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語] 淨界法師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導讀15 下

作者: creative88 (create)   2021-09-09 00:10:11
  【89】十六觀之十四——上品生觀之上品上生(三)
  其次,因地修諸功德,這個修諸功德不是必要的,因為你的功德優劣、好壞,只影響
到品位高低。複有三種眾生,當得往生,這是指具備這三種功德的眾生,也可以往生:
  一者、慈心不殺、具諸戒行。
  慈心不殺,前面說過: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這是屬於人天的
善業;具諸戒行,是受持三皈、具足戒行,這是屬於二乘的善業。
  二者、讀誦大乘方等經典。
  依止大乘經典而發起菩提心、成就菩提善根,這是屬於大乘的善業。
  前面這三個就是淨業三福。
  三者、修行六念
  這個六念,古人解釋說只有上品才有。六念就是:念佛、念法、念僧、念施、念戒、
念天。我們簡單解釋一下:
  佛有三身:法身、報身、應身。但是在菩薩戒裡面說,佛的三身當中跟我們關係最密
切的是應化身。就像我們拜的大都是本師的應化身,很少人拜佛的法身和報身。為什麼?
雖然佛的法身、報身功德甚深廣大,但是真正對我們大恩惠的是兩千五百年前示現出生、
成道說法,陪我們成長、教導我們修行的本師釋迦牟尼佛,祂是應化身。
  在念佛當中,我們憶念佛陀有說法之恩。假設沒有釋迦牟尼佛從大悲的涅盤當中,來
到世間示現八相成道、說法,沒有一個人會知道真理,那就只能活在自己的感覺跟妄想中
,也就不知道生命該往那裡去了?完全不知道!也就失去了光明的引導,所以憶念佛陀有說
法之恩。那麼法呢?這個法,是指佛陀所宣說的大小乘經典,法有開慧之恩,能夠開啟眾
生的智慧。僧有住持之恩,這些剃髮染衣的僧寶,佛陀滅度之後,佛法之所以不會斷滅,
就是靠僧寶住持正法、續佛慧命。
  念佛、念法、念僧,這是憶念他力的加持。那麼憶念自力是憶念自己佈施、持戒的功
德。念天,這裡的天是指真理,真如的道理,真如本性,我空法空的真如理。事實上,一
個人能修持六念,就算這個人沒有出家,他的心也不會在世間名利上打轉,會看得很淡泊

  但是,古人把三輩九品配合起來的時候,發現有一個問題:《無量壽經》上,佛陀親
口說出家才可以上輩往生,但是《觀經》的九品,並沒有提到出家,而且它的當機眾還是
居士韋提希夫人。所以說它的重點不在於外表,現在家相、出家相,如果一個人能夠修行
六念,六念是出家比丘、聲聞人每天要憶念的,表示這個人的心已經不在世俗打轉,那種
出世的情操,已經生起來了。
  最後,你必須把前面的三種功德──回向發願,願生彼國。這個很重要!因為這三種
功德,不是往生的正因,所以還要做一個回向。前面的發菩提心、一向專念,不用回向,
因為具三心者,必生彼國,它本來就是跟阿彌陀佛感應道交的主要因素,但是修諸功德,
就要透過──回向發願。
  具此功德,一日乃至七日,即得往生。這是講修學的時間。除了以上發菩提心、修學
三種功德,還要念佛一天乃至七天,才能夠往生淨土。
  總之,在上品上生的因地,有講到兩個重點:第一個是菩提心的強弱,第二個是修學
功德的優劣;一個是菩提心,一個是所修功德;這是講到因地的修學。
  【90】十六觀之十四——上品生觀之上品上生(四)
  再看上品上生的果地功德,經文:
  所感聖緣
  生彼國時,此人精進勇猛故,阿彌陀如來與觀世音、大勢至、無數化佛、百千比丘聲
聞大眾、無量諸天、七寶宮殿,觀世音菩薩執金剛台,與大勢至菩薩,至行者前。阿彌陀
佛放大光明,照行者身,與諸菩薩,授手迎接;觀世音、大勢至與無數菩薩,讚歎行者,
勸進其心。
  我們看這個發菩提心、修諸功德、回向發願,願生彼國的菩薩,因為平時特別的精進
勇猛,對於菩提心、積功累德,特別的勇悍、無所畏懼,那麼臨命終的時候,招感阿彌陀
佛與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還有光中的無數化佛、無數的大比丘僧眾,以及無量的極
樂世界天人眾,乃至極樂世界的七寶宮殿,此時皆悉現前來接引。觀世音菩薩手執金剛蓮
華台(上品上生金剛台是最高級的),與大勢至菩薩到行者面前,阿彌陀佛放大光明,照在
行者身上。
  我們看上品往生的人,一到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不是先為他說法,第一件事都是放光
照耀你。關於這一點,蕅益大師的《彌陀要解》說:為什麼阿彌陀佛要先放光照耀我們呢
?因為臨命終的人,每一個人心中都有所畏懼,所以必須有阿彌陀佛光明的安慰、引導,
才能夠生起正念。阿彌陀佛以淨光照我、慈誓攝我,就是要來消除我們這種憂慮的心情。
  光明照了之後,阿彌陀佛與諸菩薩授手迎接──伸出了右手。阿彌陀佛的接引相,左
手是拿蓮華,右手是伸下來,來接引這個修行者。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與無數菩薩,
這個時候都來讚歎這個修行者─勸進其心,讚歎他能修諸功德、發菩提心,也勸勉他萬緣
放下而求生淨土。這是在什麼時候呢?就在臨命終還沒有死亡的時候。
  這裡我們解釋一下:往生淨土並沒有經過死亡的階段,是今生成就的。一般人臨命終
必須經歷三個階段:
  第一個是明利心。就是死亡到來的時候,他的頭腦清楚了。你看一個人病了很久,突
然間清楚了,這個人可能準備要往生了,這是一種迴光返照,就像蠟燭一樣,快燒完的時
候,會特別亮起來。如果你看這個人平常都不太講話,突然間醒過來清楚了,這就是明利
心現前,這個時候就是往生的大好時機。也就是將死未死的時候,有一段時間頭腦很清楚
,這個時候要趕緊憶佛、念佛。
  如果明利心這個時間過去了,可能是幾個小時,或者幾天的時間過去了,昏昧心就現
前了──你內心開始暗鈍,心也就提不起來,往生的機會就慢慢的降低了,幾乎不太可能
。因為錯過了明利心之後,到了昏昧心就很難提起佛號。
  第三個,到最後階段悶絕,第六意識完全不活動,你明瞭心沒有了,只剩下第八識一
種微細的心識在活動。這時候,你就不太可能往生了,因為你的心沒辦法感應道交,只能
隨業流轉!
  總之,臨命終時,你不是用心力來引導,就是由業力來引導,就這兩種情況而已。你
心力強─正念分明,就以心力來轉業力;你心力薄弱,那就由業力來帶領你──隨業流轉
,看你造什麼業就投生到哪裡去。所以這裡所發生的事情──阿彌陀佛現前、觀世音菩薩
用手執金剛台、阿彌陀佛放光授手等等,都是在臨命終、頭腦清楚的時候,就必須要現前
。因為往生淨土的人沒有經過死亡。所謂死亡的定義是從悶絕開始──第六意識不活動,
乃至於第八識離開身體就叫死亡。而念佛人是在最後一剎那間即往生淨土,這是講到臨終
的狀態。再看往生以後的情況:
  舍報往生
  行者見已,歡喜踴躍,自見其身,乘金剛台,隨從佛後,如彈指頃,往生彼國。
  行者見已,是說這個上品上生的修行人,在臨終的時候,見到前面的種種莊嚴勝相,
內心非常歡喜。然後自見其身,這個見不是用眼見,是內心自覺,因為你有信、有願去跟
阿彌陀佛第十八願,或者第十九願感應道交,所以就感覺到自己安坐在金剛臺上,隨從佛
後,在一彈指那麼短暫的時間,便往生彼安樂國了。
  生後利益
  生彼國已,見佛色身,眾相具足;見諸菩薩,色相具足。光明寶林,演說妙法;聞已,
即悟無生法忍。
  往生之後,見佛色身,眾相具足。所以上品上生的蓮華並沒有合起來。一般情況,阿
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手拿蓮華來接你的時候,此時蓮華是先合起來,到了極
樂世界,可能是七天、或者是幾劫後才華開。而上品上生的人,他的蓮華沒有合,沒有所
謂的華開見佛,因為華本來就沒有合,直接就到極樂世界,然後見到佛陀以及菩薩的色相
圓滿莊嚴。因為這個人菩提心強,修行的資糧也殊勝,所以可以直接見到佛及菩薩。
  光明寶林,演說妙法;聞已,即悟無生法忍。種種光明、七寶樹林,有情的鳥類、無
情的樹木,乃至於八功德水等等,都在演說大乘妙法。那麼這個人就在見到佛菩薩的莊嚴
、聽到有情無情演說妙法的當下,證得無生法忍,證得我空法空的真如,成就了初地菩薩
位。就是說:這個人一到極樂世界,當下就證得初地,之後做什麼事呢?
  他方得益
  經須臾間,曆事諸佛,遍十方界;于諸佛前,次第受記,還至本國,得無量百千陀羅
尼門。
  過了須臾間,古人解釋說,大概是一頓飯的時間;就是在很短的時間,即能供養十方
諸佛,在諸佛面前,做什麼事呢?在諸佛前,次第領受成佛之記。
  佛陀的口業是這樣──如果這件事情,因緣還不決定、還有變數,佛陀就保持默然;
佛陀一旦說出口,這件事情就不能改變了。比方說,你看琉璃王滅了釋迦族,佛陀說琉璃
王七日後必死無疑,琉璃王還不相信,就造了一艘船,把船開到大海去,但是到第七天的
時候,這艘船自然生起業力大火把他燒死,一樣跑不掉啊。
  授記是對未來事情的一種預測,那麼佛陀授記有兩種:
  第一個是有餘的授記:就是這個人有漏的生命還在,那麼一般來說,是授滅惡生善、
離苦得樂。比如你做了這個佈施,會生到那一天去受樂、經幾劫的時間等等,是針對凡夫
這種成熟的果報,做有餘的授記。
  第二個是無餘的授記。這要初地菩薩以上才授成佛之記。是說:你什麼時候應當成佛
、你的國土名號是什麼、眷屬有哪些等等,當然這地方是指成佛之記,因為他已經證得無
生法忍。
  次第親近十方諸佛,得到授記之後,還至本國西方極樂世界,得無量百千陀羅尼門─
─你親近了十方諸佛,當然就能成就種種陀羅尼。陀羅尼叫總持,總一切法、持無量義。
陀羅尼是很難成就的,我們一般凡夫到初地,花一大阿僧祇劫的時間修空觀,從假入空以
自利為主。所以菩薩在初地之前,修行波羅蜜是以自利為主──假藉佈施的因緣來啟發自
心佈施的功德、假藉持戒的因緣來啟發持戒的功德。
  菩薩真正利他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是從初地到等覺要花兩大阿僧祇劫的時間,才開始
廣設方便─普門示現,所謂的成熟眾生、莊嚴淨土。這個時候在利益眾生,一個很重要功
德叫陀羅尼。陀羅尼必須等到九地─善慧地才圓滿。經典上說,一個人成就陀羅尼之後,
這個人看經典,一聞千悟;他一看到經典,就懂得裡面的道理。其次,過目不忘;好比大悲
咒,他念過一遍,就全部記起來,一輩子也不會忘掉,陀羅尼的心力特別強。
  你看智者大師在修止觀的時候,他得到第一個陀羅尼叫旋陀羅尼,無量百千陀羅尼的
第一個。從三昧出來之後,辯才無礙,九旬談妙;他解釋《妙法蓮華經》經題那個妙字,
可以九旬談妙;關於這個妙是什麼意思講了九十天,那不是用背的,完全是陀羅尼所具足
的功德。
  總結─是名上品上生者。
  這個菩薩,親近十方諸佛之後,得無量百千陀羅尼門,是名上品上生者。
  我們看上品上生者到了極樂世界,他的修行有兩個內涵:首先,華開第一件事,先見
到阿彌陀佛。之後阿彌陀佛為他說法,成就無生法忍,也就是先成就空觀;這個時候可能
是我們自己的志願、也可能得到阿彌陀佛的鼓勵,開始親近十方諸佛,到藥師佛的國土、
普光佛、普明佛的國土……去親近十方諸佛,跟十方諸佛廣學無量法門,成就假觀,也就
是陀羅尼。
  那麼,在四十八願裡面有提到一個觀念:當你往生到極樂世界,華開見佛成就無生法
忍,乃至親近十方諸佛,成就種種的善巧陀羅尼後,你有兩個選擇:
  第一個、如果你的大悲心特別重。你在人間的時候,有很強烈的悲願──不忍眾生苦
、不願聖教衰,那你可以把極樂世界無量的壽命,把它放棄掉──除其本願,游化自在。
這個時候以初地之身─無量百千陀羅尼門之身,而回入娑婆度有情。這是第一種選擇,這
種人大都屬於悲增上菩薩。
  第二個、如果你不放棄極樂世界的壽命,當然就繼續親近十方諸佛,可能就跟娑婆世
界有緣眾生作感應道交,像觀世音菩薩說的:眾生被困厄,無量苦逼身,觀音妙智力,能
救世間苦。那些跟你有緣、憶念你的名號、憶念你的身相,你可以跟他作一時的感應道交
,但是你不可能到娑婆世界陪他成長,沒辦法;因為你的壽命還在極樂世界。
  所以,四十八願裡面提到:雖然阿彌陀佛給你無量無邊的壽命,但是你可以選擇。當
你成就初地、成就百千陀羅尼門以後,你可以放棄極樂世界的壽命而回入娑婆度有情,陪
著眾生成長,做他的家人、做他的朋友──應以何身得度,即現何身。當然你也可以選擇
繼續待在極樂世界,一直修到等覺菩薩為止,有這兩種選擇,這是上品上生─上等根機的
人。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