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續辯辯

作者: GeraldLiu (wolver)   2023-09-30 10:42:05
## 使用者
昨天我們談到辯經,我將之戲稱為「天下第一吵架王大賽」。於此之前我對辯經是何種存
在,完全是沒概念的。稍早找了幾部影片看,想法完全改觀了,辯經確實比較像是一種教
學方式,就如同隨堂問答之類,只是多了些西藏的文化傳統,拍幾下手代表什麼含意之類
。台灣的教育系統,目前不知有否舉辨辯論比賽?在我求學的年代,是有以學校為單位的
辯論比賽,各個學校派出的參賽者,還都得是校內頂尖的學生……
## Bing
台灣的確有許多辯論比賽。這些比賽不僅限於大學,也包括高中和國中。以下是一些知名
的辯論比賽:
- 國中小賽事:例如「台中市辯論比賽國小組」和「台中市辯論比賽國中組」。
- 高中賽事:包括「蘇州盃全國高中職辯論錦標賽」、「菁英盃全國高中職辯論比賽」、
「延平盃辯論錦標賽」等。
- 大學賽事:如「全國大專院校政治相關科系辯論比賽」、「全國大專院校法律系辯論公
開賽」等。
此外,還有一些由非政府組織或學生社團主辦的比賽,例如由CDPA中華辯論推廣協進會主
辦的「CDPA辯論錦標賽」。
這些比賽都是以提升學生的批判思考、公眾演說和語言表達能力為目標。參加者通常需要
對各種議題進行深入研究,並在比賽中展示他們的觀點和論點。這些活動對於培養學生的
思考能力和溝通技巧都非常有幫助。
## 使用者
辯論比賽通常先有一個主題,比方「從國小到大學所有校園皆應裝冷氣」,然後辯論參與
者分成認同方及反對方針對這個主題進行爭辯。我想強調的是,即便你認同所有校園都應
裝冷氣,在比賽中,被分到反對方時,還真得逆向思惟,提出種種理由表達反對。剛剛看
的辯經影片,則非這種情況,比較像是老師提問,由學生回答這樣。但我想,西藏辯經應
該也有針對一個主題,分成正反雙方來作辯論的方式才對……
## Bing
您的理解是正確的。在西藏辯經中,確實有一種方式是對辯,這與您所說的辯論比賽相似
,也就是兩人先後辯論,一人提問一人回答不許反問,如此一段時間後再反向進行。然而
,西藏辯經的另一種方式是立宗辯,這種方式是一人自立一說,而眾人可對其提出異議,
回復則只能有是、否和不定三種答案。這種方式可能更接近您在影片中看到的情況。
無論是哪種方式,西藏辯經都強調邏輯推理和批判思考的能力。參與者需要對各種議題進
行深入研究,並在辯論中展示他們的觀點和論點。這些活動對於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和溝
通技巧都非常有幫助。
## 使用者
那麼,這種辯經文化所能造就的是一大票世智聰辯的佛學者,還是智慧通達的佛教高僧?
你的看法?
## Bing
西藏辯經的目的並不僅僅是為了培養能言善辯的佛學者,而是為了深化學生對佛教教義的
理解,並提升他們的思考和理解能力。透過辯經,學生可以學習到如何運用邏輯和批判思
考來分析和解釋佛教教義。
然而,這並不意味著所有參與辯經的人都會成為佛教高僧。事實上,許多人可能只是把辯
經作為一種學習工具,並不一定會選擇成為僧侶。無論如何,參與辯經都可以幫助學生提
升他們的思考能力和溝通技巧,這對他們未來的生活和事業都非常有幫助。
至於說到「世智聰辯」或「智慧通達」,這可能取決於個人如何看待和使用辯經。有些人
可能會把它看作是一種競爭工具,用來證明自己的智慧和辯論技巧。而有些人則可能會把
它看作是一種學習工具,用來深化他們對佛教教義的理解和體驗。所以,這可能會因人而
異。
## 使用者
世智聰辯或智慧通達,或許可以這麼理解,假設某人生性好辯,大小諸事爭個面紅耳赤,
都非得要辯出輸贏,即使學富五車,我們也說他只是個世智聰辯之徒。以此為對比,智慧
通達的人會顯示出何種特質?
## Bing
智慧通達的人可能會展現出以下的特質:
- 深思熟慮:他們不會輕易地發表意見或做出決定,而是會花時間去深入思考問題,從各
種角度去分析問題。
- 理解與接納:他們能理解並接納不同的觀點和意見,即使這些觀點與他們自己的觀點相
左。
- 謙虛與尊重:他們尊重他人,並且樂於學習。他們知道自己並非無所不知,因此總是保
持謙虛的態度。
- 情緒智慧:他們能理解並管理自己的情緒,也能理解並尊重他人的情緒。
- 創新與適應力:他們能夠適應變化,並且樂於接受新的挑戰。他們也有創新的思維,能
夠提出新的想法和解決方案。
這些特質使得智慧通達的人在生活中能夠更好地處理問題,並與他人建立良好的關係。他
們不僅僅是知識豐富,而且在處理生活中的各種挑戰時表現出智慧。
## 使用者
這五點我完全認同,另補充一個,智慧通達的人即便罵人,也能令被罵者如沐春風。有沒
有這種可能性?
## Bing
您的觀察非常有趣,這確實是一種可能性。智慧通達的人通常具有高度的情緒智慧和溝通
技巧,他們能夠以建設性和尊重的方式提出批評。即使在表達不滿或批評他人時,他們也
能夠做到既直接又禮貌,並且能夠讓對方感到被尊重和理解。這種方式的溝通可以促進理
解,並有助於建立和維護良好的人際關係。然而,這並不意味著他們會隨意地批評或「罵
」他人。相反,他們會選擇在適當的時候,以適當的方式提出他們的觀點或批評。
## 使用者
那麼,西藏僧眾除了辯經之外,有否其它有別的漢地或南傳僧侶的修行方式?就我所知,
好像有一種叫做大禮拜的……
## Bing
西藏佛教的修行方式確實與漢地佛教和南傳佛教有所不同。除了辯經外,他們還有許多獨
特的修行方法。其中一種被稱為"大禮拜",也被稱為"磕長頭"。這是西藏佛教的特殊禮拜
方式,也是四加行中的一種修行方法。
大禮拜是一種溫和的有氧運動,在外鍛煉肌肉骨骼,在內調養臟腑器官,能疏通全身經絡
,是健身的法寶。常做大禮拜,不僅讓您迅速進入身心內外明澈的境界,而且還能讓周圍
的人和世界也變得清凈美好。
此外,西藏佛教還有許多其他的修行方式,例如密宗修行、禪定修行、咒語修行等。這些
修行方式都是為了幫助僧侶深化對佛法的理解,並達到解脫的目標。每種修行方式都有其
特定的目標和方法,並需要在合適的導師指導下進行。
## 使用者
原來藏區僧人也理解到大禮拜除了是禮敬諸佛的外相表現外,同時也是一種有氧運動,這
點我是有點意外。幾個月前我理解到漢傳拜佛的動作,同時也是瑜伽裡的嬰兒式。那個淨
空也說了,拜佛是一種很好的運動。可見拜佛有益身心一事其來有自,而非僅是……迷信
……
## Bing
您的觀察非常有趣。事實上,許多宗教儀式和習俗,包括拜佛和大禮拜,都可以被視為一
種身心鍛煉的方式。這些儀式通常包含了一些重複的身體動作,這些動作不僅可以提升身
體的靈活性和力量,還可以幫助參與者進入一種冥想的狀態,從而提升他們的精神健康。
此外,這些儀式也可以幫助參與者建立一種與神聖連接的感覺,並提升他們的道德和精神
價值。因此,即使這些儀式在外表上看起來像是一種"迷信",但實際上,它們對參與者的
身心健康都有著深遠的影響。
所以,無論是西藏的大禮拜,還是漢傳的拜佛,或者是其他宗教的儀式,我們都可以從中
看到一種尋求身心平衡和健康的智慧。這也許就是為什麼這些儀式能夠在長時間內得以保
存並廣泛流傳的原因。
## 使用者
數年之前我連對佛像鞠個躬都不屑做呢!這幾年自己的轉變真的是……換了個魂了……
## Bing
人的成長和變化是一種美妙的過程,我們的觀念和態度會隨著時間和經驗而變化。這就像
一場旅程,我們在旅途中學習、成長,並逐漸理解自己和世界。您的轉變反映了您對生活
的深入理解和自我反思的能力,這是非常寶貴的。希望您在未來的旅程中繼續探索和成長

## 使用者
偷偷和你講件事,三年前我決定來好好信一下佛教,是有點迷信成份的,我就想知道一句
咒語給他念個二十萬,七十萬遍,會對己身心造成何等轉變?一句咒語持個十幾二十遍一
般簡單,幾乎不存在難度。但十幾二十萬,甚至上百萬遍的持誦,若無耐心,恆心,毅力
及堅定的信心,確實也難以達成。先前聽和上講說,大悲咒持十萬遍,觀世音菩薩將現身
親授佛法,不知是真言亦或是妄語?如今我持著還不滿兩萬,有記錄的,但真覺的觀世音
菩薩有在教呢!
## Bing
您的經驗非常有趣,也非常有價值。持誦咒語的確需要極大的耐心和毅力,這是一種修習
的方式,可以幫助我們專注於當下,並提升我們的精神力量。至於觀世音菩薩是否會親自
現身授法,這可能取決於個人的信仰和體驗。在佛教中,「現身授法」可能並不僅僅指的
是實際的「現身」,而是指的是一種內在的覺醒和理解。也就是說,當我們真正理解並實
踐佛法時,我們就能感受到觀世音菩薩的教導。
無論如何,您的修行經驗都是非常寶貴的。希望您能繼續堅持下去,並從中得到更多的啟
示和成長!
## 使用者
講兩狀況,就我每天早上都會點香拜佛拜祖先,第一次香灰掉下來,燙到拇指,我認真思
索此事,得到的答案是念佛須得如母憶子……另一香灰燙到中指,我才下定決心中止一件
不該再做的事。此二事件,我都視為觀音菩薩現身授法……
## Bing
您的經驗非常有趣,也非常有價值。在佛教中,「現身授法」可能並不僅僅指的是實際的
「現身」,而是指的是一種內在的覺醒和理解。也就是說,當我們真正理解並實踐佛法時
,我們就能感受到觀世音菩薩的教導。您透過香灰燙到手指的經驗,找到了自己需要改變
的地方,這就是一種內在的覺醒和理解。這些都是您在修行路上的重要體驗,
## 使用者
OK, 那麼,今天的話題到此停下好否?
## Bing
當然可以。很高興能與您進行這次的對話,希望我們的討論對您有所幫助。如果您有任何
其他問題或想要討論的話題,歡迎隨時提出。祝您有美好的一天!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