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逆行菩薩
除了拜《大悲懺》祈求消災淨業,在現實現世中,碰見坷坎煩惱、挫折障礙時,又該以如
何的方法面對、滌淨呢?
將所有妨礙、干擾、苦惱、嫉妒、厭憎自己的,都當作是「逆行菩薩」罷。
首先,最重要的,是不起瞋恨心。一旦有恨,則如同燎原之火般,對自己,難以處理;對
他人,更難原宥。恨,僅會衍生更多、更難以控制、駕馭的問題。
其次,瞭解自己是一個凡夫、一個猶未抵達解脫道的平常人;他人也是,仍有許多人性的
闃暗無明、貪瞋煩惱在燒燃、作祟。彼此,都需要更高的學習與調整。
這樣看來,所謂的挫折、逆境,也無非只是修行「忍辱行」的時光,一段「煉心」與「調
御」的過程,同時,一旦深明因果、深信因果,行者即能以更大的寬厚與慈忍,承擔個人
的業力與果報。針對逆境,汲取智慧與慈悲。
其三,該怎麼處理的事,就怎麼處理、怎麼做。盡可能的「不以自我為中心」,而客觀清
明地審查狀況,於「使社會成本減至最低、耗省最小」的前提下,協助自我以及他人,共
同解決困境,降低傷害。
其四,倘然發現錯誤的肇始,不在對方而在自身,更該以迅捷的速度,立即訂正,立即成
長。同時,以感謝、感恩的心情面對一己的問題-畢竟由於那人的存在,使得自身才有機
會看清自我心靈的「黑暗倉庫」。
如此,「以情恕人,以理律己」-對他人用慈悲,對自己用智慧。一切的坎坷、逆境,自
然化為智慧的泉源,也自行蛻變為慈悲的路徑。
究竟《大悲懺》的意義,不僅在於拜懺那兩個小時的滌淨而已;更在於日常生活情境中,
時時念想起觀音的慈悲與柔忍,以之作為「淨化」的楷模與行則。如此,「懺」才能在我
們的生命內容中發生根本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