益。夫人證得無生法忍,生了七地,侍女也不簡單,
緣也非常深,聽佛說法,菩提心發現。『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就是前面所講的至誠心
、深心、迴向發願心,三心圓發了,圓教初住菩薩的果位。佛講這個經是在宮中講的,聽
眾只有這麼多人,個個得殊勝無比的利益。經文正宗分到這裡講完了。末後是本經的「流
通分」,請看經文,在二百五十面第一行。
  【爾時阿難即從坐起。白佛言。世尊。當何名此經。此法之要。當云何受持。】
  佛教韋提希夫人憶持,憶念、受持,統統都教完了。阿難尊者這是受命傳持佛法,所
以他有責任,在這裡請教世尊,這個經應該提什麼名稱?『何名此經』,要怎樣受持?
  【佛告阿難。此經名觀極樂國土無量壽佛。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
  這是佛說的經名。
  【亦名淨除業障。生諸佛前。汝當受持。無令忘失。】
  這個經,佛講了兩個名稱。第一個名稱是從修學方法上建立的,觀西方三聖。傳到中
國,翻譯的大師把題目簡化了,名題稱之為《觀無量壽佛經》。因為說到無量壽佛,當然
極樂世界也包括在裡面,觀音、勢至也包括在裡面,所以題目簡化了。題雖然簡化,意思
具足。另外一個題是從這個經的功德利益上來建立的,所以這個經叫《淨除業障生諸佛前
經》,『汝當受持,無令忘失』。再看下面經文。
  【行此三昧者。現身得見無量壽佛。及二大士。】
  真正依照這個方法修行,成就念佛三昧,現前一定能夠見到西方三聖。
  【若善男子及善女人。但聞佛名。二菩薩名。除無量劫生死之罪。何況憶念。】
  這是說名號功德不可思議。不管你有心無心,你能解或者不能解,這一生當中有緣能
夠聽到一句南無阿彌陀佛,或者南無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一歷耳根,永為道種」
,殊勝的功德利益,沒有能夠跟他相比的。何況我們能夠常常憶念?這個功德利益是更不
可思議了。再看底下的經文,二百五十二面。
  【若念佛者。當知此人。則是人中分陀利華。】
  『分陀利』是梵語,白色的蓮花。四色蓮花是以白蓮為最殊勝、最好,這是世尊對於
念佛人的讚歎。
  【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為其勝友。】
  有些人輕視了念佛人,瞧不起念佛人。實在講,念佛人何必要他瞧得起?你看看觀音
、勢至跟你做好朋友。有些人對觀世音菩薩很恭敬、禮拜,對念佛人沒瞧得起,這就是迷
惑顛倒,認識不清。這些話都是佛說的,絕對不是妄語,絕對不是念佛人自己在這裡誇耀
,佛說的。後面說:
  【當坐道場。生諸佛家。】
  這「得果超行」。真正念佛人必定往生,往生成佛,所以『坐道場』就是度化眾生;
『生諸佛家』,見一尊佛阿彌陀佛就是見十方一切諸佛,確實是生諸佛家。這種功德利益
,其他經論法門裡面我們都未曾見到過。
  【佛告阿難。汝好持是語。】
  這是囑咐裡面有勉勵,你要好好的受持『是語』。「是語」是指佛前面所說的。
  【持是語者。即是持無量壽佛名。】
  這句話也是釋迦牟尼佛給我們講的。這個意思很明顯,念這個經就是念無量壽佛,念
佛跟念經功德等同無異。你念《無量壽經》、念《阿彌陀經》,跟念這個經,都是念阿彌
陀佛,沒有兩樣。所以我們念經,有人說我到底是念經好,還是念阿彌陀佛名號好?都可
以。念經、念名號都好,都是憶佛念佛。看看自己的修學狀況,如果能夠攝心,心地清淨
,名號就很好了。如果名號還不能攝心,妄想、雜念很多,念經比較容易攝心,經念完了
,就念阿彌陀佛名號。散念稱名,功德也不可思議,希望二六時中能夠保持不間斷就好。
  【佛說此語時。尊者目犍連。尊者阿難。及韋提希等。聞佛所說。皆大歡喜。】
  這個經到這個地方是一個結束。但是經在王宮裡面講的,耆闍崛山裡面一些大眾還沒
聽到,所以後面還有附註。
  【爾時世尊。足步虛空。還耆闍崛山。爾時阿難。廣為大眾。說如上事。無量諸天龍
夜叉。聞佛所說。皆大歡喜。禮佛而退。】
  阿難尊者隨著佛回到靈山之後,就將世尊在王宮裡面所宣說的,重複對大眾講一遍。
阿難所說如佛所說,所以大家聽了之後是『聞佛所說』,不是聞阿難所說,其實是阿難宣
說的。阿難一句也沒講錯,所以是等於聞佛所說。『皆大歡喜,禮佛而退』,這些話我們
就不必多說了,因為每一部經流通分裡面都詳細的說過。這部經我們到此地就講圓滿了。
  經是圓滿了,希望諸位同修能夠依照經裡面重要的開示,憶持不忘,依教奉行。如果
我們對於佛法稍有認識,就曉得世出世間一切法中,沒有比佛法更為寶貴的。尤其是佛法
當中淨宗法門,第一殊勝無比,古人讚歎說「無量劫來希有難逢之一日」,這個話是真的
,不是假的。無量劫來希有難逢,我們今天遇到了。遇到,要不能緊緊把它抓到,這樣一
生空過,太可惜了,你要說第二次再遇到,那又要經過無量劫,相當不容易。你要是把握
到了,真正覺悟,放下萬緣。我們人身體,在這一生當中這太可貴了,只要我們吃得飽、
穿得暖,有個小房子可以遮蔽風雨,足了,求往生要緊!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得大自在,你
再想回來到這個世界去幫助一切眾生,菩薩乘願再來,來去自由,這多殊勝。為什麼還要
去搞六道輪迴?還要去受這些苦難?這是愚痴。遇不到這個法門,那是沒有法子,想超越
超不了,沒有條件;遇到了,所有條件統統具足,你要是把它放棄了,這個可惜,這個是
沒法子。
  所以希望同修們要真正發心,能夠發心弘揚這個法門,那當然是更難得。弘揚這個法
門,說實在話,要把世間法要遠離,世間名聞利養、五欲六塵要捨的乾乾淨淨,不要去搞
這些。弘法利生是要遇到緣熟的人,看看他真肯接受,真正能夠聽懂,真正能夠依教修行
,一個人我也要給他講。給他講了,他這一生念佛往生成佛,這個不得了!決定不能說我
要搞個很大道場,要幾千幾萬人來聽,那是什麼?那是作秀,是表演,是出風頭,這個事
情我們不能做的,這毫無意義,完全做外表,這個做不得。
  真正共修,實在講人數是貴精不貴多,人多了,搞熱鬧,沒有效果。我們這個道場在
此地建立這麼多年,也有不少同修來找我,找到杭州南路講堂,要送地給我,送這個送那
個,我統統不要。為什麼?哪裡去找人?廟蓋了,蓋好了之後爭權奪利,鬥爭道場,果報
在三途,我們不能做這個事情。所以,我跟館長說,我們這個小地方夠了,聽眾太多坐不
下,我們不要宣傳,夠了,不可以再擴大。道場小,開銷小,不要求人,心安理得。我們
這一生能往生就好了,決定不在這個世界出風頭。要老老實實,死盡偷心,我們把佛法這
個責任擔負起來,真正能夠繼起弘法,說實在話人不要多,三個、五個就不得了了,有十
個、八個,淨土宗就能傳遍全世界。問題就是誰肯把名聞利養、五欲六塵統統放下?真放
下,過的生活,你們說是很苦,我說是最樂,我們苦樂的標準不一樣。你們是有錢有勢,
那個叫樂;我們是心地清淨,沒有牽掛、沒有煩惱、沒有憂慮,這個是樂。身心清淨就自
在快樂,無拘無束,什麼也沒有,但是什麼還能過得去,沒有什麼太大的缺乏,怎麼不快
樂?這個就是苦樂標準不一樣。所以,真正徹底放下,有真樂,不是世間人所能夠想像得
到的。
  好,我們這一座就到此地圓滿。謝謝諸位。
==
淨宗法門,第一殊勝無比,古人讚歎說「無量劫來希有難逢之一日」,這個話是真的,不
是假的。無量劫來希有難逢,我們今天遇到了。遇到,要不能緊緊把它抓到,這樣一生空
過,太可惜了,你要說第二次再遇到,那又要經過無量劫,相當不容易。
再想回來到這個世界去幫助一切眾生,菩薩乘願再來,來去自由,這多殊勝。為什麼還要
去搞六道輪迴?還要去受這些苦難?這是愚痴。
感謝大家陪我學習,阿彌陀佛。
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同聲極樂國。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dakudai (止水澄波)   2019-02-19 17:19:00
阿彌陀佛!
作者: kissung (天堂鴉)   2019-02-19 21:39:00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s8402019 (黑影)   2019-02-19 22:04:00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ackino (常勝不敗)   2019-02-19 23:02:00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nmamtb (南無阿彌陀佛)   2019-02-20 05:10:00
南無阿彌陀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