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革命40週年】何梅尼終結波斯2500年王政 美國大使館人質事件震驚國際
https://goo.gl/z54rgo
1979年1月16日,人稱「萬王之王」的伊朗統治者巴勒維(Mohammad Reza Pahlavi)放棄
了權位與統治了數十年的國家,搭機出逃埃及,為伊朗2500年的君主政體劃下休止符,開
啟「伊朗伊斯蘭共和國」的序幕。
巴勒維的出逃引發中東局勢震盪,不但為後續伊朗「伊斯蘭革命」的設下舞台,也因巴勒
維在抵達美國引發伊朗不滿,導致伊朗革命份子11月憤而占領美國駐伊朗大使館,引發奧
斯卡最佳影片《亞果出任務》(Argo)中搬演的「伊朗人質危機」。
在那個伊朗從王政邁向共和的轉捩點,《美聯社》(AP)做了即時、深入的報導,在40年
後的現在,AP也將當時的報導、照片重新公諸於世,讓世人重新看見伊朗當年承受的笑與
淚、傷痛以及轉變。
1979年1月:混亂中的伊朗歡慶「逃王」
據AP當年報導,當1979年巴勒維被迫搭機逃離伊朗時,國內正值一片混亂。什葉派宗教學
者何梅尼(Ruhollah Khomeini)為反對伊朗君主體制,所發起的大規模示威活動已經持
續一年有餘,這波反巴勒維的抗議也造成流血衝突,至少有1500人因此失去性命。巴勒維
終於失勢時,民眾在街頭歡聲雷動。
會取代巴勒維、成為伊朗領導人的革命領袖何梅尼,號召成立「伊斯蘭共和國」,並對巴
勒維進行抗爭。當時他正在流亡人在巴黎,得知巴勒維離國後,表示:「神是偉大的。」
最開心的莫過伊朗民眾,他們興奮地在街上唱歌跳舞,向彼此祝賀勝利,歡呼道:巴勒維
「永遠離開了!」路上的汽車也狂鳴喇叭、閃爍頭燈,民眾也揮舞著何梅尼的肖像,反觀
巴勒維的雕像則被民眾拉下,印有巴勒維肖像的紙鈔也被剪毀。
然而並非所有人都樂見巴勒維離開。據AP當年報導,有外交人士表示,在伊朗德黑蘭北部
,有支持巴勒維的軍士向示威群眾開火造成人員損傷。這起衝突也顯示出伊朗內部的分裂
,也預示了伊朗短期內仍不會告終的內部衝突。
「萬王之王」逃往埃及後赴美 屬下機場淚別送機
同時,曾經的「萬王之王」在哪裡呢?
這名59歲的伊朗前國王駕著波音727劃過德黑蘭的上空飛往埃及,將與時任埃及總統薩達
特(Anwar Sadat)相會,其後也會在當地和美國前總統福特(Gerald R. Ford)碰上。
當時的計畫是,巴勒維會在埃及停留數日,之後前往美國。
巴勒維出逃之際,在德黑蘭的機場內也上演了感人的送別。AP引述目擊者報導,有2名王
家侍衛人員在巴勒維走近舷梯時,哭著跪倒在地要親吻巴勒維的腳。巴勒維見狀則請他們
站起,此時2名侍衛將一本《可蘭經》(Koran)高舉過頭,作為巴勒維登上舷梯的華蓋。
就這樣,「萬王之王」拋下混亂的伊朗離開了。
部分伊朗民眾可不希望讓他走得太瀟灑。一名伊朗學生Hamid Shahbazi當年向AP表示:「
我們希望下一任國家政府能夠把國王抓回來,讓他接受審判。」另一名女子Nistanish則
表示:「當他死的時候,我們都會很高興。」
家庭主婦Alsofah Niasi則說,希望因抗議而受影響的石油工人能趕快恢復上班,「這樣
我買得到中央暖氣的燃料。」
當時,巴勒維的垮台也讓正在研商建國目標的巴勒斯坦國家議會(Palestinian
National Council)感到振奮。
AP引述巴勒斯坦解放組織(Palestinian Liberation Organization,PLO)時任發言人拉
巴迪(Mahmoud Labady)表示:「我們將伊朗的勝利也視為PLO的勝利,這展現了中東對
抗美國利益與影響的潮流。」
但在這個轉重大捩點的前後,「萬王之王」到底如何崛起,又在何處殞落?
從魁儡政權到威權獨裁 大國角力中的帝王路
時間回到二戰期間,巴勒維的父親、時任伊朗國王李查汗(Reza Khan)雖然採取中立的
立場,但由於拒絕英國取道伊朗對蘇聯進行補給,導致英、蘇在1941年占領伊朗,李查汗
被綁架並流放,其子巴勒維被同盟國扶植為魁儡政權,就此開啟他崎嶇的帝王之路。
據澳洲《每日電訊報》(The Daily Telegraph),二戰結束後的1951年間,為了避免政
治危機,巴勒維任命極度民族主義的摩薩台(Mohammad Mossadegh)擔任首相。
摩薩台在1953年時將伊朗的石油產業收歸國有,此時巴勒維本想動手拔除他,但摩薩台握
有更多政治支持,導致巴勒維一度流落伊朗之外。
隨後在美國CIA、英國情報單位的策劃下,伊朗的扎赫迪將軍(General Fazlollah
Zahedi)發動政變並將大權重新交還巴勒維。摩薩台的法令遭到推翻,並在政變後遭到監
禁,最後在軟禁在家,於1967年去世。
扎赫迪將軍在1963年去世後,巴勒維開始接手他的權力,並培養祕密警察,政權逐漸走向
威權獨裁。
為了減少負面形象,他推動一系列發展計畫,包括提高識字率、對抗疾病、土地改革、甚
至給予女性投票權,但人民不願領情,批評改革緩慢,或認為改革與伊斯蘭教精神有違
。
這時,他的頭號大敵—何梅尼站出來了。
何梅尼要求將伊朗打造為伊斯蘭教國家,在1964年流亡在外,此後在巴黎、伊拉克等地宣
傳理念,所著的宣傳書籍也走私進入伊朗。何梅尼甚至透過廣播,在空中放送鼓吹反對巴
勒維。
1974年時,巴勒維先被病魔找上了,診斷出罹患癌症,體力上的衰退也讓他無法持續有力
統治。雖然當時伊朗拼經濟有成,但巴勒維對宗教與政治人士的高壓迫害,引發許多宗教
學者、知識份子、以及學生的廣大不滿,在巴勒維求醫的同時,抗議不斷在伊朗上演。
1978年9月,伊朗軍隊向一群示威者開火,造成88人死亡,讓人民對巴勒維政權更加義憤
。同年12月,一群軍人的兵變也加速了巴勒維的失勢。
1979年1月16日,巴勒維出逃,何梅尼隨後在2月回到伊朗,成立共和國。
風光一時的巴勒維則在1980年7月病逝於埃及的開羅。
巴勒維的絕對統治,得利於美國一手扶持,也是冷戰期間,美國介入中東的展現。1953年
8月,巴勒維在美國中情局(CIA)的支持下藉政變重新掌權,從此成為美國在中東的親密
盟友。
巴勒維君臨伊朗的數十年間,美國向伊朗販售了數十億美元的武器,也在伊朗北部設下許
多監測機制,觀察蘇聯的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