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語] 向智尊者|舍利弗的一生(十)

作者: honyan (honyan)   2021-06-14 20:54:42
舍利弗的一生(十)
向智尊者 著
第三章 彼岸
 
【《支羅經》的記載】
 佛住在跋耆國,恆河岸旁的支羅村中時,舍利弗與摩訶目犍連剛入滅不久,那時佛陀露
天而坐,比丘們圍繞在他的身旁。
 佛陀觀察了沈默的比丘眾後,對他們說:
 比丘們啊!這集會對我而言似乎是空的,現在舍利弗和目犍連已經入滅了,對我而言,
不僅集會是空的,我也不需再關心舍利弗和摩訶目犍連的住處了。
 過去應供、正等覺的諸世尊,也和我一樣有一對優秀的弟子,如同我有舍利弗與摩訶目
犍連一般;未來應供、正等覺的諸世尊,也將會有一對優秀的弟子,就如同我有舍利弗和
摩訶目犍連一般。
 真是不可思議,真是奇妙啊!比丘們!對那些弟子們來說,他們將會依佛陀的律法而行
,依佛陀的言教而行,那麼他們將得到四眾弟子的敬愛和尊重。真是不可思議,真是奇妙
啊!比丘們,那些正覺者,在他這樣一對優秀的弟子入滅後,卻沒有一點悲傷和難過。
 因為那些由生、住、和合而成的事物,終將歸於消散,怎能叫它不分離呢?這確實是不
可能的!
 因此,比丘們啊!要作自己的島嶼,作自己的皈依處,不要尋求外在的皈依;要以法為
島嶼,以法為皈依,不要尋求其他的皈依處。
 這深奧且感人的教誡,透過佛陀的教導而一再地回響,直到佛陀般涅槃為止。而年輕的
優婆提舍,後來成為佛陀的大弟子以及為人所敬愛的「法將」,他的故事也結束了。
 舍利弗尊者於迦底迦月的月圓日入滅,也就是陽曆十月起到十一月底;半個月後,摩訶
目犍連尊者在新月的布薩日也入滅了。根據傳統,半年後,則是佛陀自己的般涅槃日。
 如此利益人天的三位偉人,他們這樣的組合實在令人生疑,難道純粹只是巧合?我們在
《彌蘭陀王所問經》 (8) 中,發現了這問題的答案,那先比丘說:
 在許多百千世中,舍利弗尊者是菩薩(指佛陀)的父親、祖父、伯叔、兄弟、兒子、侄
子和朋友 (9) 。
 這疲勞的生死輪迴,在時間上將他們連結在一起,最後也到了盡頭。不過是一連串事件
飛逝的時間,對他們來說也成了永恆(Timeless),生死的輪迴已為「不死」(
Deathless)所取代。在他們的最後一生,他們燃起了照亮這世界的榮耀,也願這榮耀能
長久地持續下去。
【註】
(8)
這是根據《支羅經》的註釋所記載的。
(9)
見 I. B.何娜(I. B. Horner)之《彌蘭陀王所問經》(Milinda's Questions)vol.
I, p. 259(見《漢譯南傳》vol. 64, p. 13);並見本書第五章所提到的「《本生經》
中的舍利弗」一文。
文章出處:http://www.gaya.org.tw/publisher/fasan/abstract/index.htm
=============================================================================
附錄:經典原文
「在許多百千世中,舍利弗尊者是菩薩(指佛陀)的父親、祖父、伯叔、兄弟、兒子、侄
子和朋友」
《彌蘭王問經》卷14 難問二 第五品 第五 善不善應報一異之問
「尊者那先!善行者與不善行者其報是等等耶?或有相異耶?」
「大王!善與不善其報有相異。大王!善者有樂報,令至於天上,不善者有苦報,令至於
地獄。」
「尊者那先!卿等言:『提婆達多是一向黑、一向黑法具足者。菩薩是一向白、一向白法
具足者。』然,提婆達多非但生生世世名望徒黨與菩薩相等,却某情況是或傑出。提婆達
多於波羅柰城為梵與王之司祭時,菩薩卑賤〔他〕為旃陀羅之持明咒者。唱誦明呪令於非
時生檬果[1]。此時菩薩確比婆達多生劣名望亦劣。復次,又提婆達多為王,作地上之主
,充滿一切欲望時,菩薩具足一切相之王乘用象王。王不能忍受其優雅行儀之魅惑欲與殺
害,對象使如是言:『象使!汝之象未調練,試空中飛行!』[2]。此時菩薩確比提婆達
多為生劣卑賤之畜生。復次,又提婆達多為人,以農耕為業之時,菩薩即名『大地』之猿
[3]。此時實亦人與畜生之差別,此時菩薩實比提婆達多生劣。復次,又提婆達多為人,
為強力、大力而有象名蘇努達拉獵夫時,菩薩即名六牙之象王。其時,彼獵夫殺其象王
[4]。此時提婆達多實較優勝。復次,又提婆達多為人,為無家之林行者時,菩薩為鳥,
為誦呪之鷓鴣。其時彼林行者亦殺其鳥[5]。此時提婆達多實亦生勝。復次,又提婆達多
名迦拉普迦尸王時,菩薩為說忍之苦行者。其時,彼王怒其苦行者,恰如切竹芽截斷手足
[6]。此時提婆達多實亦生〔名望皆〕勝[7]。復次,又提婆達多為人,為樵夫之時,菩薩
為難提耶之猿王。爾時,彼樵夫俱殺其猿王與母弟[8]。此時提婆達多實為生勝。復次,
又提婆達多為人,名迦蘭毘耶之裸形者時,菩薩為潘達羅迦之象王[9]。此時提婆達多實
為生勝。復次,又提婆達多為人,為山腹之結髻行者時,菩薩為塔闍迦之大豬[10]。此時
提婆達多實為生勝。復次,又提婆達多為優婆利闍羅之制底國王,為行人頭上高空中者時
,菩薩為迦毘羅之婆羅門[11]。此時提婆達多實生與名望皆勝。復次,又提婆達多為沙摩
人時,菩薩為魯魯之鹿王[12]。此時提婆達多實為生勝。復次,又提婆達多為人,為斯沙
摩林行之獵夫時,菩薩為象。彼獵夫七度切其象牙而去[13]。此時提婆達多實為生勝。復
次,又提婆達多為王者之性為野干,彼悉令服從閻浮提之地方王時,菩薩為維度羅之賢者
[14]。此時提婆達多實為名望勝。復次,又提婆達多為象,殺鶉之子時,菩薩亦為象,即
象群之主[15]。此時兩者相等。復次,又提婆達多為阿壇摩之夜叉時,菩薩亦為斯壇摩之
夜叉[16]。此時兩者相等。復次,又提婆達多為船頭,為五百家之主時,菩薩亦為船頭,
為五百家之主。此時兩者實亦相等。復次,又提婆達多為薩迦之鹿王時,菩薩亦為尼具羅
達之鹿王[17]。此時兩者亦相等。復次,又提婆達多為薩迦之將軍時,菩薩為尼具羅達王
[18]。此時兩者亦相等。復次,又提婆達多為康達哈羅之司祭時,菩薩為姜達王子[19]。
其時,此康達哈羅為勝。復次,又提婆達多為隊商主,為五百車之主時,菩薩亦為隊商主
,為五百車之主[20]。此時兩者亦相等。復次,又提婆達多為阿羅達之大將軍,執行大政
之時,菩薩為那羅達之婆羅門。此時兩者亦相等。復次,又提婆達多為梵與王時,菩薩為
其子名摩訶巴度摩王子[21]。其時,彼王〔投棄〕己子為賊,令投棄於懸崖。父不僅優勝
於子,此時提婆達多實亦優勝。復次,又提婆達多為摩訶巴達巴王時,菩薩為彼子名壇摩
巴羅王子。彼王截斷己子之手足與首[22]。此時提婆達多實亦優勝。現在兩者皆生於釋迦
族。菩薩為佛陀、一切知者、世間導者。提婆達多於其天中天之教而出家,現神通,生起
欲為佛陀之非望。尊者那先!予之話一切如實耶?或為異耶?」
「大王!卿示多種之例,其一切如實而非異。」
「尊者那先!若黑(惡人)與白(善人)皆是趣等者,然,善、不善、報亦等。」
「大王!善、不善非報皆等。大王!提婆達多非與一切人敵對[23],唯與菩薩敵對。彼對
菩薩敵對於種種於生報結果,大王!提婆達多亦為主權者之時,對於諸地方加以保護,令
造橋樑、集會堂、福堂,施與沙門婆羅門、[A2]貧窮乞人之所望。彼依其報生生世世獲得
榮位。大王!誰言不行布施、調御、制御、布薩而得享榮位耶?大王!『提婆達多與菩薩
一起流轉』卿如是言,〔兩者之〕際會亦不過百生,不過千生,不過百千生,過幾多之日
夜,際會於某時或機會。大王!知此兩者之際會宛如世尊所說示『隨受人身有如盲龜〔浮
木〕之譬喻』[24]。大王!菩薩非唯與提婆達多際會。大王!長老舍利弗亦於多百千生之
間為菩薩之父、伯父、兄弟、子、姊妹、朋友。菩薩亦於多百千生之間,為長老舍利之父
、祖父、伯父、兄弟、子、姊妹、朋友。大王!有情聚所攝而入輪迴之流,流入輪迴之流
,一切者亦與不可愛者際會,亦與可愛者際會。大王!譬如所流之水與清淨者、不淨者、
美好者、污穢者相會。大王!有情聚所攝而入輪迴之流,流入輪迴之流,一切者亦與不可
愛者際會,亦與可愛者際會。大王!提婆達多為夜叉之時,自身非法而令他非法,使之五
十七億六百萬年於大地獄受苦。大王!菩薩為夜叉之時,自身正法而令他正法,使五十七
億六百萬年於天上,充滿一切欲望而受樂。大王!提婆達多於今生,嬈害不可嬈害之佛陀
,破和合僧,沒入於大地。如來正覺一切法,依於滅而般涅槃。」
「善哉!尊者那先!彼然,予如是認受。」
(CBETA 2019.Q3, N64, no. 31, pp. 9a9-13a11 // PTS.Mil.278 - PTS.Mil.284)
[1]J. no. 474 Amba-jātaka(漢譯南傳三七、菴羅果本生譚)參照。
[2]J. no. 122 Dummedhajātaka(漢譯南傳三二、愚者本生譚)參照。
[3]J. no. 516 Mahākapi-jātaka(漢譯南傳三八、大猿本生譚)參照。
[4]J. no. 514 Chaddanta-jātaka(漢譯南傳三八、六色牙本生譚)參照。
[5]J. no. 438 Tittira-jātaka(漢譯南傳三六、鷓鴣本生譚)參照。
[6]J. no. 313 Khantivādi-jātaka(漢譯南傳三四、堪忍宗本生譚)參照。
[7]括弧內之文底本無,依羅馬字本而補充。[8]J. no. 222 Cullanandiya-jātaka(漢譯
南傳二八、小蘭提耶猿本生譚)參照。
[9]J. no. 518 Paara-jātaka(漢譯南傳三八、槃達羅龍王本生譚)參照。
[10]J. no. 492 Taccha-sukara-jataka(漢譯南傳三七、木匠養豬生譚)參照。
[11]J. no. 422 Cetiya-jātaka(漢譯南傳三六、支提本生譚)參照。
[12]J. no. 482 Rūr-jātaka(漢譯南傳三七、魯魯鹿本生譚)參照。
[13]J. no. 72 Silava-nāgarāja-jātaka(漢譯南傳三二、有德象王本生譚)參照。
[14]此故事相當於 J. no. 241 Ssbbadāa-jātaka(漢譯南傳三三、一切牙豺本生譚),
菩薩為司祭而不是賢者,又不能列舉維都羅名。
[15]J. no. 357 Lakika-jātaka(漢譯南傳三五、鶉本生譚)參照。
[16]J. no. 457 Dhamma-jātaka(漢譯南傳三六、法天子本生譚)參照。此處非夜叉是天
子。
[17]J. no. 12 Nigrodhamiga-jātaka(漢譯南傳三一、榕樹鹿本生譚)參照。
[18]J. no. 445 Nigrodha-jātaka(漢譯南傳三六、尼拘律童子本生譚)參照。
[19]J. no. 542 Khanhāla-jātaka(漢譯南傳三、康達哈羅司祭官本生譚)參照。
[20]J. no. 1 Apaaka-jātaka(漢譯南傳三一、無戲論本生譚)參照。
[21]J. no. 472 Mahāpaduma-jātaka(漢譯南傳三七、大蓮華王子本生譚)參照。
[22]J. no. 358 Culladhammapāla-jātaka(漢譯南傳三五、小護法王子本生譚)參照。
[23]底本依羅馬字本為 Bodhisatto n'eva paviruddho,文意上如德譯註記,讀為
Bodhisatten'eva paviruddho。
[A2]貧【CB】,貪【南傳】。
[24]M. no. 129 Bālapaita-sutta(漢譯南傳一二下、賢愚經)參照。
==============================================================================
舍利弗尊者的一生,提起行者的道心。佛陀在尊者入滅後的開示:「自洲以自依,法洲以
法依,不異洲、不異依。」,至誠感恩。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