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略
1944年11月27日 經過數個月的轟炸和空優壓制下,堤道作戰正式發動
整個登陸過程並未受到太大的抵抗
打頭陣的77步兵師 率先在恆春登陸,用以迷惑日軍判斷主攻方向
並在一周內建立橋頭堡,且開闢一條臨時跑道供後續作戰使用。
12月2日 美英艦隊集結在小琉球一帶,並以艦砲和火箭彈轟擊林邊至高雄一帶沿海區域
掩護大部隊上岸,在屏東集結後,隨即揮軍高雄。
日軍雖集結逆襲海岸,對美軍發動數波大膽但無效的衝鋒
結果並未能如日本規劃的穿插進美軍防線後展開白兵戰,
反在猛烈的機槍與火炮下遭到屠殺。
佔領高雄的過程中,僅有在壽山面臨到稍微艱困的抵抗
日軍在其上所構築的永久、半永久工事 使守軍在砲火狂轟下依然保有力量。
首波挺進高雄的陸戰1師以噴火戰車和炸藥 逐步摧毀,海軍也冒著神風攻擊下接近海岸
提供火力支援,12月6日在壽山升起了星條旗
高雄至此落入美軍控制。
開戰兩周後 美軍已達到作戰的目標
控制高雄以及台南一路的港口與機場,並以此為基地向台灣北部推進
南台灣的日軍則轉進山區,並有發生強迫台灣人一同撤退
以家人做為人質 逼年輕人穿越戰地為其收集補給。
日本也動員台灣的中學以上學生 組成學生兵 隨著軍隊的撤退轉入玉井、白河等
鄉間丘陵,準備配合北部展開逆襲時 從美軍的側翼切入
儘管這些學生配備的僅有老式的村田步槍 甚至是竹槍
女學生則編為看護或勞動隊。
然而 戰前吹噓能輕鬆將英美趕回海中,精銳第九師團的逆襲並沒有發生
在台中后里一役潰敗後,至此在台日軍失去了大部抵抗的能力,
僅剩零星部隊對美軍作騷擾式的攻擊。
時間進入1945年
雖然日軍在台灣的軍力已為強弩之末,但少數旅團級部隊並沒有無謀一昧的逆襲
反而憑依新竹群山 與美軍越來越長的補給線中 化整為零的游擊。
航空部隊也一直以自殺式的神風攻擊,襲向外海的艦隊
多艘運輸艦與負責哨戒的驅逐與護衛驅逐在攻擊中沉沒。
或是以聯絡機或轟炸機 趁夜暮突降至美軍佔領的機場,展開自殺攻擊
戰鬥轉為漫長的綏靖與防空戰。
1945年3月中 美軍已攻下大部分的新竹地區,在台北的海山、新莊一帶
也都能聽見隆隆的砲聲。
台北一天至少會遭到兩波轟炸,連外圍的石碇金山等偏鄉
也不時有飛機掃射,基隆更是早已成了死港。
隨著日本敗象越來越明顯,日軍的紀律也日漸鬆動
在擔憂台灣人可能倒戈投向美國人的謠言下,潰敗的日軍
開始屠殺本島人或是強暴女性 也不時有日本人集體自殺的事件發生。
台灣的秩序瀕臨崩潰,最慘是夾在美軍前線和撤退日軍的本島平民
開始有人冒死逃向美軍,但又被美軍認為可能是間諜滲透
不明究理的被美軍殺害 後來在通譯表示能用台語的發音
來辨別是否為台灣人後,美軍的擔憂才逐漸化解。
但這段兩方都是死路的經驗,成為不少倖存者終生的惡夢
直到今日 "阿本阿米" 還是台灣人表示走投無路窘境的形容詞
(例: 阿隆他最近剛被放無薪假 老婆又病倒,真的要阿本阿米了)
轟炸的打擊,讓台灣軍司令部也早已疏散到現在的林口一帶
在美軍兵臨城下 末代台灣軍司令兼台灣總督 安藤利吉自殺
僅存的司令部參謀帶領殘存的部隊 展開最後絕望的衝鋒。
4月 美軍雖仍未控制台灣全島,但台北與西部各城市與交通線已基本在其控制下
新竹與桃園松山等機場也都修復,讓轟炸機與護航戰機得以進駐轟炸日本本土
但直到日本投降 美軍才宣告全島佔領
福爾摩沙一役 40萬美軍中(海陸與陸軍30萬 海軍10萬),
傷亡約2成(含2萬戰死與失蹤者)
多數的傷亡集中在高雄攻略和新竹的丘陵地戰鬥
防守的20萬日軍 超過10萬戰死或自裁,剩下的被俘或是在8月15後解除武裝。
平民傷亡則依各方不同的資料統計,有5萬~20萬不等的數據
(5萬是把學生兵 各種動員軍屬 勞役等全算入戰鬥人員的美化數字)
堤道作戰的成功 在羅斯福總統驟逝之際,為美國帶來最好的鼓舞題材
宣傳機器將此當作振奮低沉民心的良機,大肆宣傳戰役中的英雄事蹟
像是紀錄片 高雄雄心 (Conquer of Takao)
或好萊屋電影 華麗島落日 (Formosa sunset) 皆在短時間推出。
推動美軍的戰債與國債販賣。
<戰後>
美軍控制的地區 依然實施糧食配給,但在美軍的補給與台灣相對於日本內地充足
的糧食存量,並沒有出現像日本戰後近乎飢荒的景況。但戰爭末期的暴行
讓台灣人對日本極為氣憤,投降後 不少報復行動在各地傳出
甚至驚動美軍鎮壓 才能維持住島內的秩序。
美軍在戰後認為依然有殘存日軍在深山中流竄的可能,向GHQ要求維持一定的兵力在台灣
直到內地人送回本土與全島治安平定。 原定由美軍訓練與協助運輸 國民政府
派兵與通譯(多為福建出身)以移交台灣的計畫,卻因旋即激烈化的內戰而無下文。
美軍也以此為藉口 一直維持佔領軍的狀態 直到韓戰爆發 在擔憂台灣也可能如朝鮮般
成為共產勢力下一個"解放"的目標,才扶持了一個親美魁儡政權
草草的讓台灣獨立 也就是福爾摩沙民國,但軍政經濟大權仍握在美國手上
1949年 解放軍攻克南京 國民黨高官紛紛透過台灣或菲律賓流亡美國
台灣也接收數十萬來自中國的難民。
這些多半是跟隨國府長年征戰的基層官兵與公務員
台灣人稱這些人"唐山人"或"阿山仔",
其集中的聚落也因此被稱為"唐山村" "阿山寮"
失去故國淪落到台灣,與本地人風俗 語言差異極大的唐山人
長久一直倍受台灣人的歧視,在工作或教育受到很不平等的對待
只能在重勞力的工作中漂泊打工不少人乾脆自立自強 成為另一股和地主鄉紳抗衡的
"唐山掛"勢力 在走私與出賣武力的暴力市場中 打出自己的一席之地。
但依然和本地人的衝突時有所聞
福爾摩沙民國 在美國的支持下 成了聯合國的一員
並且協助台灣修復日本所留下的糖廠與電廠
重啓農業和農產加工的經濟模式,為防堵共產擴張
也以美援 建立一定規模的鋼鐵與造船業。
美國比照韓國 在福爾摩沙建立了民國軍
但仍保有相當數量的基地與戰時指揮權。
像恆春半島,至今日仍設有美軍在東南亞最大的電波監聽站
與台南機場與大部分的高雄港都仍由美軍使用
並在越戰中 大力支持美國,不論是軍火或實質的派兵都沒有缺席。
美軍長年駐兵台灣的經驗也讓民國軍有濃厚的美軍風格,
民國的官方語言為英語與台語,早期民間說日語依然相當普遍
一方面是過去日本教育留下大量的日語使用者,以及美國希望
讓民國與日本保持一定的競和關係,以便兩邊操弄並未打壓日語的使用。
但隨著日語世代的老去,以及情感上對中華的憧憬
中文在島上又逐漸流行起來,時近21世紀 中文的元素成為一種時尚的象徵
日語反而成了陳舊 保守的代表。
商場上的競爭加上在戰爭中留下的舊恨,讓日本文化在台灣快速地消失
戰後不久 各地的神社和紀念碑幾乎被搗毀,民國也持續提出日本對戰爭時期
徵用台籍士兵 軍屬 與本島戰爭時的屠殺與損害道歉與賠償。
日本官方直到21世紀 才針對徵用台灣人部分,依照當時的薪俸換算物價進行"補償"
仍否認舊日軍任何有目的的屠殺行為,稱那些皆為秩序崩壞下的流寇所為。
導致民國與日本間一直存在著無法化解的糾結。
唐山人在民國成立後 處境並沒有好轉,
民國一直不肯承認這批難民的公民權。直到越戰期間
大批唐山後裔抱著爭一口氣的心情志願從軍,
在戰場上的表現與袍澤情感,第一次讓台灣人與唐山人有了共同的情感記憶。
以及70年代 出生在"阿山寮" 由台灣經紀培養的新人歌星 林明美
在日本歌壇展露頭角後,人氣馬上席捲全台。
林的背景與奮鬥故事感動了台灣人
讓越來越多人注意到 唐山人在島內的處境
使爭取公民權運動 從過去只在暴力抗爭報導中出現 走向更讓大眾認識的層次
1987年 民國宣布,所有因中國內戰流亡,台灣的難民皆可獲得公民權
唐山人終於在政治上,得以和本地人平起平坐。
1991年 第一位唐山裔的國會議員,在連任選舉前夕遭檢調因涉入弊案起訴
對於貪腐傳言一直喧囂其上的民國政壇來說,如此大張旗鼓的調查實為罕見。
再度引來對唐山族群打壓的議論。隨後法律背景的單姓(前)議員
在法庭上證明這些指控皆為莫須有 ,同情單氏遭遇的人讓他的人氣更無法擋
也促使民國政府為過去40多年來 未照顧唐山族群的所為道歉。
但這仍擋不了讓單氏在下一屆民國大統領選舉中,以壓倒性的支持當選
成為老一輩口中的"阿山總統"
在他的就職演說上,他以充滿口音的台語夾雜英語華語,講到自己人生和從政路上
如何與民國一同前進的演講至今仍被視為經典演講之一。
觀今日的民國 雖然唐山裔與本土政黨交替執政過
但政治上依然充滿了許多由大地主所把持的世家勢力
靠著政府特許行業的庇蔭,這些地主成功由收田租轉為企業家
再加上各種聯姻的強化 成為難以撼動的權貴階級。
青年學子,通常的目標 也是以當醫生成為地位與收入皆高的一群
其次是農林漁牧相關科系 這在島上有許多悠久企業的支持 也算出人頭地
法政學院或軍事院校,雖然難以和世家子弟競爭,但能進入公職體系抑十分穩定
政府一直大力喊要產業轉型 但科技或資訊業似乎一直未見起色
仍然是不乏有夢想抱負的人 願意投入資訊方面的校系。
對民國的未來 雖然有少數人有比較特異的觀念,
像是鼓吹民國與中國 組成中華聯邦甚至統一為中華民國的
或是堅持台灣應結束作為美國看門狗的奴役 回歸日本祖國的
但也大致趨近以民國所有人的利益為優先的現實取向了。
筆者做為在21世紀初 得以從中國到福爾摩沙民國留學的學生
在學校和民國人相處時,都能感受到他們對中國人的友善態度
雖然因為政治立場的關係,有些話題還是得小心避免
尤其是他們的父母輩,多半有著過去和唐山裔衝突時的矛盾與成見。
不過有個話題是不會錯的,只要用林明美當作開頭 幾乎在島上是沒有人不能聊的
聽說她的告別演唱會也即將開始售票了 希望能和台灣朋友們一起搶到這難得的機會。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