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 明蘊界論 札記 業識與業身

作者: amidha (東岐明)   2024-12-01 11:47:14
現今科學對於生命型態,是由物質變化角度考量的生物,最早是簡單劃分為動物與植物。
近年隨著基因研究,科學分類生物,現今劃為三大域—古菌、細菌、真核—及另涉病毒。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8%89%E5%9F%9F%E7%B3%BB%E7%B5%B1
真核域現有六界,囊泡藻界、古蟲界、有孔蟲界、真菌界、植物界、動物界。
然而這些分類都是從物質變化角度來分析生命型態,而非兼攝心物角度。
若要涉及生命的心靈角度,科學上所謂的生物,不過只是在探討生命的物質載體而已。
科學探討生命的這些相關物質載體,在佛法上可被歸類於業身—眾生業力之身。
佛法對於生命型態,若假方便而依於世俗我執體性之見,可以由業識與業身來談。
業識是心靈主體—眾生業力心識,業身是客體而不止限於物質客體。
在我們人間現象,一般是業識投於業身而成就生命,如人類業識入胎而生。
但也有業識未入而只有因緣牽繫業身,如有業識尚未入胎之人類胎兒。
某些情況業識有可能會脫身而出,如某些離體靈異經驗,或神通而體外出神。
一般情況,業識是投於動物身,但某些特殊情況也會可能有業識依於植物或其他物體。
人類現今AI發展,尚在圖靈機 Turing Machine 層次,無法引致業識投生。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9F5xC_jTheQ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PuVZ-_dPHI
佛法對於生命型態的分類,是以九眾生居及七識住二處來分類。
九眾生居 即是指 九種眾生生命型態。
https://agama.buddhason.org/AN/AN1477.htm
七識住 即是指 七種業識持住於識外之身 的生命類型。
https://agama.buddhason.org/AN/AN1300.htm
七識住+二處=九眾生居。
https://agama.buddhason.org/DN/DN15.htm (127)
會另區分二處,是因此二處唯有業識,而無識外之身,也就是此二處乃是以識為身。
九種生命型態可分為 識住■、非識住(二處)□ ,又可區分為 有色● 與 無色○。
有色四類是在時空宇宙之中,業識皆依色身而住,即是以色有為身。
以身體與意識(想)之同一與異多而分類。
共有意識並非共有業識,只是同想而非同識。
■●一 異身異想︰如人間及欲界之大多數生物,各有身體及各有意識。
■●二 異身同想︰如梵天高級天神會與大梵有共同意識,但各自有其身體。
■●三 同身異想︰如二禪光音天神是共有身體,但各有意識。
         二禪天及以上色界天神之身,並非物質身,而是能量身,故可共有。
■●四 同身同想︰如三禪淨默天神是共有身體及共有意識。
以上為有色界情況,是以時空宇宙中的生命身心異同來區分眾生生命型態。
□○五 無想處︰無想天生命住於無想定,無想定乃無相之定,唯依心識而無識外之身。
以下為無色界情況,是以超脫於時空宇宙的心性程度來區分眾生生命型態。
乃以超脫於五蘊程度—色、受、想、行、識—而區分。
■○六 空無邊處︰此處無 色有 而以 受有 為身,業識依於受有而持住。
■○七 識無邊處︰此處無 色受有 而以 想有 為身,業識依於想有而持住。
■○八 無所有處︰此處無 色受想有 而以 行有 為身,業識依於行有而持住。
□○九 非想非非想處︰此處無色受想行有,唯依心識而無識外之身。
以上皆為眾生境界,其中包括三果之淨居天生命型態。
☆ 阿羅漢究竟解脫之無餘涅槃,乃是超脫於一切五蘊障礙而解脫,了無依於心識之障。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