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小國都有噩夢:伯利茲的反危地馬拉情結
http://forum.hkej.com/node/134963
不久前,到中美洲國家伯利茲(Belize)旅遊,回來不久,就看見當地出現「大新聞」:
考古學家在瑪雅文明遺產發現新證據,對考據當地「蛇朝」歷史有突破性發展。
一般人自然覺得這類新聞與己無關,而那些瑪雅建築我也到過,最深的印象的確不是考古
,而是現實政治的陰影:古蹟坐落於伯利茲和危地馬拉的邊境,而這條邊境,至今還隨時
有開戰的可能。雖然不少朋友連這個國家名字也沒有聽過,但爭議的背景,居然似曾相識
。
兩國爭議可追溯到十七世紀,英國人橫渡大西洋,抵達中美洲的西班牙勢力範圍,在今天
伯利茲一帶駐紮,並與原住民瑪雅人發展商貿,逐漸建立了中美洲大陸僅有的英語區。
後來英國與西班牙簽訂條約,英國一度放棄伯利茲一帶的殖民權,換取英商繼續貿易,但
當地早已自治的原住民拒不承認,更多次擊敗西班牙軍隊。
後來西班牙統治的中南美洲國家紛紛獨立,包括危地馬拉,危地馬拉聲稱管有的伯利茲地
區,卻選擇成為英國皇家殖民地,即「英屬洪都拉斯」。在危地馬拉眼中,伯利茲就是「
自古以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在英治時期,危地馬拉繼承了西班牙帝國對伯利茲的領土要求,而不少從西班牙獨立的中
美洲國家,都支持危地馬拉。因為這筆賬,伯利茲遲至1981年才能獨立,當時危地馬拉依
然不予承認。
近年危地馬拉勉強承認伯利茲主權,改為認為根據西班牙於中美洲殖民初期的「教皇子午
線」(Papal Meridian),伯利茲西部近半土地都應是西班牙殖民地,所以起碼要收回「
大西北」。
至此,危地馬拉與伯利茲之間的矛盾從「主權分裂」變為「領土糾紛」,起碼變得可以協
商。而伯利茲獨立後,那些從前支持危地馬拉「反英帝國主義」的鄰國,也開始改變立場
,伯利茲才逐漸走進國際社會。
而國際社會也一直努力協調兩國糾紛,美國和墨西哥等先後主持多輪和談,伯利茲獨立亦
是聯合國支持下獲得成功。然而,就是現在糾紛變成領土問題,伯利茲居民仍舊不能接受
半數國土劃給危地馬拉,因此談判始終沒有進展。2008年,兩國政府同意在兩國同時公投
,決定是否將糾紛提交國際法庭、並接受後者裁決。不過計劃一直被拖延,大概雙方都對
國際法庭的裁決結果不確定,而這筆陳年舊帳,確實難算。
在伯利茲期間,一和當地人談起「危地馬拉」,反應可以十分誇張。例如有些說危地馬拉
軍隊會「隨時開進來姦淫虜掠」,有些則說伯利茲明智地留在英聯邦、紙鈔還印上英女王
像,就是為了「歸英」,深信女王和英軍不會坐視不理云云。再說下去,論據越來越超現
實,但當事人十分認真,因為那是生死攸關的問題。可見無論古今中外,凡是涉及民族主
義,往往很難有討論空間,卻每每是當權者維持管治的手段。在伯利茲海灘勝景聽到這些
名詞,實在大煞風景。
小詞典:托爾德西里亞斯條約(Treaty of Tordesillas)
1494年,西班牙和葡萄牙兩大殖民帝國在教皇亞歷山大六世調解下,就美洲「新世界」殖
民勢力範圍劃界,雙方約定以西經46度為界,以西歸屬西班牙,以東歸屬葡萄牙,因此同
樣處於拉丁美洲的巴西就屬於葡萄牙,這一劃界又被稱為「教皇子午線」。後來崛起的殖
民帝國如英國等對此拒不承認,但條約影響殘存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