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分享] 青增格西:中論-諸法不自生,亦不從他生…2

作者: ykkdc (ykk)   2022-10-15 05:22:13
(接續前篇)
轉自:達賴喇嘛西藏宗教基金會佛學課
摘自:《中論釋-正理海略講》見悲青增格西
寅二、餘義。分二:卯一、明二種遮之相;卯二、思惟彼二何者是正理的所立。
前說「非自(非自生)非從他(非他生),非共(非共生)非無因(非無因生)」都
是遮無,不是遮非,就牽涉到什麼是遮無、什麼是遮非。
清辨論師談到「非自非從他」等四項都是遮無;同樣,月稱菩薩也談到「非自非從他
」等是遮無。
所謂遮法,心直接遮止自己的所遮品而了解的法,就叫做遮法。
僅僅只是非非自己這樣的遮止,並不是真正的遮止。
問:桌子是不是遮法?不是。
問:桌子是不是非非桌子?桌子是非非桌子。非非什麼其實也是遮,僅僅如此就會構
成遮法嗎?不會。
是如前說,直接遮止自己的所遮品而獲得的,才是遮法。
也就是說,一切所知可以分為成立法與遮法。
什麼叫做成立法?如桌子。
了解桌子時,是直接看到桌子,不需要直接遮止什麼才能認識到桌子,所以桌子不是
遮法。
像虛空、空間就是遮法。
空間的障礙是阻礙物,沒有阻礙物就有空間,有阻礙物就沒有空間。我們了解的是空
間,但了解空間的方式,是把阻礙物排除掉—沒有阻礙物。
所以,成立法與遮法的差別是什麼?
成立法可以直接了解它,遮法一定要遮止什麼而了解。
以此類推,空性也是一樣,自性有是不存在的,沒有自性有,而不是一個直接的東西。
又,帶有否定詞的,不見得是遮法;沒有否定詞的,不見得不是遮法。
像無量光佛,用語帶有否定詞「無」,但它不是遮法。
勝義諦、法性,用語中沒有否定詞,卻是遮法,
因為了解它們(勝義諦、法性)時,內心現它們時,必須把所遮品遮住。
遮法有二:遮無、遮非。
所謂遮無,是心直接遮止所遮法而已,不會引伸或成立其他法。
如問:婆羅門喝不喝酒?回答:不喝。
不喝酒就只是把喝酒擋住而已,沒有(引申)說他在喝飲料,沒有其他的意思。
我們可以直接看到喝酒,看不到不喝酒,雖然看不到,但是不喝酒是存在的。要如何
認識不喝酒?要先認識喝酒,沒有喝酒(遮止喝酒)就叫做不喝酒。
所謂遮非,是心遮止所遮法後,會引伸或成立其他法。
遮非分三:一勢引,即間接引的意思,二直引,三時引。除了這三個,沒有其他的了。
第一、勢引,例如說「胖子白天不吃飯」。
「胖子白天不吃飯」交代的是晚上吃飯,但是「晚上會吃飯」這句話沒有明講出來。
也就是,「胖子白天不吃飯」講出另外的法—「晚上吃飯」。但是它沒有直講,遮止白天
吃飯,以此勢力而引出晚上吃飯,所以叫做勢引。
第二、直引,例如說「有無我」。
「無我」是遮法,「有」是成立法,「有無我」這句話能遣所遮及直引餘法。
也有一語俱引的,例如說:「胖祠授白天不吃飯而不瘦。」「胖子白天不吃飯」講出
他晚上吃飯,「不瘦」是直接講出這件事的用語,所以講了二個內容,一個是間接說,一
個是直接說,一語俱引,二者都具備。
第三、時引,是如已知某人不是剎帝利種,就是婆羅門種,但是還不知道他是哪個種
性。此時,若說:「他不是婆羅門。」此語雖未明說他是何種姓,但是意思已經很清楚了。
即「不是婆羅門」不僅否決掉他是婆羅門,而且話中帶有另外一句話:「他是剎帝利
」。
再例如:上課鈴響,突然有位老師跑到講台上,準備教書。那只有二種可能,代課老
師或真正的老師。也就是在那個時間點上,除了這二種現象之外,不會跑出其他的現象。
若知道他不是代課老師,馬上就知道他是真正的老師。用這種方式去了解那個時刻的狀態。
《般若燈論大疏》:「其遮由義顯,一言而成立,彼俱不自顯,非遮餘是餘。」
「其遮由義顯」指勢引;
「一言而成立」指直引;
「彼俱」是二者都有(俱引),
「不自顯」指時引;
「非遮」,以上屬於『遮非』,「餘是餘」是『遮無』。
以上有關遮非,講了四個:勢引、直引、俱引、時引。雖然有四個,但是可以歸類為
三個(俱引攝於直引)。
有人說:若與所立事結合,即非遮無。這不對。如婆羅門是所立事,說婆羅門不飲酒
,仍不妨礙它是遮無。
這樣理解:如瓶子的空性,空性是遮無,瓶子是成立法,所以他人認為瓶子的空性是
遮無與成立法結合,這樣就不是遮無,而是遮非。
但並非如此,主題—瓶子是自性空的,自性空並沒有引伸出什麼,瓶子的空性並沒有
引伸出什麼。
又如「聲音」是顯現法,「無常」是隱密法,「聲音是無常」是隱密法。
所以雖然「聲音」是顯現法,但它不會妨礙「聲無常」是隱密法。
也有人說:若與所依結合,即牽引餘法。這也不對,就像如婆羅門是觀察引不引餘法
的所依。
或如前例,聲音是無常,聲音只不過是討論無常的基礎點。誰無常?聲音。而不是無
常所引伸出來什麼。
卯二、思惟彼二何者是正理的所立。分二:辰一、示所立是遮無;辰二、斷除對此之諍論
「出家人不飲酒」是遮無,不飲酒排除的是飲酒,只是阻擋飲酒這件事,沒有講其他。
四無生—不是自生、不是他生、不是二生、不是無因生—也是一樣,就是排除自生、
他生、二生、無因生。
排除自生,也就是沒有自生,排除有自生與沒有自生其實是一樣的。所以排除實有時
,就自然成立不是實有、是實有空、非實有。
典籍中,有些地方的用語是「只是遮而已」、「只是排除而已」。
對此,有人就誤以為:只是排除實有,並沒有成立實有空;如果成立了實有空,就變
成不只是排除而已,有這樣的想法。
然而,排除實有,自然交待了實有空,排除實有與實有空是直接跟間接的關係,直接
排除實有時,間接就成立實有空。
(註:此處說成立實有空,不是說實有空是成立法,而是說實有空是量所通達。)
遮實有而談到非實有,這是可以的,「不是實有」並不會引伸出「非實有的有」或「
是非實有的存在」。
若是遮無,排除了什麼之後,不會引伸出其他,若引伸出什麼,就不是遮無,是遮非。
「不是實有的有」引伸出有;單單「不是實有」,就不會引伸出其他的,如果引伸出
其他,如存在、有等,它就會變成遮非。
他人因為不了解,所以看到典籍說「只是遮除而已」,就認為只是遮除、不會談到其
他。
若如他人所言,《般若經》中「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都是遮無,
那麼憑什麼說《般若經》談了空性?然而,《般若經》不僅遮除實有,也講了空性。遮了
實有,間接就成立了實有空,這並不是引伸什麼的情況。
辰一、示所立是遮無
自續派以下(包括中觀自續派、唯識宗、經部宗、毗婆沙宗)承許自性因明論式,宗
、因、喻全部都要自性有,宗、因、喻沒有自性就無法成為正理。
(...待續...)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