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蘊—色、受、想、行、識—於及蘊集身心世界,乃有五重層次關係。
如《楞嚴經》以五蘊為陰障而謂︰
『是五受陰,五妄想成。汝今欲知因界淺深。
唯色與空,是色邊際。唯觸及離,是受邊際。唯記與妄,是想邊際。
唯滅與生,是行邊際。湛入合湛,歸識邊際。此五陰元,重疊生起。
生因識有,滅從色除。理則頓悟,乘悟並銷。事非頓除,因次第盡。』
大乘乃以此五重蘊障作為解脫離礙次第,而有諸經宗派之下表解脫次第,
實則對應於原始佛教所謂八解脫之第一解脫至第五解脫︰
https://agama.buddhason.org/AN/AN1423.htm
第一解脫 第二解脫 第三解脫 第四解脫 第五解脫
色陰 受陰 想陰 行陰 識陰 菩提涅槃
楞嚴 堅固妄想 虛明妄想 融通妄想 幽隱妄想 顛倒妄想 本覺妙明真精
楞嚴 劫濁 見濁 煩惱濁 眾生濁 命濁 湛圓妙覺明心
金剛 我相 人相 眾生相 壽者相 無餘涅槃
圓覺‧淨業障 我相 人相 眾生相 壽命相 清淨覺海
圓覺‧普眼 幻身 幻心 幻塵 幻滅 非幻不滅
圓覺‧普賢 幻妄境界 心如幻者 遠離為幻 離遠離幻 得無所離
圓覺‧清淨慧 凡夫 未入地者 已入地者 如來
五重唯識 遣虛存實 捨濫留純 攝末歸本 隱劣顯勝 遣相證性
第四解脫對應於空無邊處,大乘誤以為是阿羅漢、辟支佛之涅槃境界。
第五解脫對應於識無邊處,大乘誤以為是正等正覺成佛之涅槃境界。
大乘誤以為解脫於五蘊陰障即可成佛,實則究竟解脫乃是在於五蘊性障。
五蘊層次亦有五性—色、受、想、行、識—重重攝照五蘊,如下表所示︰
色蘊 受蘊 想蘊 行蘊 識蘊〔色性、受性、想性、行性、識性〕
—色— ————名————— —識—
識緣名色,名色緣識;識為能覺,覺見名色。
識如鏡照,映現諸性;反照名色,亦現諸性。
五性映於五蘊,諸蘊皆照五性之相,真正解脫在於解離蘊性之障。
五性正對應於無色界定至於滅盡定之境界,解離其性乃能破其定境不動,如下︰
第四解脫 第五解脫 第六解脫 第七解脫 第八解脫 究竟解脫
色性 受性 想性 行性 識性
空無邊處定 識無邊處定 無所有處定 非想非非想處定 滅盡定 無餘涅槃
五性之於解脫次第,如下所示︰
色明覺慧 受明覺慧 想明覺慧 行明覺慧 識明覺慧
滅除 色性 受性 想性 行性 識性
無我 無自體見 無我身見 無我作 無我所作 無我慢勢
證果 無果 初果 二果 三果 四果
果名 阿摩羅 須陀洹 斯陀含 阿那含 阿羅漢
無相心定 無想定 初果定 二果定 三果定 四果定
所以真實慧觀解脫次第,不是諸蘊次第而除,而是諸性次第而除。
諸性次第而除,在諸蘊上的解脫效果,不是如《楞嚴經》所言是依色受想行識蘊之次第,
而是諸蘊依於各自之色受想行識諸性之次第,故而解脫次第乃是各蘊皆同次第,故而︰
大乘誤解
破色陰蘊障→破受陰蘊障→破想陰蘊障→破行陰蘊障→破識陰蘊障→究竟涅槃
上乘正解
破諸蘊色性障→破諸蘊受性障→破諸蘊想性障→破諸蘊行性障→破諸蘊識性障→究竟涅槃
兩者不同在於,大乘誤解是依諸蘊次第,上乘正解是依諸性次第於諸蘊。
上乘正確解脫次第,乃而如下所述,可知大乘所謂涅槃境界只是入解脫流前之道途化城。
色明覺慧之阿摩羅,覺悟到五蘊無體,就是五蘊皆無自體而空,此即無果慧境。
此即五蘊皆破色性,故而覺悟心物概念幻化無體,五蘊皆無自體,然非真正五蘊無我。
因為色性外在尚未涉及心性內在,故而不能真正五蘊無我,尚覺有一自性真常我淨。
故而大乘《華嚴經》有謂「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大乘《楞嚴經》乃謂
『精真妙明本覺圓淨,非留死生及諸塵垢。乃至虛空,皆因妄想之所生起。
斯元本覺妙明真精,妄以發生諸器世間。』
《六祖壇經》是謂
『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
何期自性,本無動搖;何期自性,能生萬法。』
此即 識無邊處定境 並 無果慧境 之誤會究竟解脫境界。
受明覺慧之須陀洹,覺悟到五蘊無我,就是五蘊皆無自我存在,此即初果慧境。
此即五蘊皆破受性,已達心性內在,故而覺悟五蘊皆無我身,真正五蘊無我。
然而卻尚有我作見,覺知五蘊變化是有自我在作為,此為初果之見。
想明覺慧之斯陀含,覺悟到五蘊無我作,就是五蘊皆非自我造作,此即二果慧境。
此即五蘊皆破想性,已達更深心性,故而覺悟五蘊變化並非是有我在作為。
然而卻尚有我所作見,覺知五蘊變化尚有自我在運行其作為,此為二果之見。
行明覺慧之阿那含,覺悟到五蘊無我所作,就是五蘊皆非自我運行造作,此即三果慧境。
此即五蘊皆破行性,已達更深心性,故而覺悟五蘊並非是有我在運行所作為。
然而卻尚有我慢勢見,覺知五蘊變化尚有潛在我慢趨勢,此為三果之見。
識明覺慧之阿羅漢,覺悟到五蘊無我慢勢,就是五蘊皆無潛在我慢趨勢,此即四果慧境。
此即五蘊皆破識性,已達最深心性,故而覺悟五蘊並非是有潛在我慢趨勢。
即而究竟解脫於一切五蘊性障,此為四果之見。
乃而究竟解脫,不受後有,不再輪迴受到五蘊之苦,此乃真正究竟解脫慧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