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bravemedal (b)》之銘言:
: 末學知道佛法中,戒定慧是一定要學,
整理前一篇 #1U3fVj67 底下推文,方便閱讀。
外道也有戒定慧三學,但是不能稱為增上三學。佛教的戒定慧三學稱為增上戒學(ad
hi-sila)、增上定學(adhi-samadhi)、增上慧學(adhi-prajna),字首adhi表示殊勝
、無上的意思。
<攝類>:佛教說任何事物的成辦,觀待因、緣,因是近取因,緣是俱生助緣。
自相續中生起禪定的助緣是持戒,持戒能幫助正知、正念的培養,而生起禪定的近取
因是與第六意識心王相應的定心所,一切眾生的第六意識都有別境心所的定心所,包括佛
也有,定心所的不共作用是安住所緣。
佛典中關於禪定的教授有九住心、八斷行(八對治斷除五過失),透過聞思修九住心、
八斷行的教授,配合持戒、住隨順處、觀察貪欲過患等助緣,能夠正確生起禪定。例如當
定心所的品質達到初禪近分定時,獲得初禪所攝的禪定。
禪定能夠讓心穩定不散亂所緣,因此能讓智慧看得更清楚,禪定是能幫助智慧清晰觀
見真實義的助緣,而智慧的近取因是與第六意識心王相應的慧心所,一切眾生的第六意識
都有別境心所的慧心所,包括佛也有,慧心所的不共作用是觀察所緣。
佛典中關於智慧的教授,例如四念住、所知的自相與共相、補特伽羅無我、法無我,
聞思修這些法類,由聞所生慧生起思所生慧,由思所生慧生起修所生慧,透過聞思修三慧
,配合禪定產生清晰穩定的慧觀,修習無我慧的慧觀能夠斷除煩惱。
(註:《大般涅槃經》:「毘缽舍那(梵語 Vipasyana,音譯:毘缽舍那,意譯:觀
)名為正見,亦名了見,名為能見,名曰遍見,名次第見,名別相見,是名為慧。」蕅益
大師<大乘百法明門論直解>:「慧(慧心所)者,於所觀境,簡別抉擇而為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