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馬來西亞也有自己的「一帶一路」,還一度

作者: AsamiImai (今井麻美)   2019-12-26 21:48:28
馬來西亞也有自己的「一帶一路」,還一度成了非洲第三大外資來源國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29196
今年10月27日,馬來西亞首相馬哈迪前往中亞土庫曼進行國是訪問。為何他專程到訪土庫曼這個「冷門」的國家?這要從馬來西亞對外關係的特性說起。
正如筆者在「為何馬來西亞護照那麼好用?這得從馬國『左右逢源』外交路線與多元文化談起」一文所述,「與各國交好、不樹立敵人、不倒向一邊」是馬來西亞奉為圭臬的外交原則。馬來西亞外交上不僅與西方、日本、中國、印度和俄羅斯等強權保持緊密關係,還廣交「第三世界」的朋友。從拉丁美洲、非洲,到南歐、中亞,再到南亞、東南亞,馬來西亞都與這些區域的開發中國家建立關係。
馬來西亞能與這些國家維持良好的外交關係,除了用建構主義的「第三世界」來解釋,更關鍵的因素是經貿聯繫。馬哈迪曾在2018年大選前批評中國「一帶一路」計劃猶如「新殖民主義」,但馬哈迪版的「一帶一路」早在1990年代便開始。這使馬來西亞成為非洲主要的外資來源國,總投資額在2011年躍升至第三名,排在中國之前,金額高達193億美元。馬哈迪最近官訪的土庫曼,大馬已成為該國最大的外資來源國,投資金額達100億美元。
馬來西亞對開發中國家友邦主打經貿牌,主要在當地投資的產業包括種植業、油氣業、公共工程、伊斯蘭金融、高等教育等。筆者將就馬來西亞與非洲國家發展的經貿外交進行分析。
馬來西亞-非洲關係「非比尋常」
馬來群島(包含現今的馬來西亞和印尼)與非洲的關係始於公元3世紀。當時有一批來自婆羅洲的南島語系族群千里迢迢來到了非洲東岸的大島馬達加斯加,在當地落地生根,逐漸發展為最大的族群馬拉加西人(Malagasy)。
第二批來到非洲的馬來群島族群主要集中在南非好望角的「開普殖民地」。當時來到開普的馬來群島人多是被荷蘭人流放的政治犯、罪犯和販賣的奴隸。此後馬來群島跟非洲的往來,多是基於殖民地與殖民地之間的人員流動,而當時馬來群島曾屬葡萄牙、荷蘭和英國的殖民地。
快進到20世紀中葉,馬來西亞從英國獨立的同時,非洲的解殖浪潮已如火如荼進行。馬來西亞藉「不結盟運動」與非洲剛獨立的多個國家建立關係。他們有共同的價值觀,即不倒向歐美和蘇聯的兩大陣營,同時開展互惠合作。
非洲與馬來西亞的關係深化,則要到1980年代馬哈迪上臺後開始。根據Tim Steinecke?的研究,鑑於馬哈迪認?非洲是全球最後的邊境,該地區是馬來西亞公司試煉和賺錢的好去處。馬哈迪本人的反英情緒,使得非洲國家被其所吸引——他們都想擺脫西方企業的控制。正因如此,馬來西亞公司對非洲國家可謂無害,得以輕而易舉地進入非洲市場。
深化馬非關係的另一個因素是基於馬哈迪積極推動「南南合作」,擴大前首相胡先翁設置的「馬來西亞技術合作計劃」(Malaysian Technical Cooperation Program),旨在幫助開發中國家發展和改革。根據Nazariah Osman研究,參與此計劃的人員有21%來自非洲,人數僅次於東南亞國家。馬哈迪欲將馬來西亞打造?開發中國家學習的楷模,以展現馬來西亞的「軟實力」。
大馬投資非洲的四大產業——石油、油棕、公共工程和伊斯蘭金融
馬來西亞企業在非洲投資的產業,多是由官企帶頭投資的石油、油棕、建設、伊斯蘭金融和由私人投資的高教事業組成。國家石油公司「國油」(Petronas)和森那美(Sime Darby)是馬來西亞兩家在非洲投資額最高的官聯企業。
「國油」是東南亞最大的石油公司,資產高達1350億美元,為馬來西亞唯一進入「世界500強」的企業。「國油」在北非的利比亞、阿爾及利亞、埃及和蘇丹皆有石油氣的投資,其中「國油」的投資讓馬來西亞成為蘇丹的第二大外資來源國。「國油」在西非的尼日利亞、加納以及南非也都有大筆投資,甚至收購了南非最大的石油商Engen。而日前馬哈迪訪問的土庫曼政府宣布,有意將「國油」在該國的生產共享合約(PSC)延長10年,至2038年為止。
森那美則是全球第四大的棕油公司,與私營上市公司IOI集團和吉隆坡甲洞集團(Kuala Lumpur Kepong)同為馬來西亞投資非洲油棕業的三大公司。根據Tim Steinecke,非洲目前是棕油消費的第三大市場,僅在印尼和印度之後。換言之,棕油在非洲既可以供外銷,也可以供內需。加上油棕原產於西非地區,馬來西亞棕油公司投資非洲再適合不過。比如森那美和吉隆坡甲洞旗下的「赤道棕油」(Equatorial Palm Oil)就在西非的利比里亞擁有大片耕地。然而由於利比里亞當地經營環境不佳,森那美最近脫售了其在利比里亞的業務。
石油和棕油外,馬來西亞企業也投入了基礎設施的建設。比如,官企馬來西亞電訊公司「馬電訊」(Telekom Malaysia)就在西非的幾內亞和東非的馬拉威以及南非進行投資。「馬電訊」曾經持有幾內亞國企「幾內亞電訊」(Sotelgui),後來將其業務售出。「馬電訊」也與當地人合資創辦「馬拉威電訊網路」(Telekom Networks Malawi),但最後亦脫售。
近來熱門的投資項目則是伊斯蘭金融。穆斯林佔據非洲約一半的人口,高達近5億人。根據Robert MacPherson,非洲國家為了爭取資金以開展公共工程,他們向伊斯蘭債券(sukuk)市場取得資金。由於馬來西亞是全球伊斯蘭金融中心(總資產達16.7%,僅次於沙烏地),自然成為非洲穆斯林國家首選的融資地。
另外,馬來西亞的私立高等教育也受到非洲的歡迎。林國榮創意科技大學(Universiti Teknologi Kreatif Limkokwing)是非洲唯一一家在多國設立分校的外來院校。其分校坐落在波札那、賴索托、史瓦帝尼和獅子山。像是其在獅子山的分校,是該國的第一家國際大學。而在馬來西亞本地,有多達2萬-2萬5000名來自非洲的國際學生,他們主要來自尼日利亞、利比亞和蘇丹。
馬來西亞的獨特性造就現有的外交模式
馬來西亞得以跟多個非洲國家保持良好的關係,不像歐美國家被批判為殖民主義和帝國主義,亦非中國被指責為「新殖民主義」,得益於馬來西亞外交路線上保持良好的開發中國家之形象,同時與「第三世界」國家開展互惠互利的「南南合作」。
不過,馬來西亞所採取現實主義之外交政策,不顧民主人權現狀而與極權國家保持外交關係,如前述的土庫曼、蘇丹、委內瑞拉、古巴、北韓等國。這些國家的人權紀錄不彰、政府極為貪腐,更沒有基本的民主政治體制,其政權的主要財源也多來自石油收入。馬來西亞是否應基於經貿利益關係與這些國家繼續來往,這在政黨輪替後之時期,更需馬來西亞國民深刻反思。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