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 明蘊界論 札記 覺悟之慧智歷程

作者: amidha (東岐明)   2024-12-10 17:28:44
修習慧觀的覺悟體驗歷程,有五個覺慧階段,每個覺慧階段中又有覺支觀智的進程。
每個覺慧階段的覺支觀智進程,是有相同次第,但有不同程度的覺知體驗。
就像要爬五層樓公寓的每層階梯是構造相同的,但卻有高度的不同。
所以在每層樓看到的階梯結構是一樣的,但從各層窗戶看到的高度體驗是不同的。
五個覺慧階段是 色明(無果)→受明(初果)→想明(二果)→行明(三果)→識明(四果)。
到達每個覺慧階段,皆是需要經歷 覺支觀智 之進程。
 觀  第 第 第 第 第 第 第 第 第 第 十 十 十 十 十 十 十
 智  一 二 三 四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名 緣 法 生 生 壞 怖 過 厭 希 審 行 隨 種 道 果 省
    色 生 印 滅 滅 滅 畏 患 離 脫 察 捨 順 姓     察
    智 智 智 智 智 智 智 智 智 智 智 智 智 智 智 智 智
          幼 熟
 覺  念 察 勵 喜 寧 定           捨
 支  
 禪  念 尋 伺 喜 樂 壹           捨
 支           〔捨〕
 禪    初 初 二 三 四 ︰︰︰ 跳 ︰︰︰ 四
 那    尋 伺
由第一到第五觀智,是提升觀禪禪那的過程,到第五觀智的四禪後,會經歷跳禪破障。
所謂跳禪,就是慧觀體驗會在初二三四禪變換,直至到達十一行捨智的穩定四禪體驗。
這段跳禪破障體驗,佛陀不將其歸為覺支,而是修習成為善旁觀者之趨捨歷程。
https://agama.buddhason.org/SN/SN1313.htm
佛陀對此如是而言由 定覺支 至 捨覺支︰
  心如此得定者成為善旁觀者。比丘!比丘心如此得定者以成為善旁觀者時;
  比丘此時發起捨覺支,比丘此時修習捨覺支,比丘此時而捨覺支修習圓滿。
由 捨覺支∕行捨智 到時機成熟即可證果,證得不生不滅(生滅止息)之無相心境。
無相心境持續不斷,即是無相心定,即是諸果果定。
證果之後,即具對應該果之覺慧,而不退轉。
修習慧觀的禪那功力,不是覺知就是持續停留在該禪那,而是可以任選以下禪那境界。
譬如慧觀禪那功力已到三禪,平時生活不發起觀力時,也是在普通概念境界生活。
因為具備三禪功力,可以容易作意慧觀到達初二三禪的禪那境界,但到不了四禪。
慧觀的覺支觀智若不修習是會退失,所以如上三禪不修,是會退失到初二禪,甚至無禪。
但是覺慧不會退轉,而覺慧至少會有對應該覺慧的生滅智功力。
凡夫修習慧觀,到第四觀智,開始真正覺知生滅,達到 無果向。
原始佛法傳統因為無果未入解脫流,視其為外道境界,故而原本未立果位。
無果定 即是 無想定,無果即是證得大乘禪宗所謂虛空粉碎、大地平沉之八地菩薩見地。
上乘亦因不重視入解脫流前之見地,故而未提,卻而無果隱於觀智歷程之中。
因為第五觀智後進入跳禪,上乘修習慧觀會在此跳禪階段證得無果,卻因跳禪而忽視。
乃而無果證果會在跳禪時,使慧觀修習由 無果向 而 無果 而 初果向。
然後上乘即由 初果向 而證得 初果;大乘則是證得無果後,返覓自性,而不修向初果。
 慧 色 ︰上乘︰→ 初果 → 二果 → 三果 → 四果 → 無餘涅槃【了義】
 觀 明 
 無 覺 ︰大乘︰→ 自性(識無邊處) → 無住涅槃(識無邊處天神生命)【不了義】
 果 慧
如上,是大乘誤以無果之五蘊皆無自體,實則尚非五蘊無我,而未入解脫流之慧觀見地。
另外,上乘因為未立無果,若是慧觀證果未能細察我執,只憑證果止息生滅體驗而計,
可能會誤將無果認為初果,在計數四次不同階段的生滅止息體驗後,誤以三果為四果。
每一果位可以保持其對應生滅智之慧觀功力,若要提昇至於果定則需相應定力。
每一果位若要遍歷該果之覺支觀智,也是需要相應定力。
https://agama.buddhason.org/SN/SN1314.htm
每一果位若要提昇果位,需要先由該果轉為下一果向,譬如 初果 轉為 二果向。
轉為果向會由生滅智重新開始,再走向行捨智而證果。
在果向期間無法入果定,除非退回原來之果,才能再入該果果定。
譬如初果升至二果向時就無法入初果果定,除非退回初果才能再入初果果定。
以是,由凡夫至於四果阿羅漢之慧觀覺悟歷程如下︰
對於利根眾生,由凡夫至阿羅漢可於一瞬間完成,但還是會經歷如下覺悟過程。
 凡夫→可達慧觀功力相應之凡夫覺支觀智(凡夫之第一、第二、第三觀智)
 ↓↑
 無果向→可達慧觀功力相應之無果向覺支觀智
 ↓(無果當生不退轉,來生未知)
 無果→遍歷無果覺支觀智→無果定(無想定)
 ↓↑
 初果向→可達慧觀功力相應之初果向覺支觀智
 ↓
 初果→遍歷初果覺支觀智→初果定(無相心定)
 ↓↑
 二果向→可達慧觀功力相應之二果向覺支觀智
 ↓
 二果→遍歷二果覺支觀智→二果定(無相心定)
 ↓↑
 三果向→可達慧觀功力相應之三果向覺支觀智
 ↓
 三果→遍歷三果覺支觀智→三果定(無相心定)
 ↓↑
 四果向→可達慧觀功力相應之四果向覺支觀智
 ↓
 四果→遍歷四果覺支觀智→四果定(無相心定)
 ↓
 無餘涅槃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