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續上篇)
摘自:2012年 菩提道炬論釋(第7講)
講述:達賴喇嘛尊者/中譯:蔣揚仁欽
另外一種的觀修方式,如同剛剛所說的,修學他利之發心有兩因:一個是七因果,第
二個就是自他相換。(將「比起他人更愛自己」的心態,換成「愛他勝過愛自」。)
自他相換的修法,就是偏上根者的修法了。自他相換的這種修法,不會跟我們有點遙
遠的感覺,但是如果講到知母、念恩、報恩,會覺得有一點遙遠,我所謂「遙遠」的意思
就是說,自他相換的這種理由,在我們實際的生活當中、日常生活當中會反覆的看到,
怎麼說呢?如同《入行論》裡面有說到了:「所有世間樂,悉從他利生,一切世間苦
,咸由自利成。」
一切世間的安樂,都是從愛他、關懷他人、對他人產生貢獻而產生的;所有世間的痛
苦,都是過分的在意自己、忽視他人的感受而產生的,所以這個就是很現實的一個寫照,
讓我們可以知道說,確實自他相換是需要的。
所以透過了我們自身的經驗,我們可以知道說,如果要愛的話,比起愛自己,愛他人
應該是更重要了。
所以在此的「平等捨」,並不是像七因果的這種捨,也就是說我必須要遠離愛恨或親
疏的這種捨;
在此「平等捨」的觀修是說,一切眾生是一樣的原因是,一切眾生都想要離苦得樂,
想要離苦的角度來講的話是一樣的、想要得樂的角度來講的話是一樣的,同樣的擁有想法
、同樣的擁有權利、同樣的擁有能力,以這個角度來講的話是一樣的。
所以,首先先透過這種「平等捨」的觀修,我和眾生沒有差別。
之後再來觀想、再來思惟說,愛我的話有什麼壞處?愛他的話有什麼功德?透過這種
思惟。
如同宗喀巴大師在《菩提次第廣論》裡面也有說到了,愛他勝過於愛己的菩提心,真
是不可思議,因為它直接所著想的就是為了他人而已,但是他真正成辦的卻是自利,確實
是這樣的。
我們一直有個錯誤的想法,會覺得說,好像幫助他人,好像自己損失了些什麼,錯的
!如果你認為幫助他人,是自己損失什麼的話,那是錯的!宗大師上述所說的這句話就已
經證明了。
所以我平常也有這樣說,我們每一個人都要愛自己沒有錯,因為你不愛自己的話,根
本沒有立場、也沒有基礎去愛他人,因為自己都不在乎自己了。自己都不在乎自己的話,
我們要怎麼樣去愛他人?沒有辦法。
如果自己要愛自己,自己在乎自己的話,那我們就要選擇聰明的方法、明智的方法愛
自己了。所以我時常會半開玩笑的說:「愚蠢的自私、還有智者的自私」,
如果我們要自私、為自己著想的話,就要選擇一種聰明的方法、智者的方法來自私吧
!不要採用我們平常的這種愚蠢方式自私。
我們平常所採用的愚蠢的方式自私就是說,為了自己,我不在意別人的立場,我完全
可以不用考慮別人的立場,這種叫做愚蠢的自私,所以不要再做以前所犯的錯誤了。
從此之後,知道智者的自私是重要的話,那什麼叫做「智者的自私」呢?因為愛自己
,要讓自己真正離苦得樂,所以我更需要愛護他人,因為一切的功德來自於愛他人。
(反之,傷害他人的話,自己就不安樂了,傷害他人的話反而離樂得苦,如墮惡趣)
所以透過這種愛己和愛他的厲害關係的比對,反覆的去思惟,其實對於自他相換的內
容來講的話,我們可以很容易的從今生的感受產生定解、產生決定;
因為只有愛他的這條路,除此以外,沒有其他的方法,能夠讓我們自己真正獲得安樂。
因此所謂的自他相換,並不是說把自己換成他人、他人換成自己,而是說把原本愛己
的心,轉移到他人的身上;把原本冷漠、忽視、甚至於不在意他人的心,轉移到自己的身
上。
也就是說當有利害關係發生的時候,必須要做出自己和他人的選擇的時候,他人永遠
在自己的前面,自己永遠在他人的後面,也就是說他為主、自為次,這個叫做自他相換。
圖登喇嘛曾經有說到:「希望一切有情眾生的痛苦、甚至於苦因,讓自己完完全全的
承受,如果是這樣的話,哪怕自己沒有成佛也沒有關係,希望我永遠為了承受眾生一切的
痛苦和苦因,讓我永遠墮落地獄吧!」他曾經有這樣說到。
所以當我們產生這種強烈的悲愍心、愛他之心的時候,其實內心的深處是非常堅定的
,而且這種滿足感是不可思議的。這時候我們會覺得,我生下來是有意義的,不枉此生。
透過五根而產生了這種感受,它只是暫時性的,但是透過內心而產生真正的感受,是
無法動搖的、是非常堅定的。
所以反覆的去思惟吧!愛他和愛己的利害關係,讓自己決定要自他相換了。
所以當我們決定自他必須得相換的時候,用悲心來取有一切眾生的痛苦、還有苦因,
讓它在自身上承受;用慈心把自己的快樂和快樂之因,所有的善業回向給一切有情眾生。
用悲來取,用慈來捨,所以先用悲取,再用慈捨,透過這樣一種取捨的方式,來觀修
慈心以及悲心。
如同《寶鬘論》裡面有說到了:「願一切眾生的痛苦,用自身來承擔,願我一切的善
業,回向給一切有情眾生。」諸如此類的內容,在《菩提心釋》裡面也有說到。
所以菩提心,自他相換的這種愛他勝過愛己的心,真是非常的不可思議。
由此而來發起的「清淨意樂」(大悲心的增上意樂),就是說我必須要承受一切眾生
的責任的一種非常強大的心力,我們又稱「清淨意樂」,這種的責任感才會發起的。
之後才會生起俱有二希求之菩提心。
(...待續...)
>>>>>
[1] 觀修菩提心七因果教授的平等捨
觀修菩提心七因果之前,要有「平等捨」的基礎,即四無量當中遠離愛惡親疏的平等
捨。由平等捨遠離愛憎親疏的貪瞋,其後的知母、念恩、報恩等才能平等遍布一切有情,
由遠離愛惡親疏的平等捨,才能真正愛護一切有情,進而發起為利有情願成佛的菩提心。
[2] 觀修菩提心自他相換教授的平等捨
一切眾生都想要離苦得樂,想要離苦的角度來講是一樣的、想要得樂的角度來講是一
樣的,一切眾生同樣都擁有離苦得樂的想法、同樣都擁有離苦得樂的權利。
如「同體大悲」的同體,即是說,一切眾生同樣都有離苦得樂的想法與權利,以此而
言一切眾生是平等沒有差別的,捨離比起他人自己更加重要的想法,珍視他人、愛護他人
,捨自愛執、取愛他心,把比起他人更愛自己,換成愛他勝過於愛自,從而發起菩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