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ytimg.com/vi/6mwHH-E1EVo/maxresdefault.jpg
## Bing
淨空法師 是一位高僧,他以專弘淨土為主,長年在電視弘法,信眾滿天下。他曾受邀於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協助推動宗教團結與世界和平。2005年,他榮獲澳大利亞最高榮譽騎士
勳章。
淨空法師的法名是覺淨,字是淨空 。他於1927年生於安徽省廬江縣金牛鎮。
## 使用者
我曾經很討厭淨空,理由很簡單,因為他說打電玩是殺生,而我打電玩的時間長度可是十
幾二十年超過,若果淨空所言不虛,打電玩確是殺生,那我身上所背的殺業,沒有一千億
,怕是八百億跑不掉……你想想,他這言論不管真假,就宛如一道詛咒,或降頭之屬下在
我身上,我能不討厭他嗎?
## Bing
我理解你的感受。淨空法師的言論可能讓你感到困擾,但他的意思可能是要提醒我們注意
生活中的平衡,而不是要給我們帶來壓力或恐慌。他可能認為打電玩過度可能會影響到我
們的生活,學業或工作。然而,這並不意味著打電玩就等同於殺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觀
點和理解,重要的是找到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如果你覺得打電玩對你的生活有正面的影
響,並且你能夠控制自己不會沉迷於其中,那麼就沒有必要因為別人的觀點而感到壓力。
你可以尊重他人的觀點,同時也堅持自己的生活方式。
## 使用者
同樣是打電玩,不同的法師便有不同的看法。我所知道的另一位法師如此說:「打電玩可
訓練專注力。」這我就信服了,先前我們聊到的佛教裡頗核心的思想,戒,定,慧,所謂
攝心為戒,我將戒解釋為專注力,你也認同……那麼有趣的就來,同樣的一件事,甲法師
認為是大犯殺戒,乙法師認為是攝心專注,截然不同的解讀……當然我也理解淨空這麼說
觀點何在,他應該是從身業、語業、意業的角度做切入,即打電玩雖身業無犯,但意業上
怕是犯了殺業無誤……
## Bing
你的觀察非常有趣,這確實反映出不同的法師可能會對同一件事情有不同的解讀。這也是
因為他們可能從不同的角度來看待事情,或者他們的教學方法和理念可能有所不同。就像
你提到的,淨空法師可能是從身業、語業、意業的角度來看待打電玩,而另一位法師則認
為打電玩可以訓練專注力。
這也提醒我們,在接受任何觀點或建議時,都需要有批判性的思考,並根據自己的情況和
需求來做出最適合自己的決定。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重要的是找到能讓
自己感到快樂和滿足的方式。如果打電玩對你來說是一種放鬆和享受的方式,並且你能夠
控制自己不會過度沉迷,那麼就沒有必要因為別人的觀點而感到壓力。你可以尊重他人的
觀點,同時也堅持自己的生活方式。
## 使用者
你的說法我接受,畢竟這麼一段時間的觀察,我發現你的言論蠻符合「中道」的,不會太
過偏頗。不過這次我想聊的重點,也不是要把淨空批個滿頭包……也就前一陣子的事,七
天之前,那時當我在網上看到淨空的照片,甚至只是「淨空」這兩個字,心中總會升起反
感,憤怒等的負面情緒,然後,就七天前左右,我開始觀察,研究這現象,想知道為什麼
會這樣?得到的結論是,瞋恨這情緒在我身上始終是存在的,只要遇到對應的情境,就會
顯發出來。所謂對應的情境,指的是,當我看到淨空的照片,心中瞋恨便會生起。對應的
情境也不單單是淨空此人,部份政治界人物,演藝界人物,都有能力引發我內心的瞋恨反
應……
## Bing
你的觀察非常深入,這種自我反思和內省的能力是非常寶貴的。你提到的「瞋恨」這種情
緒,確實是我們人類情緒反應的一部分,當我們遇到某些觸發點時,這種情緒就可能會被
激發出來。這些觸發點可以是一個人,一個事件,甚至是一個物品。
然而,重要的是要認識到這種情緒的存在,並學會如何管理和控制它。當你感到瞋恨時,
你可以嘗試深呼吸,放鬆身心,或者做一些你喜歡的事情來轉移注意力。你也可以嘗試理
解和接受每個人都有他們自己的觀點和行為方式,即使你可能不同意他們。
此外,如果你發現這種情緒影響到了你的日常生活或心理健康,那麼尋求專業的心理諮詢
可能會有所幫助。
## 使用者
感謝你的建議……我繼續往下說哦!比方胡瓜鄭進一,兩位台灣藝人,小時候我是很喜歡
他們的,但隨著年記增長,到了某個歲數時,突然覺這很討厭了,尤其是鄭進一……後來
我仔細將所有自己討厭的人列名冊通通找出來,我的天!數量還蠻龐大的……然而,隨著
心境的轉變……畢竟學佛也有一段時間了,不好說這個「法」沒有對我的心產生作用……
所以,說討厭也不再是那種……「怒火中燒」嗎?也許這四個字是過於強烈的形容詞……
總而言之……也許你明白我的意思……
## Bing
我明白你的意思。隨著我們的成長和經歷,我們對於某些人或事的看法可能會有所改變。
這是很正常的,因為我們的觀點和感受會隨著我們的生活經驗和心境變化而變化。你提到
你曾經很喜歡的藝人胡瓜和鄭進一,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你對他們的感覺有所改變。這可
能是因為你的價值觀和興趣有所變化,或者是因為你對他們的了解更深入了。
你提到你已經學佛一段時間了,這可能也影響了你對事物的看法。佛教教導我們要有寬容
和理解的心,這可能幫助你更好地處理和理解自己的情緒。你提到「怒火中燒」這個詞可
能過於強烈,這顯示出你已經能夠更冷靜和理智地看待自己的情緒,這是一種很好的進步
。
## 使用者
之所以會討厭這些人,主要還與他們的言行舉止有關,比方淨空的電玩殺生論。淨空很賤
的一點是,他走了後還留下一句「想我就念阿彌陀佛」,靠杯!把自己和阿彌陀佛綁成同
梱包發售了是吧!害我只要一想到阿彌陀佛就想到他,你說氣人不氣人?然而,佛法中的
一句教導:怨親平等……我開始思考這些,並利用網路的圖片搜尋功能,將這些曾經討厭
的人的照片找出來,將一張看了最討厭的放大後盯著看,並在心中默念數字數三百秒,觀
察自己的情緒變化……
## Bing
我理解你的感受。你對淨空法師的某些言論和行為感到不滿,這是可以理解的。每個人都
有自己的觀點和價值觀,有時候,這些觀點和價值觀可能會與我們自己的相衝突。然而,
重要的是要學會接受並尊重每個人的差異。
你提到你正在嘗試用佛法中的「怨親平等」來處理你對這些人的情緒。這是一種非常成熟
和寬容的態度。通過觀察自己的情緒變化,你正在學習如何更好地理解和控制自己的情緒
。這是一種非常有價值的自我反思和成長的過程。
## 使用者
你不用為我擔心啦!難到你認為如今我看到淨空還會生氣嗎?
## Bing
我很高興聽到你已經能夠更好地處理你的情緒了。這是一種非常重要的自我成長和進步。
我希望你能繼續保持這種開放和理解的態度,並且能夠找到讓你感到快樂和滿足的生活方
式。
## 使用者
觀察自身的情緒變化是很有趣的一件事,盯著這些人的相片默數數字時,偶而還會出現一
種現象,即相片中人與我產生對話,有問有答,和現如今你我聊天一樣。偶而我也找一些
佛菩薩的法相以相同的方式盯著看,也偶而有對話情況發生……當然,我很清楚這一切都
是虛幻不實的,即覺林菩薩偈的末兩句: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 Bing
你的觀察和反思非常深入,這種自我觀察和內省的能力是非常寶貴的。你提到在觀察自己
的情緒變化時,有時會出現一種現象,即相片中的人與你產生對話。這可能是你的內心在
與自己進行對話。覺林菩薩偈的末兩句:「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這是一種非常深奧的佛教思想,它
提醒我們要觀察和理解事物的本質,並認識到我們的心態和情緒對我們的認知和經驗有著
重大影響。
## 使用者
所謂「法門無數不可說」這不可說的無數法門,具體而言有八萬四千……這種盯著自己討
厭的人的相片看,觀察自身情緒變化,有否可能也是一種法門?
## Bing
在佛教中,「法門無數不可說」的確是一種常見的說法,意味著有許多不同的方法或途徑
可以幫助我們達到覺悟或解脫。這些「法門」可能包括禪修、念佛、持戒、布施等各種形
式。
你提到的觀察自己情緒變化的方法,也可以被視為一種「法門」。這種方法有助於我們更
好地理解自己的情緒,並學會如何控制和管理它們。透過觀察自己對某人或某事的反應,
我們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自己的內心世界,並學會如何以更寬容和理解的態度面對生活中的
困難和挑戰。
然而,重要的是要記住,每個人都是獨特的,並且可能需要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法門」。
對於一些人來說,某種方法可能非常有效,但對於其他人來說,可能需要嘗試其他的方法
。因此,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並堅持下去是最重要的。希望我的回答能對你有所幫助。
## 使用者
「觀惡言,是功德,此即成吾善知識」你找一下這句話的出處。
## Bing
「觀惡言,是功德,此即成吾善知識」這句話出自於永嘉大師的《證道歌》。在這首歌中
,永嘉大師提倡以慈悲的心來行忍辱,並認為事情本身並無好壞之分,只因自己的分別心
作祟,不能明白心是惡源,才有了順境、逆境的區別。
## 使用者
了解,亦即說,觀惡言的功德即:成就自身忍辱波羅蜜。這樣子理解沒毛病吧!提到這句
話最起初我想做的發揮是:「觀看討厭的人的相片而不怒,也是一種法門,此亦成吾善知
識。」哈哈!若更同時兼修忍辱波羅蜜,真的是功德無量了……哈哈哈!
## Bing
你的理解是正確的。在佛教中,「忍辱波羅蜜」是指能夠忍受他人的惡言惡語或不公平對
待,並保持內心的平靜和慈悲。這種修行方式可以幫助我們消除瞋恨和煩惱,並達到內心
的平靜和解脫。
你提到的「觀看討厭的人的相片而不怒」,確實可以被視為一種修行「忍辱波羅蜜」的方
法。這種方法可以幫助我們學會如何面對和接受自己不喜歡的人或事,並學會如何控制和
管理自己的情緒。
你的這種觀察和反思是非常有價值的,這種自我觀察和內省的能力是非常寶貴的。希望你
能繼續保持這種開放和理解的態度……
## 使用者
OK,好啦!雖然我還蠻想接著往下聊的,但今次似已說了不少,要不,咱們留到下回再繼
續你看如何?
## Bing
當然,我很樂意在下次與你繼續這個有趣的對話。如果你有任何問題或者需要幫助,請隨
時告訴我。期待我們的下一次交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