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論] 殷商族源

作者: bxdfhbh (bxdfhbh)   2022-08-30 17:26:07
中原文化的發展脈絡大體上是清晰的。
最早在9000年前在河南出現了裴李崗文化(代表遺址有賈湖遺址),在山東出現了後李
文化,這都不是主要源頭。
稍晚一些,在甘肅東部出現了大地灣文化,這個是中原文化的主要源頭。與此同時在河
北省出現了磁山文化。
後來大地灣文化東進,磁山文化南下,合力擊潰消滅了裴李崗文化,然後以大地灣文化
為主,磁山文化為輔,吸收了一些裴李崗文化及周邊其他文化的東西,融合形成仰韶文
化。
雖然仰韶文化疊壓在裴李崗文化上面,但是并不是直接傳承的關系。
裴李崗文化被打垮後,人員星散,周邊幾個大勢力大量吸收裴李崗文化的東西,例如山
東的後李文化就吸收了很多裴李崗文化,發展形成北辛-青蓮崗文化。
北辛-青蓮崗文化分布范圍包括山東省全境和江蘇省淮河流域,山東人將其稱之為北辛文
化,江蘇人將其稱之為青蓮崗文化。
于是中原地區進入了仰韶文化(中原)和北辛-青蓮崗文化(東夷)對峙時期。二者內部
都分化出了很多類型。
仰韶文化最強勢的是兩個大類型,陜西省關中地區的半坡類型,以魚紋為特色,河南省
的廟底溝類型,以鳥紋為特色。
從魚鳥紋飾看,半坡類型和廟底溝類型很明顯發生了長期的大戰,最後廟底溝類型征服
了半坡類型。在關中地區,廟底溝類型直接疊壓在半坡類型之上。
廟底溝類型變得非常強勢,西至青海湟水流域,東至山東西部,北至內蒙古,南至漢水
流域,而且持續時間很長。
在山東和廟底溝類型同時期的,是大汶口文化,由北辛文化發展而來。
我覺得廟底溝類型的長時間大一統,為後來夏商周文化的同質性打下了基層。夏商周都
發展自廟底溝類型。
然後在廟底溝類型的基礎上,各地再次分化,出現了各地不同的文化類型。
在中原地區,在廟底溝類型的基礎上,出現了中原龍山文化。中原龍山文化內部分為很
多個類型,但是總有一個強勢的。早期的強勢領頭人是山西的陶寺類型,中期強勢的是
河南東部的造律臺類型(受山東龍山文化影響很深),晚期強勢的是河南西部的王灣類
型。
與此同時在山東省,在大汶口文化基礎上發展出了山東龍山文化(也有人稱之為海岱龍
山文化或者海岱文化)。內部也分為很多個不同類型,但是比較均勻,沒有特別強勢的

在陜西省,在廟底溝類型基礎上發展出半坡上層文化,然後發展成為客省莊文化(即陜
西龍山文化,也叫做客省莊二期文化)。
而在甘肅,在廟底溝類型基礎上發展出馬家窯文化。中國出土的最早的青銅刀就是馬家
窯文化的。
也就是說,在龍山時期,河南是中原龍山文化,山東是山東龍山文化,陜西是客省莊文
化。
然後王灣類型直接發展出二里頭文化。與此同時山東龍山文化急劇衰落,退化成為岳石
文化。
二里頭文化被認為對應了夏朝。其發展脈絡可以這樣說:
大地灣文化、磁山文化——仰韶文化——仰韶文化廟底溝類型——中原龍山文化——二
里頭文化
山東境內的被視為古書上的東夷,其發展脈絡可以這樣說:
後李文化——北辛-青蓮崗文化——大汶口文化——山東龍山文化——岳石文化
作者: loser1 (拍嘎爪得白醬)   2022-08-30 21:53:00
感覺可以發展在港漫天子傳奇前傳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